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書庫>>《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

受權發布:《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六)

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2017年06月26日08:2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麼看、怎麼干的重大問題,對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該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十個專題,共計四百九十四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授權人民網獨家連載,如需請聯系出版單位。

 

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89頁

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既面臨巨大機遇,更面對諸多難題。尤其是要看到,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粗放擴張、人地失衡、舉債度日、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

如果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能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於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如果城鎮化路子走偏了,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化解,則可能積重難返,帶來巨大風險。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0頁

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然要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既然是自然歷史過程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我們就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之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0-591頁

城鎮化是涉及全國的大范圍社會進程,一開始就要制定並堅持好正確原則,一旦走偏,要糾正起來就很難了。城鎮化不同於其他建設,房子造起來了,路開通了,水泥地鋪上了,要走回頭路就很難了。基本原則,我看主要是四條。一是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二是優化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三是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四是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不能千城一面、萬樓一貌。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2頁

推進城鎮化,還要注意兩對關系。一是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既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在創造制度環境、編制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職能。二是中央和地方關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針、確定城鎮化總體規劃和戰略布局,省及省以下地方則從實際出發,貫徹落實總體規劃,制定相應規劃,創造性開展建設和管理工作。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2頁

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城鎮化最基本的趨勢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從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要求來看,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提高高校畢業生、技工、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等常住人口的城鎮落戶率,而不是人為大幅吸引新的人口進城。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3頁

現在,已經有二億多農民工和其他人員在城鎮常住,但他們處於“半市民化”狀態、“兩棲”狀態,這些人比還在農村的人口更具備條件在城鎮定居,應該盡量把他們穩定下來。如果幾億城鎮常住人口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不僅他們潛在的消費需求難以釋放、城鄉雙重佔地問題很難解決,而且還會帶來大量社會矛盾和風險。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3頁

人要在城市落得住,關鍵是要根據城市資源稟賦,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特別是要著力提高服務業比重,增強城市創新能力,營造良好就業和生活環境。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3頁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堅持自願、分類、有序。自願就是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讓他們自己選擇,不能採取強迫的做法,不能強取豪奪,不顧條件拆除農房,逼農民進城,讓農民工“被落戶”、“被上樓”。分類就是中央提出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因地制宜制定具體辦法,可以採取積分制等辦法,成熟一批,落戶一批。有序就是要優先解決存量、優先解決本地人口,優先解決好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城鎮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的人,使他們及其家庭在城鎮扎根落戶,有序引導增量人口流向。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4頁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真正使農民變為市民並不斷提高素質,需要長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和農村流動,是我國現階段乃至相當長歷史時期都會存在的現象。對這種“兩棲人”、候鳥現象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惡意炒作。對那些已經在城鎮就業但就業不穩定、難以適應城鎮要求或不願落戶的人口,要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努力解決好他們的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需求,使他們在經濟周期擴張、城鎮對簡單勞動需求擴大時可以在城市就業,而在經濟周期收縮、城鎮對勞動力需求減少時可以有序回流農村。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4-595頁

在人口城鎮化問題上,我們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世界各國解決這個問題都用了相當長的時間。但不論他們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該提供的公共服務都要切實提供,該保障的權益都要切實保障。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5頁

要處理好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工業化、城鎮化需要土地,農業現代化要保証土地數量和質量。現在的問題是,在一些地方工業化、城鎮化壓倒了農業現代化,打敗了農業現代化。在這個問題上博弈時,一些地方輸的往往是大量良田,贏的是工業化、城鎮化,而且很多人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因為土地一轉讓每畝可以產生幾百萬、上千萬元的利潤,在自己這一任中就能體現出效益來,而種地種一百年也沒有這樣的效益,有人就會想,憑什麼要用這些地搞農業?以后要有硬杠杠,有些農業用地是不能動的、硬性的,在這個前提下再來考慮城鎮化規劃,要避開這些農業用地。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96-597頁

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這是全局、大局,要一張藍圖干到底,不要“翻燒餅”。各地區要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發展和推進城鎮化。承載能力減弱的區域要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區域要集約高效開發,限制開發區域要做好點狀開發、面上保護,禁止開發區域要令行禁止、停止一切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開發活動。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0頁

城市群是人口大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像我們這樣人多地少的國家,更要堅定不移,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從世界城市發展和布局看,一般來說,城市和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區是規律。我國已經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為支撐和帶動我國經濟發展、體現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區域。我國有十三億多人口,隻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是不夠的。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如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地區,要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這類地區要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壯大城市綜合實力,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0-601頁

