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書庫>>《中國經濟新方位》

《中國經濟新方位》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有實質性進展

2017年02月20日14:0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近日,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方位的權威著作,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怎麼看、怎樣辦、如何干、為誰干”四個角度深入分析中國經濟新方位。本文系該書第七章“新主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二節摘編,以饗讀者。

2016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有實質性進展,進而破解當前供求關系中產能過剩、庫存過大、杠杆偏高、成本高企、短板約束等重大結構性失衡問題,為經濟持續發展掃清障礙、蓄積動能。

一、 去產能,優化供給結構

根據2016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示精神,應該把握四個工作重點:第一是要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應增強“四個意識”, 提高認識,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去產能決策部署,秉承新發展理念, 重點突破“政銀企”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以“去肢求生”的氣魄, 切斷輸血管道,斷水斷電,撤銷牌照,徹底割裂“僵而不死”的生存條件。突破“僵尸企業”債務重組、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三個瓶頸,在尊重市場化、法治化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去產能企業破產清算和破產重整。第二是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切實依法行政,強調利用政府和社會平台進行有效監督,嚴格執法,提高企業違法違規的成本,把去產能要求的各種標准切實內化於企業管理, 建立長效治理機制。第三是要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去產能企業復產增產現象可形成嚴重的負向激勵,應適時監管和重視驗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構建落后產能、非法產能和不安全產能的溯源平台,尤其是在鋼鐵煤炭行業建立工業產能及利用率調查制度,形成完備的工業產出和產能利用監測體系。對企業既要抓正面典型樹標杆,也要抓負面案例嚴懲罰。第四是應該以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為主線,同時用市場、法治的手段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要以企業為主導,政府推動,使水泥、玻璃等落后產能按照市場出清的原則,優勝劣汰、平衡供需,使產能治理既要遵循法治思維,也要重視市場和商業邏輯。

二、 去庫存,清除供給冗余

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的原則。切實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基本定位,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的問題,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使房地產行業發展回歸理性。具體實施層面:第一是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把去庫存同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第二是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同時也應該加快提振三四線城市的實體經濟,加快城市間和地區間的產業轉移和產業融合,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通過各層次人才的集聚和勞動力要素的轉移來支撐和擴大購房需求。第三是地方政府應積極強化市場房價的預期管理,要加強信息引導和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合理引導預期。從稅收、金融和土地等政策層面堅決抑制住房投機性需求,支持正常的居住性需求。第四是立足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房地產供求關系結構性失衡的突出矛盾,搞好房地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治理機制。

三、 去杆杆,確保供給安全

既要在控制總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 又要不斷規范政府舉債行為,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第一是在企業去杠杆層面,應該按照中央已發布《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的實施“路線圖”,加速企業進行市場化債轉股改造,持續優化債務結構,統籌協調企業短期與長期債務、不同品種債務之間保持合理比例。鼓勵企業嘗試債務融資工具的創新,通過改變融資結構來降低杠杆率和融資成本,也要確保整體財務負擔、債務規模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第二是把去杠杆和防范金融風險有機結合起來,把防范金融風險放在當期首要的任務和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應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規范各類融資行為, 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四、 降成本,提升供給能力

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減少審批環節,降低各類中介評估費用, 降低企業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實施層面:第一是優化稅制改革,切實推進減稅清費。進一步搞好稅收頂層設計,簡化優化稅制,深入推進減稅清費改革,確保在營改增中所有企業稅收負擔有所減少。第二是剝離冗余的監管環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應積極有序開展專業化、社會化的職業水平評價,依據法律法規,進一步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剝離各種檢驗、認証、校准、評審等不必要環節,減少企業的制度性交易費用。第三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增加特許經營行業的供給主體,進而減少企業付出的壟斷成本﹔進一步深化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降低企業的用地、用工、房屋租賃和電力能源等生產要素成本﹔強化對企業創新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即降低其創新成本。

五、 補短板,擴大有效供給

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實地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環節,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推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在實施層面:第一是要努力彌補民生短板。以“看病貴”“上學難”和“房價高”等關鍵領域的核心問題為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推動民眾反映比較強烈的教育、醫療和住房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尤其要在脫貧攻堅方面通過產業扶貧、政策扶貧、重點幫扶等方面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第二是通過深化改革彌補制度的短板。要持續優化制度供給,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政府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激活和釋放改革活力和紅利。還需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有效作用,創造寬鬆高效的體制機制環境,助推創業創新的大發展。第三是努力補好基礎設施的短板。應集中力量加大在信息、網絡、數據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投入, 搭建好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等新動能發展的基礎設施平台,也要加大農業農村、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投入,彌補社會發展的短板。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