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書訊書評

學會講話、講好話 不妨讀讀《周文彰講稿》

胡敏

2017年07月24日08:5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一個人從學習到工作的幾十年,都有無數次的講話經歷。無論您是在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總要參加各種大會小會,如果您是個大小領導,少不得作個講話、發言、總結﹔如果您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更是要經常作學術專題講授,還要經常參加社會上各種論壇、報告會作個演講。即使是非正式場合,出席一個朋友聚會、參加一個節慶活動,往往出於禮儀,您也要講上幾句話。可以說,講話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但要會說話、講好話,其實又著實不易。我們都常常十分羨慕那些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出口成章的人。一個好的講話,或娓娓道來、精辟入裡,或舌燦蓮花、談笑風生,或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都能短時間吸引受眾,打動心扉,帶來很多的粉絲。反之,講不好話,或會冷場,或遭厭煩,像毛主席說的,講話或文章若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更要不得。

一句話,好的講話及其蘊藏的講話能力,其實是學習修煉出來的。撇開那些天生具有口才稟賦的人不說,大抵好的講話,都是講話者用心用腦用情的產物,是講話者長期知識積累內心修煉的語言表露,是講話者政治素質和人文修養的性情表達。不下一番學習的苦功夫不得有之。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周文彰最近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周文彰講稿》正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講話、如何講好話的不可多得的經典教本。該書收集了周文彰近幾年特別是他退出領導崗位后在不同的場合約60篇的講課稿、發言稿、演講稿、講話稿、訪談稿等。每篇講話稿盡管不長,但都簡潔明了、暢快淋漓,充分體現了周文彰的家國情懷和對事業的執著。更重要的是,每篇講稿彰顯了周文彰的講話風格、論說技巧、行文作風和其背后的潛心用心。每讀一篇講稿,反復置身於相應的情境,如耳提面命般,自覺周教授的講話風採從字面跳將出來,圍繞講題,破題引據,循循入理,情趣自來。

周文彰講話的精彩,不只是因為他深厚的哲學理論功底、多年的領導崗位歷練,筆者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其為人做事行文的用心。在《周文彰講稿》一書作者本人的自序中,周文彰寫道:“對於講,我向來十分用心。”他在回顧自己在小學、中學、大學幾次成功的講話經歷的背后,都是花了大量時間的用心准備,“講”就要“盡量講好,為的是讓自己表現好,讓別人有聽頭”,這是當時最朴素的想法。后來走上工作崗位乃至領導崗位,講話次數無數多,但無論是領導崗位還是教學研究崗位,他“更加重視每一次講”。他不僅保証自己每次要講話,以身垂范,還教育部下、學生或同事要“學會講話”。

在這本書的自序中,周文彰列舉了他擔任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期間與青干班學員座談時送學員們的一句話就是“要重視講話發言”,這個“講話”集中體現了他對“學會講話”、“講好話”的深刻認識,也是他的“講話發言觀”。他指出,講話發言是重要的領導工作方式。領導干部不僅要會干也要會說,對領導工作來講,說就是干,干大量表現為說。講話發言水平是領導工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講話發言水平如何,是領導能力高低的表現,是執政能力強弱的表現。

那麼如何衡量一次講話講得好,那就是講話發言要講究效果。這個效果,周文彰歸納出“三大體現”:第一是指聽得進去。講話效果好,就是所講的內容聽眾能夠聽進去,不是拒之於耳外,不是聽得討厭,而是聽得津津有味,聽得入心入腦。第二是指說得清楚。就是把問題說得清清楚楚,把原因說得清清楚楚,把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把理論、思想、觀點交代得清清楚楚。第三是指引發同感或叫引發共振。講話發言總得有個目的,總得有個目標,想達到什麼效果,最后效果就是叫聽眾相信你、信服你、諒解你,從而引發同感或共振。講話沒有這三個效果就沒有必要講話發言。

如何達到這三個效果,博得聽眾入心入腦入行,周文彰告訴學員“三字真經”:一是講“短”話。句子少之又少,概念詞匯少之又少,十分鐘能講清楚的,絕不用半小時﹔三五言能講到位的,決不用十分鐘,盡量用最少的語言、最少的時間達到效果。二是講“精”話。講什麼都要經過推敲,不能信口開河,不能依賴現場發揮,有所准備的講話出彩的概率更大。三是“脫”稿講。講話發言盡量脫稿﹔離不開講稿,講話發言往往難以精彩。

具體到每一次講話,他告誡講者,首先要有的放矢,講話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主題、針對對象、針對問題。他參加每一次論壇或研討會,都要根據有的放矢的原則,都要細細琢磨論題,圍繞論題准備演講發言稿,講話之前都要搞清楚講給誰聽。其次一定要認真准備。在講的內容上突出什麼主題思想、講什麼不講什麼、哪些詳講哪些略講,都要認真想透。還要認真考慮講的方式和講的結構,分幾個部分、講幾層意思、先講什麼后講什麼,嚴肅還是輕鬆,說教還是談心,用理論說服還是用案例啟發、講授式還是互動式,等等。為此就要認真收集材料,要言之有物,用事實說話。第三就是要有現場感。無論講什麼、在哪裡講,都要與現場銜接和互動,力求情景交融,與現場氣氛對接,與聽眾對接,與聽眾交流。

當然,要真正做到一次好的講話、有效果的講話,還不只是這些方法問題,根本的還是“功夫在詩外”。周文彰說,“講話發言水平不在於講話發言本身”。他說,語言不是內容,語言本身是外殼,是內容的外殼,是承載內容的,比如承載思想,承載觀點,承載事實,承載各種信息。而在這背后,他提出“五個靠”:一靠感情,二靠責任,三靠思想,四靠素質,五靠功夫。

在《周文彰講稿》一書收錄的所有講話稿中,仔細閱讀每篇講話稿,都可以看出作者本人是帶著飽滿的思想感情、過硬的政治素質、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的。也是針對當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來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的。他針對領導干部學習問題,講“如何對待學習”,談“閱讀是一種國家底蘊“”,要“讓學習在干部中蔚然成風”。在如何為官上,他講“為民務實清廉”、講“做官做事做學問”的關系、講“為官是一種責任”。在干部教育培訓上,他講“把公務員培訓研究作為一門學科來建設”、“加強公務員培訓理論研究”、“上好每一課”。在干部業余文化修養方面,他講“書法審美主體性探源”、講“優化自己的精神器官”、講“給詩詞插上現代科技翅膀”……。當然,作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周文彰在更多的講話中關注著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法治的諸多方面,其深邃的思考和睿智也都由這一篇篇講稿盡情綻放出來。也正是因為這些講稿承載著鮮明的時代主題,這些講話就又跳出了行文結構、層次、方法的語辭邏輯,體現了更高的思想性和價值性,會引起讀者更深層次的共鳴。

正如周文彰在本書自序結語中寫到的,“講是方法,更是思想﹔講是藝術,更是科學。講,要靠方法、藝術引人,更要靠思想和真理奠基﹔沒有思想和科學的東西,講得再引人,也是花拳繡腿,也是嘩眾取寵。”

就這一點來說,筆者熱誠推薦:學會講話、講好話,不妨讀讀《周文彰講稿》。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副社長)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