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獨家特稿

《中國經濟新方位》

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2017年02月13日09:3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近日,由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正式出版發行。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方位的權威著作,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怎麼看、怎樣辦、如何干、為誰干”四個角度深入分析中國經濟新方位。本文系該書第二章“新常態——經濟發展與政策的趨勢性變化第二節摘編,以饗讀者。

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正步入新的運行軌道。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我們需要深刻認識這一新常態,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經濟增速“換擋”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一、 經濟增長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是經濟新常態的基本特征

中國經濟從1978年到2011年,在長達32年的時間裡保持了年均9.78%的高速增長。在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內,實現接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2012年至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7.7%、7.7%、7.4%、6.9%,2016年前三季度增長6.7%。可以看出,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的新常態是一個客觀事實。從供給端和需求端看,中國經濟近年來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口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然而這兩大紅利目前正在衰退。

從供給端看,人口紅利拐點出現,勞動力資源數量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潛在增長率下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人口紅利。然而,國家統計局公報顯示,2015年年末16—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總數減少487萬,在全國總人口中佔比由2014年年末的67%進一步降至66.3%﹔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2200萬人,在全國總人口中佔比由2014年年末的15.5%進一步提高至16.1%。人口紅利的衰退直接推高了勞動力成本,增加了人口撫養比,降低了儲蓄率,給中國經濟下行帶來壓力。

從需求端看,全球化紅利衰退,外需減弱,外資退潮。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受到了巨大沖擊,全球經濟遭遇重創。如今,全球經濟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6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表現欠佳,預計僅達到3.1%。”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健康增長,將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在此背景下,制造業回歸,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聲浪興起,全球貿易的急速下降對中國出口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此同時,美國加息預期愈發強烈,全球資本將加速回流發達國家。對中國經濟貢獻巨大的外資將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

二、 經濟增速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緣於潛在增長率趨於下降

中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與過去三十多年相比,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減少、人口撫養比逐步提高,儲蓄率和投資率趨於下降,加之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農業部門向非農業部門轉移放緩,技術進步還不足以替代生產要素跨部門轉移對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貢獻,從而使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趨於下降。

經濟運行具有周期性循環變化的規律。我國經濟經歷多年的高增長后,必然會進入新的調整時期,增長速度放緩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決定的。一方面,勞動力供給下降、環境治理成本上升、消費向服務性商品傾斜,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已經做不到。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長方式,使得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下降,難以承受高的速度,經濟增速換擋也符合規律。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第二章 新常態——經濟發展與政策的趨勢性變化區經歷了高速增長階段后,都會出現增速換擋現象。

根據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的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國家隻有13個。1950—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為9.7%,1973— 1990年回到至4.26%,之后更是回落到1%以下,甚至是負增長﹔1961—1996年,韓國GDP年均增速為8.02%,之后回落到4%左右並保持很長時間﹔1952—1994年,我國台灣地區GDP年均增速8.62%,之后回落到4%左右。環顧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是從8%以上的高速,切換到4%左右的中速,而中國尚能保持在6% —8%的中高位運行一段時期。此外,我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總量龐大,僅2015年GDP增量就相當於瑞士全年總量。即便是中高速,其速度和增量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名列前茅。

三、 經濟新常態下的中高速增長孕育著潛在發展機遇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在穩增長、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綜合作用下,經濟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2016年前三季度,就業和物價形勢總體穩定,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物價指數上漲2.0%,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3%,基本與GDP增速持平。這些基本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巨輪正在平穩換擋、穩定前行。而且,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多元的強勁增長動力,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2016年前三個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個百分點,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3.3個百分點﹔新經濟快速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0.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 節能降耗成效突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2%,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佔比為19.3%,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此外,中國還有龐大的人民幣存款和外匯儲備,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力保障。當然,經濟新常態下,我們不再追求高增長, 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要經濟增長。不追求高增速不等於不追求增速,經濟新常態下仍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這個合理速度,符合經濟和市場規律,也符合自然和社會規律。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