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受權發布:《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一)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2017年06月15日08:3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麼看、怎麼干的重大問題,對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了《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該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二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指示等一百二十多篇重要文獻,分十個專題,共計四百九十四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該書授權人民網獨家連載,如需請聯系出版單位。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隻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中央政治局分析認為,綜合判斷,雖然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充滿變數,但我國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有些還相當尖銳。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2月26日)

我們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不斷夯實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文化基礎。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3月1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36頁

面向未來,中國將相繼朝著兩個宏偉目標前進:一是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二是到二〇四九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為了實現這兩大目標,我們將繼續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繼續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相協調,建設美麗中國。

——《攜手合作,共同發展》(2013年3月27日),《人民日報》2013年3月28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因為,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還很不平衡的國家,在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下,要不斷鞏固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8月19日)

從根本上說,沒有扎扎實實的發展成果,沒有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空談理想信念,空談黨的領導,空談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空談思想道德建設,最終意識形態工作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隻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8月19日)

作為有著十三億多人口的國家,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無疑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中國經濟總量雖大,但除以十三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中國城鄉低保人口有七千四百多萬人,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有一千多萬人,幾億農村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和落戶城鎮,還有八千五百多萬殘疾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標准,中國還有二億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差不多相當於法國、德國、英國人口的總和。今年春節前后的四十天裡,中國航空、鐵路、公路承載了大約三十六億人次的流動,相當於每天都有九千萬人在流動之中。所以,讓十三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還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中國目前的中心任務依然是經濟建設,並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在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人民日報》2014年4月2日

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中央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這一目標,既是中華民族的宏偉目標,也把每個人、每個家庭、各方面群眾的願望和利益結合起來了。發展是硬道理,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礎。

——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7月8日),《人民日報》2014年7月9日

在前進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近代以后中國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歷史教訓刻骨銘心。一個民族隻有自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最終靠的是發展。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九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3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7頁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才能自強,科學發展才能永續發展。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造福人民為根本目的,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30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2頁

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麼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咨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時的講話(2014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1日

我多次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同時,我也反復強調,我們要的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要的是以比較充分就業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為支撐的發展。

——《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2014年12月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45-246頁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八十位左右。按照我們自己的標准,中國還有七千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中國則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城鄉有七千多萬低保人口,還有八千五百多萬殘疾人。這兩年,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這些情況表明,中國人民要過上美好生活,還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此,我們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既定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2015年9月2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684頁

發展是基礎,經濟不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仍然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使發展達到一個新水平。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要堅定不移堅持,同時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2015年10月29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28頁

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鄧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這就點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我們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出發,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堅持科學發展,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任何束縛和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言行,都是違背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都要堅決反對,排除各種干擾。各級領導干部要繼續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特別是要主動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規律、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提高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自覺性、主動性。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正在堅決反對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這本質上有利於維護市場秩序、發展法治經濟,從而有利於社會生產力大解放大發展。

——《圍繞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當前經濟工作》(2015年12月18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國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精會神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6年1月29日),《人民日報》2016年1月31日

社會上有一些人說,目前貧富差距是主要矛盾,因此“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張分配優先於發展。這種說法不符合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黨的十八大提出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為了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不要發展了,也不是要搞殺富濟貧式的再分配。我們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為了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不斷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我們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5頁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世界科技發展醞釀新突破的發展格局,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加快形成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機制和環境,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15-16頁

我們要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走勢中判斷我國經濟所處的方位、發生的變化,這樣才能保持堅定自信和戰略定力,朝著正確方向穩步前行。要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堅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著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0月27日)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確認發展權利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作為一個擁有十三億多人口的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本國實際相結合,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多年來,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效保障了人民發展權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致“紀念〈發展權利宣言〉通過三十周年國際研討會”的賀信》(2016年12月4日),《人民日報》2016年12月5日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如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我們認為,這些都是前進中必然出現的階段性現象,對這些問題和矛盾,我們正在著力加以解決,並不斷取得積極成效。我們堅定向前發展的決心不會動搖。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十三億多人口,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但這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我們將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引下,不斷適應、把握、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報》2017年1月18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