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話語風格的實踐意義

文秀

2014年01月20日15:4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糾正干部講話“假大空長”陋習——習近平話語風格的實踐意義

編者按:2013年12月9日,作者在本報刊發了《習近平講話的語言風格及特點》一文,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為了更好地引導領導干部切實轉變話風,作者又撰寫了本文,以期有效糾正干部講話“假大空長”陋習。

探究和總結習總書記講話的語言風格及特點並非最終目的,最終目的在於引導廣大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以此為方向、為標杆、為鏡子,對照檢查、習之用之,切實轉變話風,認真糾正講話中的“假大空長”陋習,構建起與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相適應、相符合的話語體系。這正是探究和總結習總書記講話語言風格及特點的實踐意義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語言風格及特點,既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既有獨特的個性,又有普適的共性﹔既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可親可近、可學可用。我們黨員干部應當悉心領悟貫穿於習總書記講話中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和風格,並把它內化於心、外見於行,轉化和運用到各自的實際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去。

一、多講些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話,讓話語接地氣、有底氣。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話最有“泥土味”,是最接地氣、最有底氣的話。習總書記講話最顯著的特點是結合實際、切合實際、符合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始終站在中國這片沃土上,與廣大人民群眾心貼心、心連心。我們的干部講話時一定要始終心裡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因群眾而說話、為群眾而說話、替群眾而說話,說群眾想聽、愛聽、樂聽和中聽的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去。講話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教育群眾,是要說給廣大干部群眾聽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話既從實際中來,又能到實際中去。凡是端著架子、擺著譜、拉著臉說的那些虛頭巴腦、不著邊際的話,都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在講話中的表現。

二、多講些真話、實話、心裡話,讓話語還原本色、回歸本真。真話是最有魅力的。習總書記講話的語言魅力就在於話裡話外、字裡行間很真實、真切和真誠,他或推心置腹地促膝談心,或語重心長地諄諄教誨,道的是真情、講的是真話,這種語言有極大的心靈沖擊力、震撼力。言為心聲,文以載道。這就教育我們的干部講話時一定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違心的話,更不講昧良心的假話、謊話、忽悠人的話。現實中,有的人奉行人心隔肚皮,“遇人隻說三分話”,甚至推崇“不說假話就辦不成大事”,讓真話、實話、心裡話這一本色、本真的東西被人為地遮蔽了,蒙上了污垢,結果講的話隻會讓人左邊耳朵進右邊耳朵出,黯然失色、令人生厭。隻有講真話、實話、心裡話,才能找到語言表達的原點,讓語言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三、多講些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讓話語生動活潑、鮮活有趣。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人不願、不屑也不會講“大白話”,覺得“大白話”太土太俗,不深刻、沒水平,沒有味道,“成色”“貨色”不多。習總書記的講話恰恰對什麼是“大白話”、怎麼講好“大白話”作了生動的詮釋,是講好“大白話”的典范和標本,他以普通干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話來闡述思想,用直白質朴的“群眾語言”來解惑釋疑,以“一種為群眾易於接受的表達”來傳道授業,令人耳目一新、親切自然。啟迪我們的干部正確看待“大白話”,善於講好“大白話”。大道至簡,大義微言。“大白話”最具原生態,是真正的“普通話”,是一種為廣大普通干部群眾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話,然而“大白話”不是白開水,它通俗而不庸俗、簡約而不簡單、凝練而不膚淺,更有群眾味、更富群眾情、更暖群眾心,更能與普通群眾找到“共同語言”,拉近心理距離,搭建溝通的橋梁,產生認知共鳴和情感共振。多講一些“大白話”,更能使話語鮮活有趣、生動活潑,增強說話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四、多講些針對問題、直面矛盾、尖銳逆耳、敢於擔當的話,讓話語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習總書記的講話,始終以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堅持問題導向,貫穿底線思維,充滿著實事求是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勇氣。他經常直言不諱地指出問題、鞭辟入裡地分析問題、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對不良現象、不正之風說硬話、說尖銳的話,對干部身上存在的毛病和缺點說逆耳的話,讓聞者足戒,“出一身汗、捏一把汗”。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矛盾和新問題層出不窮、錯綜復雜,面對這種狀況,每一個有責任感、使命感和正義感的黨員干部都應該不回避矛盾、不躲避問題,敢於直言、勇於諍言、善於諫言,敢於唱“黑臉”、亮劍。一味地放“空炮”“啞炮”和“禮炮”無濟於事,盡說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漂亮話,說些“今天天氣哈哈哈”軟綿綿不得罪人的話,說些“干得好”“好好干”不觸及矛盾不解決問題的“正確的廢話”,也許可以籠絡人心,但絕不可能真正贏得人心。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逆耳甚至刺耳的話,會讓人不舒服,“難聽”的話會讓人一時難受,但往往會一生受用,這種講話對黨的事業有利,對百姓福祉有利,對干部成長有利,這樣的講話有分量、有力量,能夠不怒而威、擲地有聲。

