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清風時評

無功不受祿”的“官念”不能丟

趙霞

2017年05月12日14: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孔子認為,為政要“先事后得”、“敬其事而后其食”、“仁者先難而后獲”,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孔子的弟子曾參因不願出來做官而漫游四方,身著舊絮袍,手腳長滿了老繭,有時一連斷炊幾天,十年沒有添置新衣。魯哀公稱贊他是一位賢者,於是想給他一塊封地。曾參辭謝不受,說:“我聽說接受別人恩惠的人,對施惠者常常產生敬畏感﹔施惠給別人的人,常常傲視他人。”為了不受人傲視或不敬畏別人,曾參最終沒有接受封地。

君子不受嗟來之食,曾參深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即使自己生活貧困,面對魯哀公的封地,也要堅持原則,絕不觸碰“無功不受祿”的底線,避免產生受人傲視或者敬畏他人的情況,充分體現了曾參“寧可窮而有志向,不可富而失節”的君子骨氣。

然而,當前有些從政者空佔著職位不做事,白吃飯不干活,明目張膽的“吃空餉”,甘做“尸位素餐”式的“懶官”﹔有的好大喜功,熱衷於搞轟動效應,追求表面政績﹔更有甚者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忘卻了“公仆”身份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思想道德防線失守,把公權力看成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能佔就佔,能貪就貪。在一次次僥幸得手后,胃口越來越大,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最終一步步深陷貪腐泥潭,無法自拔。

“不要百姓半元錢,原非易事﹔但問一官兩千石,所造何功?”身為公職人員,拿著國家俸祿,就要為黨分憂,為民干事,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這種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干事的行為,說到底也是一種腐敗。長此以往,不僅會侵蝕干部隊伍,惡化政治生態,還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弱化黨群、干群關系,甚至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危害社會和諧穩定。因此,“為官不為”毛病“不能慣”,“無功不受祿”的官念“不能丟”。

或許有些干部認為,自己思想中的“小久久”,工作中的“小動作”,不會被人發現,但事實証明,“紙包不住火”,“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正如東漢名臣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作為干部時時刻刻都要謹言慎行,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做到精神高尚、道德清白、行為磊落,保持頭腦清醒,牢記從政的底線、紅線,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讓規矩和紀律真正入腦入心入行。在工作崗位上,要勇於擔當、干事創業,對得起自己的俸祿,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要禁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責編:謝磊、趙晶)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