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打破政府唱“獨角戲”的格局

激發社會組織參與城市治理活力

張繼焦

2017年05月23日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6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57.35%,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應看到,在我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積累了不少矛盾,特別是城市治理水平與城市發展不匹配,一些地方“城市病”比較明顯,社會和諧穩定面臨挑戰。有人認為城市治理是政府的“分內事”,並將一些“城市病”完全歸因於政府管理不到位。這一觀點比較片面,忽視了社會組織、市民等在城市治理中的主體性和創造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關系錯綜復雜,群眾訴求日益多樣。在此背景下,如果僅僅依靠政府進行城市治理,就會出現治理成本過高而效率降低的局面,難以充分回應廣大市民的訴求,不利於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充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治良性互動。社會組織是加強和改進城市治理的重要參與者與實踐者。推進城市治理創新,需要打破政府唱“獨角戲”的格局,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應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積極培育、壯大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其在繁榮社會事業、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自治等方面的作用。凡是社會組織能夠辦理和提供的社會事務和社會服務,應盡可能以適當方式讓社會組織承擔。比如,行業協會和商會能在加強行業自律、服務企業發展、規范市場秩序、維護會員權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能夠通過制定行業標准和規劃、開展調查統計、建設誠信體系等方式,協助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環保、科技、文藝、醫學等不同領域的社會組織能夠在繁榮科學文化、保護城市環境、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拓寬就業渠道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平台。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城市社區治理不僅要著眼於維護社會秩序,而且要著眼於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和質量,促進市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社區治理,能夠充分激發基層群眾的智慧和活力,構建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補貼活動經費等措施,加大對社會組織參與城市社區治理的扶持力度﹔建立城市社區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台,為社會組織提供活動場地、活動經費、人才隊伍等方面支持﹔鼓勵社會組織開展鄰裡互助、居民融入、糾紛調解等社區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和細致的服務。

  提高社會組織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通訊技術,社會組織可以搭建起社區運行、養老服務、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公共服務信息數字平台,使城市社會治理真正下沉到社區和街道。同時,也能夠為城市治理特別是基層社區治理提供堅實的信息和數據支撐,促進政府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治良性互動。

  (作者為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23日 07 版)

(責編:楊麗娜、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