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

智庫對話助推中國與海灣國家深化合作

——“中國—海灣國家經濟合作智庫峰會”綜述

本刊記者 杜悅英

2017年02月10日14:1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2016年12月17日,以“‘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海灣國家經濟合作新格局、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海灣國家經濟合作智庫峰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本次峰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學術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國研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國研智庫)、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北京晨鑫愛晚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外交部副部長張明、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阿曼駐華大使阿卜杜拉•薩阿迪、巴林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科威特駐華大使薩米爾•哈亞特、沙特駐華政務參贊艾哈邁德•穆沃立德等中外官員出席峰會並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主持峰會開幕式並做閉幕總結發言。來自中國和海灣國家的約180位政府官員、企業人士、學者參加峰會。

本次峰會共設置三個內容板塊,分別為“中國—海灣國家經濟合作戰略對話與智庫作用”“中國—海灣國家能源合作”以及“‘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灣國家產業與金融合作”,主持人分別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中國發展出版社社長包月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琦。

圍繞上述三項議題,與會嘉賓展開深入討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王金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三局副局長張建衛、國家發改委西部司“一帶一路”協調推進處處長孫雪珍、國家能源局國際司副司長安豐全、中阿交流協會副會長秦勇、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國家開發銀行規劃局副局長胡東升、絲路基金董事總經理劉爭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辛修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中國石化集團生產經營管理部協調處處長蘇彪、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長李建平,以及沙特國王石油研究中心總裁薩馬爾•阿爾什干、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亞洲公司副總裁穆莎巴•卡塔尼等中外嘉賓逐一發言,坦誠交流,現場氣氛活躍。

在峰會的開幕式與主旨演講環節,外交部副部長張明第一個上台致辭。他表示,中海雙方可在五方面開展合作:一是共同倡導發展促和平的理念﹔二是依托互聯互通帶動產能合作﹔三是構建合作新平台,培育增長動力﹔四是相向而行,推進中海自貿區建設﹔五是密切人文交流,實現民心相通。

接下來致辭的是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峰會次日,王受文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即飛赴利雅得,進行中海自貿區第九輪談判。他在峰會上表示,中海自貿區的建設是雙邊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中海自貿區談判曾經一波三折,但雙方推進自由貿易、加強合作的政治意願始終沒有發生變化。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並與海合會秘書長扎耶尼會談后,中國與海合會重啟了自貿區談判。中海自貿區協定如果達成,將為雙邊合作創造更加優惠、便利、穩定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把雙邊合作的潛力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阿曼駐華大使阿卜杜拉•薩阿迪表示,海合會國家位於“一帶一路”的重要交匯點,中國和海合會國家之間的全面溝通和互惠互利合作有利於地區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勢必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中海雙方的經濟合作正在進入新的時代,智庫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雙方加強合作,尤其是能夠幫助決策者和企業家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政策走向,並分享發展經驗。

巴林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表示,中國和海合會國家的經濟關系非常緊密,未來將繼續推進。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經貿關系具有極強的互補性,海方從中國提供的廣闊市場和技術中獲益,海方也提供給中國充足的能源資源、快速發展的市場和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所有這些都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他說,海合會國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商務中心之一,這裡的工業用地租金、勞動力成本以及電、氣等能源價格低廉,這對於中國制造業企業尤其是能源密集型制造業企業格外具有吸引力。他還倡議中國把海合會國家作為對外投資、對外經營的首選,在安全的環境中尋求有吸引力的回報。

科威特駐華大使薩米爾•哈亞特在發言中表達了科威特加強與中國企業界合作的意願。他說,期待中國企業與科方攜手,將當地一些大型項目成功落地。科方還希望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當地石化行業。他也透露,科威特主權財富基金將在未來擴大對中國的投資。

沙特駐華政務參贊艾哈邁德•穆沃立德說,“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和亞洲、歐洲之間的經濟合作推向新的高度。沙特一直在努力拓展與海外的聯系,這一點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他還強調,沙特的地理位置優越,聯通東西方,是中國產品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題為《加強政策溝通,共創中國—海灣國家經濟合作新格局》的主旨演講中說,中國視海灣地區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經過近幾十年來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經濟已經實現了深度融合和高度依賴,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海灣國家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壓力。新能源技術和非常規天然氣開採技術突飛猛進,對世界能源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海灣地區造成了較大沖擊。當前,中國所處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對外經濟合作重心出現東移、南移﹔二是人力資本要素優勢發生調整﹔三是中國巨大市場需求日益顯現。

李偉表示,經濟轉型為中國和海合會國家創造了巨大的合作空間,雙方對加強合作也充滿期待。當前,中海開展全面合作的目標已經清晰,藍圖已經展開。他為雙方合作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共同推動雙方發展戰略的對接。第二,務實推進中海合作自貿協定談判。第三,深入探討重點領域常態化合作機制建設。第四,著力加強智庫之間的合作交流。

在“中國—海灣國家經濟合作戰略對話與智庫作用”討論單元,國家發改委西部司“一帶一路”協調推進處處長孫雪珍表示,中海雙方在傳統能源資源領域一直有良好合作,這是未來要繼續做大做強的領域,而怎樣延伸產業鏈、促進能源資源合作達到雙贏或多贏的結果,是需要下一步努力的重要方向。