城鎮建設水平,不僅關系居民生活質量,而且也是城市生命力所在。目前,城鎮建設中出現了不少讓老百姓詬病的問題,一些地方大拆大建、爭蓋高樓,整個城市遍地都是工地﹔城市建設缺乏特色、風格單調﹔一些城市建設貪大求洋,一些干部追求任期內的視覺效果﹔一些城市漠視歷史文化保護,毀壞城市古跡和歷史記憶﹔一些城市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不配套,給市民帶來極大不便。這些問題,既與城市建設經驗和能力不足有關,也與一些干部急於求成、確定的定位過高、提出的口號太多有關。這既不符合城市發展規律,也不符合人民利益。城市建設是一門大學問,一定要本著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2頁

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氣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3頁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我國歷史悠久,許多城市本來就各有特色、多姿多彩。但是,近年來,不少城市為了一年一變樣、幾年大變樣,由幾個大房地產開發商搞建設,就像計算機復制功能鍵一樣,拿一張圖在各個城市搞粘貼,哪都一樣。群眾說,我們很多城市是“低頭是鋪裝,平視見噴泉,仰頭看雕塑,台階加旗杆,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政府”。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3-604頁

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沒有農村發展,城鎮化就會缺乏根基。有些地方錯誤理解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干了一些“以城吞鄉、逼民上樓”的事,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絕不是要把農村都變成城市,把農村居民點都變成高樓大廈。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5頁

城市規劃要由擴張性規劃逐步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可以在縣(市)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土地利用規劃的“三規合一”或“多規合一”,形成一個縣(市)一本規劃、一張藍圖,持之以恆加以落實。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7頁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58頁

我們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58頁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毛澤東同志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十三億多張嘴要吃飯,不吃飯就不能生存,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隻要糧食不出大問題,中國的事就穩得住。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農業形勢好的時候,往往容易麻痺鬆懈。因此,我首先要特別強調一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59頁

總體看,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僥幸、不能折騰,一旦出了大問題,多少年都會被動,到那時誰也救不了我們。我們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1頁

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立足國內基本解決我國人民吃飯問題,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也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大政方針。一個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靠別人解決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糧依賴進口,我們就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1頁

怎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過去我們強調保全部、保所有品種,這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唯一選擇,而我們基本也做到了。現在,國內糧食需求增長很快,糧食安全要靠自己保全部,地不夠,水不夠,生態環境也承載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2頁

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還要提出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極而言之,保護耕地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來做,甚至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來做。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大家立了軍令狀,必須做到,沒有一點點討價還價的余地!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2-663頁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政策要求。具體講,有三個方面要求。

第一,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農村土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這是農村最大的制度。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實現形式,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和本位。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就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

第二,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家庭經營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居於基礎性地位,集中體現在農民家庭是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的法定主體。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農民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由農民家庭經營,也可以通過流轉經營權由其他經營主體經營,但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於農民家庭。這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根本,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根本。

第三,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這是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關鍵。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民承包土地的權利。要強化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是實現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保証,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8-669頁

現在,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民家庭越來越多,土地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發生分離,這是我國農業生產關系變化的新趨勢。這個變化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9頁

這些年,在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方面,廣大農民在實踐中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新形式,如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股份合作、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在糧食等大田作物的生產上,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加上比較完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了耕種收靠社會化服務、日常田間管理靠家庭成員的經營樣式。從各地實踐看,各種經營主體、各種經營形式,各有特色、各具優勢,在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環節都有各自的適應性和發展空間,不能隻追求一個模式、一個標准。要根據各地實際,根據不同農產品生產特點,讓農民自主選擇他們滿意的經營形式。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69-670頁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需要在理論上回答一個重大問題,就是農民土地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分離問題。今年七月下旬,我到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調研時就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好好研究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者之間的關系。改革前,農村集體土地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統一經營。搞家庭聯產承包制,把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現在,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這將有利於更好堅持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更好保障農戶對土地的承包權,更好用活土地經營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0頁

家家包地、戶戶務農,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本實現形式。家庭承包、專業大戶經營,家庭承包、家庭農場經營,家庭承包、集體經營,家庭承包、合作經營,家庭承包、企業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新的實現形式。說到底,要以不變應萬變,以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的不變,來適應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推動提高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更加充滿持久的制度活力。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0-671頁

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要把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土地經營規模強制農民流轉土地,更不能人為壘大戶。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1頁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個大事,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必須審慎穩妥推進。不管怎麼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產量改下去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1頁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保障,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任務。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3頁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沒有人,沒有勞動力,糧食安全談不上,現代農業談不上,新農村建設也談不上,還會影響傳統農耕文化保護和傳承。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8頁