五、多講些有根有據、有血有肉的話,讓話語“立得住、站得穩、攻不破”。什麼樣的講話最有力量?一是講出了真理,二是說得有事實依據。習總書記的講話充滿著力量,就在於講得既是真理,又總是擺事實、舉事例,有時還通過講故事、運用大量的數據、親身的經歷來講道理,這樣的講話不是一種灌輸,而是一種浸潤,它有血有肉,令人心服口服。這就告誡我們的干部要多注意去講身邊的事,講一些自己過往的經歷,善於用故事來講述道理。現在不少干部講話最大的一個短板在於不太會講故事,最大的“短腿”在於不太善於讓事實說話,不太善於用數字作支撐,這樣的講話最大的毛病是空,即空洞無物,“隻有死板板的幾條筋”,甚至是剩下幾句干巴巴的毫無血色的說教,這樣的講話既不會有吸引力,也不會有影響力、生命力,應當改變這種講話習慣,善於多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說數據,讓講話更加有根有據、有血有肉、有聲有色,能夠“立得住、站得穩、攻不破”,這是行之有效的一種好方法。

六、多講些與當下話語體系對接的新話,讓話語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與社會節奏合拍。講新話總是最迷人的。習總書記的講話不斷地有新話,這些新話不只是幾個新名詞、新概念而已,更重要的是,它站在時代前列、引領前進方向、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能夠與時代發展同步、與社會節奏合拍、與人民心聲吻合。這就號召我們的干部要及時“號准”當今時代脈搏,緊跟時代前進步伐,順應時代進步潮流。當今是個互聯網時代,網絡語言層出不窮,流行語不脛而走,熱詞頻現,面對這種形勢和變化,我們的講話當然應該是立足於引導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但不迎合不等於不契合,如果我們的講話仍然是搞自我封閉,躲在“圍牆”“城堡”裡自說自話、自拉自唱,還一成不變地沿用“老一套”話語體系,就會與時代脫節、與當下大眾話語體系脫鉤,久而久之,我們的受眾面就會萎縮,聽眾就會越來越少,就會演變成另類的“曲高和寡”,最終變成“自娛自樂”。所以,應當學會讓我們的話語抹上一層“流行色”,與當下大眾話語體系對接,讓我們的話語更中聽、更融入。

七、多講些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話,讓話語內涵豐富、有效管用。講話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有效管用。有效管用的講話往往或傳播知識、傳遞信息,或帶來啟迪、引發思考,或理清思路、想出辦法,等等。習總書記在與團的干部講話中曾說:“如果我們自己的知識水平、見識程度跟不上,說科技說不上,說文藝說不通,說工作說不來,說生活說不對路,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句空話、老化、套話……就會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提醒我們的領導干部自己要想和普通干部群眾說話投機,就得“懂得多”,心中有數、肚裡有貨,自己半桶水又怎能晃呀晃?自己知之甚少又有何資格教育人、影響人、動員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肯定不行。現實中,我們不少干部“講政策不如上訪戶、講經濟不如個體戶、講法律不如釘子戶”,這種現象恰好說明不少干部講話信息量不大、“含金量”不高,知識和信息儲備不夠。要想講話讓人受益、受用,就得自己加強學習,加強知識儲備、信息儲存,做個有知識有學識和有見識的人,讓講話信息量更大,“含金量”更高些。

八、多講些動之以情、示之以行的話,讓話語更富人情味、更具公信力和可信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什麼話最能夠打動人、感染人、征服人?唯有那些飽含感情、滿含著愛的話,才能軟化、溫暖和焐熱人們的心。習總書記每每以對人民的愛、對這片土地的愛,以一種赤誠的家國情懷,表達一個人民勤務員和一個人民公仆的真情實感。無情未必真英雄。講話雖不能被感情牽著鼻子走,但一定要帶著感情講,如果說不善於講“大白話”和“群眾語言”的話,更多是干巴巴、索然無味的話,那麼不善於飽蘸感情的話則更多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的話,語言一旦附加上了感情色彩和注入了感情元素,就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習總書記常常以他的親民、樂民之舉贏得民心,以他自信大氣、從容淡定、沉著穩健、平易平和、求真務實、靈動善融之態而博得贊譽。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該言必行、行必果,應該行甚於言、行高於言、行重於言,如此則“不令而從”。

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風格是一面旗幟、一個標杆、一面鏡子,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實踐價值,跟著習總書記學講話,讓每個黨員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的話語更加務實管用,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號召力。

(責編:萬鵬、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