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駕馭手機而不是相反

晁 星

2017年09月22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98億小時!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這些時間,足夠建造109座金字塔。近日,波士頓大學講席教授詹姆斯·卡茨公布的這項數據,再度引人深思:手機等技術產品在引領社會進步之時,是否也在將人類推入泥沼?

  不管你承不承認,我們的時間正越來越多地被手機消磨掉。不論是家人團圓還是朋友聚會,不論是上班路上還是工作之余,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埋頭“屏幕”的越來越多。最新調查發現,中國人平均每天看手機3小時,僅次於巴西,位居手機沉迷度全球第二。顯然,如今的手機已不僅僅是手中的工具,儼然變成了身體的“器官”。有人說,長這麼大,唯一能堅持下來的事,就是每天給手機充電。雖有些戲謔,但的確戳中了現實的痛點。

  痛在哪?不僅在於手機佔據了人們的生活,更在於我們終日把目光拴在手機上,丟掉了很多能力,消磨去許多斗志。有人認為,現在的智能手機越來越“聰明”,而手機用戶卻越來越怠於思考。更有研究發現,如今年輕人的記憶力越來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類似於腦損傷的數字痴呆症。或許,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不妨自問,那些“建造109座金字塔”的時間,我們都用來做了什麼?有沒有給自己的人生成長路添一塊磚,加幾片瓦?

  對於科技的負面性,人類一直有諸多反思,贊嘆和恐懼交織在一起,逐漸成為現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結。英劇《黑鏡》一度備受追捧,其反映的人被科技操縱的主題,激發了很多觀眾的共鳴。其中有一集,講的是社交評分系統主導了人們的生活——獲得高評分受人尊重,而低評分則被人排擠,許多人不得不疲於應付 “點贊”與“被點贊”,喪失了生活的滋味。這面“黑鏡”似乎也照射著生活。傳統觀念裡,技術是外在於人而存在的,它是工具,應當被人駕馭。而如今,人們漸漸意識到,對手機等技術產品,我們的依賴可能遠比操控多得多。

  我們當然不拒絕科技的進步,理性來講,我們也無法逃脫技術編織起的復雜網絡,但如何與它相處,考驗著智慧。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麼》中介紹了阿米什人對待科技的方式:他們有選擇、有節制地運用技術元素,通過集體的選擇方式,適應科技的進化節奏,最大限度地消除其負面影響。這種方式或很難大范圍推而廣之,但其依然啟示我們——科技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往往是人的局限所致。當下,我們與科技之間的關系,可以看作是一種博弈,如果你落入對方的棋路並迷失了自我,那麼一定會是輸家。

  (原文載於9月20日《北京日報》,題為《把人生交給手機,你一定會是輸家》。摘編自全國黨媒公共平台www.hubpd.com)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2日 05 版)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