“誰來種地”這個問題,說到底,是願不願意種地、會不會種地、什麼人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8頁

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0頁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不能削弱。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4頁

農村黨支部在農村各項工作中居於領導核心地位。我們常講,“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給錢給物,還要建個好支部”。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要擴大農村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加大培養青年黨員力度,提高基層黨組織為群眾服務意識,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4頁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后,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2月27日),《人民日報》2014年2月28日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2月27日),《人民日報》2014年2月28日

網絡信息是跨國界流動的,信息流引領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2月27日),《人民日報》2014年2月28日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2月27日),《人民日報》2014年2月28日

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還有許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佔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台,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9日、10日),《人民日報》2014年5月11日

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那麼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范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

——《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2014年11月9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0日

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多依靠產業化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增長點。

——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2月1日),《人民日報》2014年12月6日

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2月9日)

新的增長點在哪兒呢?就在我們身邊,就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之中。具體來說,從農村看,農村住房條件普遍改善,很多地方蓋起了富麗堂皇的小樓,但污水垃圾遍地,道路泥濘不堪,公共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從城市看,高樓林立,大廣場、寬馬路氣勢恢宏,但老舊設施落后,城市管理不足,地下設施老化,棚戶區、城中村大量存在,都需更新改造。從產業看,傳統產業比例過大,新興產業規模偏小,科技創新空間很大,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升級。從服務業看,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健康需求快速增長,學前教育亟待發展,這些方面產生了很多特殊需求,但有效供給嚴重不足,發展服務業特別是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電子商務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從生態環境看,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嚴重,霧霾頻頻光臨,生態環境急需修復治理,但環保技術產品和服務很不到位。我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嚴重,但差距也是潛力。總之,這些潛在的需求如果能激發出來並拉動供給,就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2月9日)

價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擠壓和補貼“黃線”、資源環境“紅燈”約束,很可能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發展面臨的重要瓶頸。出路隻有一個,就是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農業結構往哪個方向調?市場需求是導航燈,資源稟賦是定位器。要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向市場緊缺產品調,向優質特色產品調,向種養加銷全產業鏈調,拓展農業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間。要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系,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民的地農民種是必須堅持的基本取向,要重點鼓勵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家庭經營在相當時期內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力量,要通過周到便利的社會化服務把農戶經營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要推行農業標准化清潔生產,完善節水、節肥、節藥的激勵約束機制,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更好保障農畜產品安全。對山水林田湖實施更嚴格的保護,加快生態脆弱區、地下水漏斗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區治理,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要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在一些地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建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9日),《人民日報》2015年3月10日

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4月30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率先推進農村改革,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近年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顯著加強,農村社會事業得到明顯改善,統籌城鄉發展、城鄉關系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同時,由於欠賬過多、基礎薄弱,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意義更加凸顯、要求更加緊迫。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4月30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和二元結構的現實出發,從我國的自然稟賦、歷史文化傳統、制度體制出發,既要遵循普遍規律、又不能墨守成規,既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著力點是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目標是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4月30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要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使之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互惠一體,形成雙輪驅動。要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不斷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要完善規劃體制,通盤考慮城鄉發展規劃編制,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切實解決規劃上城鄉脫節、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決策、投入、建設、運行管護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機制,特別是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逐步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可創業,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4月30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提高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要把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改善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工農城鄉關系。

——在浙江調研時的講話(2015年5月25日-27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8日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9日

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薄弱環節是農業現代化。要著眼於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5月27日),《人民日報》2015年5月29日

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土地流轉實踐中,必須要求各地區原原本本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大躍進,不搞強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揮。特別要防止一些工商資本到農村介入土地流轉后搞非農建設、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等問題。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規、落實支持糧食生產政策、健全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加強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推動土地流轉規范有序進行,真正激發農民搞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就做好耕地保護和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作出的指示(2015年5月),《人民日報》2015年5月27日

實現一億人在城鎮落戶意義重大。從供給看,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的情況下,對穩定勞動力供給和工資成本、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從需求看,對擴大消費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具有重要意義。實現這個目標,既有利於穩定經濟增長,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是全面小康社會惠及更多人口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加大戶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實力度,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確保這一目標實現。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2015年10月26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779頁

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對這個問題,要辯証地看。城市和鄉村、不同區域承擔的主體功能不同。青海和西藏的主要區域是重點生態功能區,是世界第三極,生態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極大。如果盲目開發造成破壞,今后花多少錢也補不回來。但是,在現行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體系下,隻用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發展水平,這些地方必然同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大。我們說的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能僅僅看作是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應該是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此外,對城鄉地區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認識。城鄉區域之間生活成本特別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樣,光看收入也不能准確反映問題。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2015年10月2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33頁

