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書庫>>《中國經濟新方位》

《中國經濟新方位》

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步伐

2017年02月22日08: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近日,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方位的權威著作,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怎麼看、怎樣辦、如何干、為誰干”四個角度深入分析中國經濟新方位。本文系該書第九章“新空間——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第二節摘編,以饗讀者。

2014 年2 月26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同時,他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這不僅為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指明方向,提出新要求和新思路,而且也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新提法

把握經濟新方位,必須謀劃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平衡性,不讓今天的“短板”變成明天的“陷阱”。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京津冀同屬京畿重地,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本可實現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成為區域發展的示范和表率。但從京津冀區域合作的發展現狀看,協同程度尚待提高,動力仍有不足。從制度層面看,最集中地表現為地方保護主義,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壁壘。加之京津冀政府職能轉變以及相關的制度建設還較為滯后,其區域經濟運行機制的一體化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而京津冀面臨的問題,是困擾我國諸多城市群的一個縮影, 城市之間不能實現合理布局、優勢互補。只是京津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矛盾最為突出、最為復雜,關注度最高,解決難度最大。從這個意義上說,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其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影響極其深遠。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從京津冀一體化現實和實現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局出發,強調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僅是解決北京、天津、河北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需要,而是優化國家發展區域布局、優化社會生產力空間結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並站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強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對於深入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二、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內涵與新要求:突出區域發展的整體性

2015 年4 月30 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凝聚各方力量、推動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大合力的行動指南。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首次提出京津冀區域整體定位和三省市功能定位。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三省市定位分別為,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可見,區域整體定位體現了三省市“一盤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而三省市定位則突出了三地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區域整體定位,增強整體性,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

同時《綱要》明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近期到2017 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在符合協同發展目標且現實急需、具備條件、取得共識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試點示范有序推進,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期到2020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 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積極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有效運轉,區域內發展差距趨於縮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遠期到2030 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在引領和支撐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由此可見,京津冀作為我國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域,其內涵就是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打破原有行政區域壁壘的限制,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進行產業的合理分工和優勢互補,達到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謀求區域的整體共同進步。這一協同發展的新內涵不僅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升華,更彰顯堅持區域協同發展是落實協調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按照《綱要》提出的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要求,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四條原則:一是堅持協同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布局調整,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二是堅持重點突破。把水、土地、生態等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抓住符合目標導向、現實急需、具備條件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先行啟動。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推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打破條塊分割、消除隱性壁壘,破解制約協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四是堅持有序推進。找准切入點和著力點,分階段設定規劃目標、主要內容和實施路徑,不搞齊步走、平面推進,既注重解決當前緊迫問題,又注重統籌長遠發展。

三、 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規劃:標志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上升到制度創新層面

新方位,“怎麼干”?腳下要有新實踐。2016 年2 月,《“十三五” 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實施, 這是我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十三五”規劃,標志著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進入制度創新階段。

《規劃》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為基本遵循,把京津冀作為一個區域整體統籌規劃,在打造國際一流航空樞紐,構建世界級現代港口群,加快建設環首都公園,打贏河北脫貧攻堅戰,建立健全區域安全聯防聯控體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務國際交往的軟硬件水平,加強與長江經濟帶的聯動,建立統一規范的市場體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協同機制、生態環保聯動機制、產業和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等九大方面進行一體化布局,提出要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新格局。

同時,《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統領, 探索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並提出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目標:即到2020 年,京津冀地區整體實力將進一步提升,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協同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積極成效,制約協同發展和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破解﹔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 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可見,《規劃》的突出特點是充分體現了“三地一盤棋”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強化了區域發展的整體性。《規劃》作為第一個跨省市的“十三五”規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必將為我國其他地區探索統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可借鑒的經驗,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