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
2017年08月10日15:3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經常地想,不斷地悟,則能“老話新說”“常說常新”。之前,筆者曾撰寫過做人做事做官三十悟與三十忌,微博微信競相轉發,備受鼓勵。今再續“新十悟”,共勉之、同踐之。
一、正知、正念、正行是克己守正的“正能量”
人生一世,能不能有個好口碑、留下個好名聲,說到底看他一生是不是走得正、行得端,是不是正直、正派和正氣。怎樣才能守住內心和骨子裡的這份“正”,取決於能不能正知、正念和正行。正知就是正確的認知。一個人對事物認知的對錯深淺,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其行動的正確與否。正確的認知源於知識和經驗,源於正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正念就是正確的理念和念想,包括期盼和希冀。一個人的想法最要命的是不切實際、脫離實際,或過高或過空或過大,於是好高騖遠、異想天開。更有甚者,內心的念想囿於一己之利,基於一己之私,動“歪點子”,想“壞辦法”,出“餿主意”,卑瑣而渺小。於是,念想一歪身子必斜。正行,就是高尚的德行和品行、正確的行為和行動。正行是正知、正念和正見的結果,什麼樣的認知和念想產生什麼樣的德行。社會終是秉持正知正念正行者的天下,社會的真正危機,不是金融危機或本領危機,而是道德與信仰的危機。誰的正能量越大,誰的成功率就越高。
二、公平、公正、公道是世道人心的“好聲音”
天下之事其難也易,其易也難,關鍵在於是否事公﹔天下之人其繁也簡,其簡也繁,關鍵在於能否奉公。古往今來,多少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因為不均而人群割裂、社會撕裂,因為不均而“揭竿而起”、烽火連天。對於一個人而言,“公生明,廉生威”。公,莫過於公平正義、平等和諧。“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大小莫不載。”(《管子·形勢解》)公,莫大於公道守正、合理合法,“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則下易直矣。”(《荀子·正論》)公,莫難於出以公心、無私無我,“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權廢矣。”(《漢書·蕭望之傳》)漢朝丞相陳平年輕時曾在鄉裡祭祀完畢后負責分肉,他將難事易辦,得到鄉中父老稱贊,其秘訣就在於一個“公”字。“ 平分”易,易在公平公正公道也。
三、氣場、氣勢、氣度是凝心聚力的“強磁場”
氣場是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一種隱形力量,是對周圍人施加或產生影響的一種作用力。氣場強的人能夠形成一個一呼百應、爭先恐后的局面,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控制力。氣場是成功者的必備能力,大凡氣場強的人往往表現出一種氣勢,鎮得住場面,穩得住陣腳,大事來臨有靜氣,大場面上有定力,大難面前有主意。他們淡定從容、穩健厚重,特別是在關鍵時、緊要處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有一種氣吞山河、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大凡氣場強的人還往往表現出一種氣度和氣量,心胸寬廣,“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如大海一般容納百川,似天空一樣浩瀚無垠。一個整天萎靡不振、優柔寡斷、不敢擔當的人與氣場無緣﹔一個患得患失、斤斤計較、小家子氣的人與氣場無關。人需要魅力,有氣場氣勢氣度,便是一個魅力四射的人。
四、慧眼、慧心、慧根是高人一籌的“硬功夫”
一個人憑什麼技高一籌、脫穎而出?總得有“幾把刷子”,有過人“絕技”。首先得有一雙慧眼。為什麼常有人“有眼不識泰山”,或“不識廬山真面目”?就在於缺了一雙“一眼識破天機”的慧眼。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因為伯樂獨具慧眼,察人之所未察、識人之所未識,能夠見微知著、落葉知秋。慧眼來自於慧心,也就是有一顆聰慧的心靈和健康的心智,有時常表現出純淨的童心。人之可貴在於雖經歲月洗練,但內心深處的良知仍在,即所謂慧心未泯。通常情形下,那些純淨聰慧,具有感悟至理心智的人,往往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下子能抓住事物根本和命脈,這種洞察力、穿透力,這種通達本質的領悟力,來自人性中的慧根。慧眼慧心慧根三者皆備,人就能超凡脫俗、心明眼亮。
五、知責、履責、盡責是實現價值的“三重門”
責任在肩則心生自覺,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首先得清楚責任是什麼、在哪裡,這叫知責明責。一個不清楚責任的意義和邊界的人,守責擔責便無從談起。我是誰、為了誰?我能干什麼、該干什麼?隻有知責方能履責擔責。人的價值是在擔責履責中實現的。歌德曾說:“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現實中,有的人找種種理由和借口不作為、慢作為,抑或亂作為、胡作為,不僅辜負了黨和人民的信任,而且也是浪費生命,貶損自己的存在價值。責任重於泰山。在履責的過程中,也有一個真履假履、多履少履、全履半履的問題,視事業如生命的人,會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履責,這是一種境界。既有知責履責盡責之心,又有知責履責盡責之力,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六、共商、共建、共享是事有所成的“發動機”
