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要論)

構建全方位的金融安全戰略體系

何德旭

2017年08月04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融安全關乎國家根本利益,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進程不斷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維護並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確保國家金融安全。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戰略性、根本性大事,扎實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

  准確把握金融形勢和金融風險

  維護金融安全,首先要准確把握我國當下的金融形勢,客觀研判面臨的金融風險,樹立正確的金融安全理念。

  我國已經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金融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金融體系不斷健全,金融市場日益完善,金融機構實力顯著增強,金融監管和金融調控更加有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高﹔作為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金融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既有利於維護金融安全又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舉措,金融產品更加豐富,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進一步提高,金融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綜合判斷,我國已經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

  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毋庸諱言,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風險隱患。從國內看,互聯網金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影子銀行、房地產市場、交叉性金融等不同風險相互交織、錯綜復雜。從國際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些國家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廉價資本的國際流動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及其后的加息預期又給新興市場帶來嚴重的資本流出和金融風險沖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金融監管,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把住了發展大勢,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當然,作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我國金融業整體實力還有待提高,尤其是防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

  維護金融安全要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對於金融風險問題,必須樹立正確的態度,有客觀的認識。一方面應認識到,金融風險是現代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征和金融活動的內在屬性,不能因為有風險就害怕、痛恨甚至拒絕金融,也不能因為存在一些問題就否定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應注意不能一味貪大圖快求發展而忽視金融風險,不能放鬆對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習近平同志要求,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因此,應從國家安全戰略全局出發,遵循金融運行基本規律,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構建全方位的金融安全戰略體系。

  密切關注可能影響金融安全之“因”,構建完善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

  習近平同志指出,准確判斷風險隱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這要求我們從源頭入手,密切關注可能影響金融安全之“因”,構建完善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和金融監管協調框架。

  構建完整的風險預警指標集。影響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金融機構以及企業和居民的風險承受能力、金融機構對風險的管理能力、資產負債表內及表外頭寸的變動情況、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環境、國際資本流動等。針對這些因素梳理排查每個風險點的成因、機理、傳染渠道及沖擊強度,能夠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有助於完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其中的關鍵在於,要將覆蓋各領域的風險指標都納入預警指標集。這些指標主要包括:以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企業與居民資產負債率為代表的風險承擔類指標,以股指波動率、債市收益率為代表的風險定價類指標,以匯率波動率、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率為代表的經濟環境類指標,以金融機構相互持有資產份額為代表的風險關聯度指標,以最大敞口佔全部資產之比為代表的風險集中度指標,等等。

  實時監測金融運行壓力狀況。為了讓各個金融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有必要開發覆蓋金融體系各個部門、各個區域、各個時間頻度的金融壓力指數,實時監測我國金融運行的壓力狀況。具體而言,應將反映銀行業、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等壓力水平的指標進行整合,形成金融壓力指數,量化顯示金融體系的動態變化,准確反映不同部門、不同區域以及整個金融體系所承受的總體壓力水平。對於金融壓力指數及其長期發展趨勢的分析,有助於識別我國金融體系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完善金融安全基礎設施。金融業務的開展涉及密集而又復雜的契約安排,在金融活動中經常出現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如果缺少維護履行契約的良好環境,金融風險就會大大增加。金融安全基礎設施的功能就是確保契約的正確履行。具體來說,應繼續完善會計審計制度,打造金融安全的制度基礎﹔加快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爭取在諸如國際投資銀行、國際清算與結算系統、國際信用評級等重要環節掌握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完善金融安全法律框架,加快推進防范金融風險的立法,完善有關資本配置的法律制度﹔形成金融業的綜合統計與分析框架,實現金融信息的共享與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等。

  加強金融監管統籌協調。防范金融風險既要守住源頭,又要加強監管的分工合作與統籌協調。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這有助於解決我國金融監管中的空白和沖突問題。在此基礎上,應強化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進一步明確各監管機構的監管職責﹔在金融管理部門培育形成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在機構監管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有效防范監管套利行為,實現審慎目標與效率目標的統一﹔地方政府也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開展工作,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著眼於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之“果”,全面防控金融風險

  隻有在准確判斷風險隱患的基礎上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才能快速消除金融安全隱患,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經濟的過度金融化或者金融部門的過度膨脹雖然能帶來一時繁榮,但難以持續。金融隻有通過服務實體經濟,在服務中創造價值和獲取合理利潤,才能實現經濟與金融的良性循環、健康發展。因此,金融部門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以助力創新創業、結構升級、動能轉換為著眼點,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高效發展。

  健全貨幣政策框架。防控金融風險離不開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此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此,應在深入分析國內、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形勢的前提下,健全貨幣政策框架,正確處理貨幣政策的規則運用和相機抉擇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推動貨幣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金融市場、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堅持相機抉擇,確保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

  優化風險處置模式。首先,應完善緊急應對方案。實踐表明,當發生金融危機預警時,應對方案越明晰,信貸收縮量及投資活動所遭受的破壞就越小。因此,應建立快速、靈活、有效的金融安全操作規程和快速反應機制,積極拓展貨幣政策工具和宏觀審慎工具。當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特別是流動性困境並威脅金融安全時,可適時調整和改變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頻率、期限、交易對象、交易條件,並配合財政政策工具和金融市場工具,建立良好的風險隔離機制,確保流動性基本穩定。其次,妥善處置問題金融機構。問題金融機構的負外部性較強,對金融安全的影響較大。應明確監管機構對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權限和程序,嚴格規定處置程序啟動條件,不斷優化損失估計方法,做到處置有序,以降低債權人損失,減輕對金融體系的沖擊。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問題金融機構處置中的積極作用,隻有在市場失靈或對市場沖擊過大時才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確保穩定金融市場預期、促進市場機制完善、提升金融體系效率。

  織密織牢金融安全網。國內金融安全網主要包括審慎監管制度、最后貸款人制度、存款保險制度、市場退出政策等﹔國際金融安全網包括一國基於自我保險而持有外匯儲備、各國中央銀行間的雙邊貨幣互換、地區間的儲備安排及多邊貨幣互換網絡、依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危機干預與預防機制等。維護金融安全要內外並舉。在國內,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和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系建設,全面排查金融風險隱患﹔加強對跨行業、跨市場、跨國界風險及其傳染形勢的分析研判,切實落實監管責任﹔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厲打擊金融腐敗及其衍生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防止金融資源配置扭曲﹔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在國際層面,要加強與其他國家金融安全網的合作,明確各層次金融安全網在面對危機時的分工機制和合作重點,充分發揮不同金融安全網的作用﹔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用金融資源供給,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資源使用和分配結構,推動其在保障全球金融安全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04日 07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