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抓住“高精尖缺”人才這個關鍵

王青玲

2017年04月11日14: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泰山不讓土壤,河海不擇細流。”戰國末期,楚人李斯向秦王《諫逐客令》的上書,為秦國招賢納士,蓄兵買馬,積累力量,為統一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誠然,知識時代的今天,排斥外才的現象已然鮮見,但是,如何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缺”人才,成了對執政者的極大考驗。

“武漢正在迎來新一波的爆發性增長,有能力有胸懷納入全球人才,建議武漢更加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進。”在4月8日的武漢市招才局成立大會上,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作為武漢“招才顧問”,給武漢招才引智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也給針對當前各地人才結構性失衡的現實開出了良方。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近年來,伴隨企業轉型升級浪潮的推進,處在“金字塔”尖的核心人才稀缺仍是共性問題。而與此同時,“低端人才”的同質性也越來越大。如何突破“瓶頸”,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需要抓住“高精尖缺”人才這個關鍵。

精准繪制“招才地圖”。經濟綜合實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高端人才素質的比拼。當前,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人才國際化流動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人才來去自由,可以說,為我們集聚人才創造了條件。人才資源的缺乏,很大原因在於“高精尖缺”人才的空缺。武漢市聘請“招才顧問”“招才大使”,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引進,充分發揮企業領軍人物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正是著眼於實現人才開發與產業結構、崗位需求的精准對接。如何打造國際人才高地和創業創新聖地,需要在“精准度”上下功夫,緊跟市場,圍繞智能制造、新興產業等實際需求大攬人才,才能充分釋放“高端人才”的吸引效應。

統籌開辟“育才路徑”。當前,隨著人才工作投入的不斷加大,人才資源不斷增加,然而,也出現了人才職能“九龍治水”、人才政策政出多門、人才項目名目繁多、人才資助“撒胡椒面”等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協調作用發揮不到位。這不僅造成了人才管理的效益低下,也不利於“高精尖缺”人才的成長。隻有讓政府、社會和市場良性互動起來,才能推動人才工作健康發展。在人才的培養、管理、使用上,武漢市成立“招才局”,是使服務人才從“一家忙”到“大家上”、從“一對一”到“組團式”的有力實踐。讓“高精尖缺”人才“冒尖”,還必須進一步當好協調者、資源整合者,為“高精尖缺”人才開辟綠色通道。

創新實施“留才計劃”。“高精尖缺”人才能否留下來、發揮作用,關鍵在於“留才地圖”是否有特色、有吸引力。武漢市按照“產業導向、以用為本,分層分類、科學精准,公開透明、簡便易行”的原則,著力破除對人才流動、人才評價、人才激勵的體制機制束縛,正是創新政策的體現。讓“高精尖缺”人才留得住、干得好,還要在“創新度”上動腦筋,“量身定制”招才服務。比如,瞄准人才與產業合作的“痛點”,優化服務,不遺余力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舞台﹔把脈人才需求和創新創業“弱點”,遵循其成長的基本規律,提供及時有效的幫扶舉措。隻有最大程度地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政策誠意,才能更好地讓“高精尖缺”人才一展風採。

(責編:洪宇<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