鄭萼
2017年10月11日17:4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具有裡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為新形勢下更好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舉措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聚焦主題,創新形式,搭建平台,進一步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文化支撐。
一、深刻領會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
文化是民族血脈、人民精神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文化建設的內容、任務、意義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文化領域的成功探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拓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新境界,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時代光芒。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著力推進文化建設,特別是把文化自信提到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四個自信”有其內在邏輯,相輔相成,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它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其他“三個自信”的內在要求,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繁榮發展的根基。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傳承創新文化,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作為培養未來優秀師資的師范院校,如何讓下一代更好賡續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就顯得特別重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強師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職責的應有之義,也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社會上不同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鋒,部分教師和青年學生面臨多元文化價值的影響日益明顯,特別是青年學生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何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增強師生文化自信,是擺在高校面前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
當前,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各種矛盾相互疊加、社會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新形勢,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激發精氣神,匯聚正能量,不僅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尤為重要,而且也是高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養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的積極探索與生動實踐
首都師大堅持以教師教育為辦學特色,以服務首都基礎教育為己任。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雄厚、藝術教育特色鮮明,建立了有學科依托、有學理支撐的特色平台和實踐基地,著力引導師生在文化傳承創新中增強文化自信,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思想道德文化為龍頭、知識文化為基礎、審美文化為追求的文化育人格局。
以思想道德文化為龍頭,在思想教育與價值引領中增強文化自信。學校著眼於提升師生思想政治素質,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將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導向貫穿立校辦學、育人育才全過程。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與其他課程協同育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把核心價值觀這種“德”,內化於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構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實踐育人、網絡育人、校園文化、管理服務和制度建設“六融入”模式,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做到“四個正確認識”,健全了制度建設、宣傳教育、典型選樹、社會實踐、文化涵養、關懷保障“六著力”師德建設體系,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做到“四個相統一”。搭建了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平台,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引導更多研究生學習、研究、宣講和實踐理論,確保思想道德文化育人有抓手、有平台。
以知識文化傳授為基礎,在夯實學科知識中增強文化自信。學校圍繞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始終緊盯教育教學,注重向學生傳授厚重而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由教為中心到學為中心的轉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設有深度、有溫度的課堂。鞏固本科教育基礎地位,強化教學質量評價與督導,改革教師職稱評聘和考核評價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引導教師身在課堂、心在課堂。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重視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傳授,關注價值觀念的滲透和影響,強化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知識教育。加強通識教育,注重建設融匯中西、貫通古今、文理藝術相融合、知識學習和實踐鍛煉相結合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育人功能。以教師專業化為導向,強化實踐取向,組建教師教育學院,探索本科師范生直升教育碩士制度,搭建師范院校與基礎教育助力人才培養的新平台,確保知識文化育人有舉措、有成效。
以審美文化為追求,在美育中增強文化自信。美育是培養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能力的教育,也是情操和心靈的教育。學校抓好頂層設計,貫徹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的意見》,著力統籌書法、美術、音樂和舞蹈等美育資源,開發美育“慕課”課程,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接受藝術教育。加強第二課堂建設,實現兩個課堂的有效銜接,依托學生社團開展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了解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啟迪心智,涵養心靈,感受文化的魅力。重視藝術實踐,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借助各種藝術形式,講好中華文化故事,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更加自覺涵養審美情操、提升藝術品位。發揮人文和藝術學科特色,整合研究力量,成立美育研究中心,打造美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新平台,確保審美文化育人有載體、有特色。
三、強化文化育人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的成效
多年來,學校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著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引導師生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汲取滋養,豐富涵養,提升品位,達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傳頌了民族精神,在打造筑“根”工程中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學校傳統文化資源深厚,書法、音樂、美術等專業別具特色,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條件得天獨厚。通過舉辦藝術季,打造書法文化、繪畫文化、攝影文化等“美煥文心”主題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打造傳統文化教育品牌,《追夢紅樓》以音樂形式闡釋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境內外演出70余場,中央電視台“向經典致敬”欄目播出。創作古典美學舞台作品《墨色》走向世界,以樂舞書畫形式展示了傳統文化精髓。組織音樂、美術等專業師生赴延慶開展秀美鄉村活動,宣傳民俗文化,傳播中華美德。設立“歐陽中石書中華美德古訓展”,以書法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大學生暑假“中華美德萬裡行”社會實踐活動,將中華美德播撒在廣袤大地上,既讓學生了解了黨情國情社情,又接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切實增強了師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傳承了紅色基因,在推進補“鈣”工程中增強了對革命文化的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斗爭而孕育形成的,體現著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的思想內核。學校哲學社會科學注重研究如何加強革命文化教育,依托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抓住與河北“兩平兩館”共建這一契機,開展革命精神傳承與紅色文化研究等18項合作共建活動。學校組織中層干部赴八路軍總部舊址、紅旗渠實地學習革命精神,發揚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干部將學習收獲轉化為辦學治校能力和水平。建立實踐基地,持續開展青年教師社會實踐,特別是到井岡山開展情景式教學,接受革命文化熏陶,增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復排《長征組歌》,弘揚革命文化,用藝術的方式演繹傳播長征精神。這些文化育人新舉措,進一步補足了“理想信念”之鈣,對增強師生文化自信起到了很好推動作用。
傳播了科學理論,在建構樹“魂”工程中增強了對先進文化的自信。學校黨委建立“大思政”工作理念,研究制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實施辦法》,充分發揮校院系兩級中心組學習引領作用,不斷提升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制定落實《教師集中理論學習規則》,增強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和育人意識﹔組建理論宣講團,形成領導干部講黨課、專家講理論、師生廣受益生動局面﹔堅持以“教師示范、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學生主體、校園文化、網絡陣地”等為著力點,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被中宣傳部確立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百家經驗”單位。習近平總書記對我校用心用情培養新疆學員予以充分肯定,為學校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些文化育人新成效,既是學校重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力彰顯,也是廣大師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文化滋養心靈,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領風尚。學校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堅持立德樹人、文化育人,在豐富內容、創新載體、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推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開展,不斷增強師生文化自信,為努力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推進“雙一流”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打牢文化根基。(鄭萼 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第10期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