從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看,我國開始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這一時期城鎮化發展會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城鎮化速度將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城市發展將轉向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並重階段。三是由於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不能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需要,各種城市病有可能集中爆發。四是大量流動人口涌入城市,對城市社會結構將造成較大沖擊,社會矛盾觸點多、燃點低,容易出現一些突發性事件。五是城市發展方式不足將逐步顯現、邊際效用遞減,而資源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將不斷遞增,迫切需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要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立足國情,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城市群既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高級空間組織形式,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參與全球競爭的戰略區域,也是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的重要平台。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要建立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以城市群為平台,推動跨區域城市間產業分工、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協調聯動,破除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沿交通干線和海岸線,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城市帶。各城市要根據國家空間戰略總體要求,找准功能定位,形成優勢互補、密切協作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要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二〇一四——二〇二〇年)》,優化提升東部城市群,使其繼續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加快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要搞好規劃和布局,在中西部地區培育發展一批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促進邊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聯動發展,引導有市場、有效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先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吸納從東部返鄉和就近就地轉移的務工人員,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和人口集聚,形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增長極,讓中西部地區廣大群眾在家門口也能分享城鎮化成果。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各城市群要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做法,打破在自家一畝三分地上轉圈圈的思維定式,結合城市定位和功能,有序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大城市在發展上不要貪大求多,搞得虛胖,最后患上城市病。要強化大城市對中小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弱化虹吸擠壓效應,力戒把縣區、小城市作為大中城市的“提款機”、“抽水機”,避免出現“市卡縣”、“市刮縣”現象。各城市要結合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協作協同,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要建立跨地區投資、地區生產總值、財稅等利益分享機制,推動城鎮間產業分工、產業整合、園區共建。要加強創新合作機制建設,構建開放高效的創新資源共享網絡,以協同創新牽引城市協同發展。現在,有了互聯網和高鐵等現代化手段支撐,城市之間合作發展條件日趨成熟,關鍵要下定決心,有合作意識和有效辦法。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調整,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戰略研究,統籌推進土地、財政、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領域配套改革。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實現中央確定的到二〇二〇年解決一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要適應城鎮化趨勢,同落戶人口規模相挂鉤,同時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維護好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將農民的戶口變動與“三權”脫鉤,以調動廣大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積極性。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農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級黨委工作的兩大陣地,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市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舉足輕重。

——《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20日)

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學規律,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進相關配套改革,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膽創新,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

——對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的指示(2016年2月),《人民日報》2016年2月24日

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以健全市場機制為目標改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抓手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6年3月8日),《人民日報》2016年3月9日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我們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帶動全社會興起了創新創業熱潮,信息經濟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不斷攀升。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很快,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我們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實貫徹落實好,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4-5頁

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可以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發展智能制造,帶動更多人創新創業﹔可以瞄准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可以發揮互聯網優勢,實施“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裡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可以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等等。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一些互聯網企業已經做了嘗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5-6頁

我們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信息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要發揮其在這個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6頁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我們要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1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0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多次研究深化農村改革問題,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當前要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二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三是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按照為農服務宗旨和政事分開、社企分開方向,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同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運作更有效的合作經營組織體系。四是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加快形成覆蓋全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簡便的農業支撐保護制度。五是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推動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六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城鄉生產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5日)

改變農業是“四化同步”短腿、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狀況,根本途徑是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全力推動農村發展,不斷提高農村發展水平,為廣大農民謀取更多物質利益,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5日)

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我們要順應這一趨勢,大力發展核心技術,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完善網絡治理體系。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要改革科技研發投入產出機制和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實施網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設備攻堅戰略,推動高性能計算、移動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等研發和應用取得重大突破。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6年10月9日),《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0日

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要把握這一歷史契機,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6年10月9日),《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0日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要適應農業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的階段性變化,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技進步,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14日)

當前,老百姓對農產品供給的最大關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圍繞這個問題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優勝劣汰、質量興農。要抓住糧食供給寬鬆的有利時機,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加大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力度。要加大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力度。要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要潛力,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抓好農村電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業。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14日)

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清產核資,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這是黨中央推出的一項重要改革,對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完善農村治理、保障農民權益,對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定要抓好。考慮到“三塊地”改革的關聯性和協同性,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但用途管制、分類管理的原則不能丟。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2月14日)

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7年3月8日),《人民日報》2017年3月9日 

(責編:李葉、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