我們工作和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環境中,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想和多元的訴求使得工作難度大、矛盾多。眾人同心,其利斷金。勠力同心去做事,最重要的是尋找最大公約數,凝聚起共同的力量。凝聚這種力量的辦法在哪裡?得靠“有事商量著辦”,無論大事小事難事易事,隻要多聽意見,坐在一起商量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共商可以聚智,集思廣益方可揚長避短。在取得共識之后,就得靠擼起袖子一塊兒加油干。一個人的本事再大、能力再強,少了他人或團隊的幫襯,也同樣寸步難行,乃至一事無成。共建的動力從哪來?來自共享、共榮和共贏。凡事有利不可獨吞、有福不可獨享,否則就會失去人心。蛋糕做大了,就該人人有份。隻有讓大家都得到好處,看到希望,才能奠定大家一起干事的基礎。
七、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是成長進步的“通天橋”
古今中外,多少人一生與書為伴,在書海裡泛舟,在書山上徜徉,從中增長知識、尋找真理、淨化靈魂、陶冶性情、體味人生和感受樂趣。毛澤東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宋代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讀書成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和生存方式。然而,讀什麼書、怎樣讀書,並非人人都深諳其中的門道。有的人讀歪書、邪書,結果中毒中邪﹔有的人死讀書,不會“跳”出書本看世界,結果讀成了一個脫離實際、“百無一用”的書呆子﹔還有的人亂讀書,零敲碎打、支離破碎或無所用心地讀書,結果把書讀淺了、讀薄了,讀出個“半桶水”,等等。讀書要讀好書,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所以,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簡單地說,引導人成為好人,成為有用、有益、有價值的人的書就是好書。讀好書,還得有好的方法。哲人告訴我們:“世界上有許多好書,但這些書僅僅對那些會讀它們的人才是好的。”把書讀好、讀活,好讀書、讀好書,也就讀出了書卷氣、書香味,也就讀懂了大半人生。
八、專心、專注、專業是功業圓滿的“繡花功”
天下之事作於細,這種細致得靠專心致志的意志力,靠心無旁騖的工匠精神,靠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專業水准。專心、專注取決於心靜,取決於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坐得住冷板凳的心境。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當下,人們很容易“開小差”,成“花腳貓”,很難聚神、聚力,事事顯得焦慮,處處搞得著急,總是猴子屁股坐不住,常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這樣是干不好事、干不成事的。然而,也有的人一生隻干一件事,有的人干一行愛一行,靠的就是內心的執著和堅定,靠的就是精細、精准和精致的功夫,靠的就是專心、專注和專一的勁兒。專心、專注精神的缺失,導致很多人專業素養缺乏、專業精神缺位、專業技能缺損,“后備箱”裡沒有“幾把刷子”,隻能“臨時抱佛腳”。很多事情要干好,還得靠專業人士。靠著“繡花功”,練就“一口清”“活字典”,便能成為職場上的“香餑餑”。
九、寡欲、寡染、寡言是固本培元的“救生圈”
清初思想家顏元說:“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清心寡欲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煉。清心者能夠做到寡欲,寡欲者可以帶來清心,兩者相輔相成。欲是焚身火,不遏可燎原。欲望太多、太強、太大,會讓人心煩意亂,也會使人失身變節,為了滿足內心的欲望而突破底線、鋌而走險。人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都是欲望太盛、不知足惹來的,“人若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后漢書·岑彭傳》)俗話說“無欲則剛”,寡欲,可以讓人活得輕鬆、自在而有尊嚴,甚至還可以讓人健康長壽,正所謂“清心而寡欲,人之壽矣”。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於平淡和清靜中堅持和把握。寡染就是慎交友,淨化社交圈,守住“八小時之外”,特別是要謹防各色小人,去除那些“損友害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寡染則能 “不染色、不變色、無雜色”。寡言不是不發聲,而是謹言慎言。《周易》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水深不語,人穩不言,守住嘴才不惹禍。
十、慎初、慎微、慎獨是潔身自好的“緊箍咒”
慎初,就是戒慎於事情發生之初,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道防線”,扼住苗頭。“第一次”既是關口,也是缺口,是人的一種心理防線,一旦被打開或被突破,便會一瀉千裡,變得麻木和無所忌憚。“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量變到質變的。慎微,就是小事不小視,小惡而不為,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一頓飯、一瓶酒、一盒茶,貌似小節,卻會“溫水煮青蛙”,日積月累毀了大節。慎獨,就是一人獨處時也能操行自守,謹慎自律。慎獨檢驗一個人的修養,考驗一個人的定力和意志力。慎獨以存志,志高方長遠,長遠方成事。
(本文由《秘書工作》雜志提供,刊於2017年第7期,如需轉載請與版權方聯系)
相關專題 |
· 走在學習路上:文秀文章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