孫雪珍還表示,雙方產業投資合作取決於彼此的資源稟賦、資源優勢、市場容量、勞動力資源、法律法規等多方面因素,產業投資是大方向,但操作細則需要認真研究、詳細分析。雙方金融合作也不應僅限於兩國之間貨幣互換、人民幣結算,而要共同組成投資基金,共同做大資金池,聯合開拓更為廣泛的第三方市場。此外,雙方在航天、衛星發射、新能源、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在未來也將大有可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三局副局長張建衛在發言中談到,中海關系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既面臨重大機遇,也有不少挑戰。第一,中國和海灣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基礎仍然需要進一步夯實。第二,中海民意溝通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三,中海經貿合作的質量和效益需要進一步提升。第四,中國與海灣國家在資金流動方面還需要多做工作。

他還表示,海灣國家資源稟賦不盡相同,各國的發展水平、內在需求存在差異。在海灣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需要妥善處理好整體與個別的關系。中海雙方特別是智庫機構可以在三方面著力:一是增進政治互信﹔二是維護地區穩定,為經濟合作構建安全的環境﹔三是推進民間友好,為經濟合作營造良好的民意環境。

沙特國王石油研究中心總裁薩瑪爾•阿爾什干認為,中沙、中海之間的貿易關系有進一步拓展的潛力,包括在能源領域和非能源領域。沙特“2030願景”傳遞出建立更加開放、更有活力的經濟體,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同時為國內國際投資者創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的積極信號。沙特還要進行所有制改革,希望在境外加大投資力度,也希望改變本國勞動力市場的結構。“2030願景”意味著沙特必須採取新的方式來利用能源資源,並與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等方面展開合作。薩瑪爾•阿爾什干強調,制定目標是一方面,更要關注目標如何落實到位,接下來幾年,他們會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就中國和海灣國家經濟合作談了四點意見:第一,以對外開放求發展,是中國和海灣國家的共識。第二,加強能源合作,是雙方的安全需要。第三,擴大產能合作具有十分廣泛的前景,中國和海合會國家經濟互補性強,雙方的對接空間相當廣闊。第四,開展金融合作是中國和海灣國家合作的獨到優勢。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說,中海經濟合作應著眼四大領域:一是更好地開展產能合作,推動雙方產能對接,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亟需加強,這將促使阿拉伯國家、海灣國家實現“彎道超車”。二是中海雙方在海灣地區之外的其他阿拉伯國家及中東地區展開合作。三是中海合作應該有力地推動和延伸到“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2016年是“一帶一路”扎實推進的一年,可以預期2017、2018年“一帶一路”落實的力度會不斷加大,疊加效應會不斷明顯。四是建議海灣國家到中國來“吸金”。

李紹先還表示,目前中海合作中智庫的合作非常欠缺,未來雙方智庫要發揮重要作用,上述四個領域的發展,都需要智庫的智力支撐和引領。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對“一帶一路”框架下如何深化中海之間的合作提出六點建議:一是重點加強智庫合作,做好頂層設計。二是深化重點領域的合作,比如加強中國和海合會六國的港口合作,盡快建立和完善雙方互利制度,特別是檢驗檢疫相關標准等。三是推動機制不斷完善,推動貿易便利化和投資便利化。四是推動雙方投資平台的搭建。五是加強園區建設,比如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同時加強“海外倉”和物流園區建設。六是加強金融平台的建設。

在“中國—海灣國家能源合作”討論單元,國家能源局國際司副司長安豐全首先發言。他認為,推動中海雙方能源合作轉型升級,需要做出以下努力:第一,協同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第二,協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協同加強應急能力建設。第四,協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第五,協同推進能源轉型發展。第六,攜手完善國際能源治理體系。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亞洲公司副總裁穆莎巴•卡塔尼介紹,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該公司在中國開展了一系列合資工程項目,也建有研發中心。他希望公司努力保持和發展這個勢頭,成為中國市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在發言中展望了中海能源合作的前景。他說,在上游領域,中東資源國油氣資源豐富,是我國的主要進口來源,但部分國家存在資金、技術短板,本國油氣工業發展緩慢,對我國的資金和技術有潛在需求。在工程服務和裝備制造領域,海方多數資源國工程服務和裝備能力薄弱,對我國工程技術服務、工程建設和裝備制造能力有潛在需求。在煉化與管網合作方面,中國的煉化能力比較過剩,並且煉化技術發展很快。而海方多數資源國煉化能力偏低,油氣管網不發達,自主改擴建存在困難,對我國煉化技術、管網建設能力有潛在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王金照為中海雙方能源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要開展綜合性、全產業鏈、互利共贏的能源合作。二要大幅提升中海油氣合作層次和水平。三要在核能、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領域進一步拓展合作。四要從能源合作向金融合作延伸。

中國石化集團生產經營管理部協調處處長蘇彪在發言中表示,希望海合會成員國進一步向中國開放石油、石化工程的服務、設計和設備材料市場﹔希望在中國和中東國家合作過程中處理好國內外投資的關系,保持目標市場的穩定,相互理解,取得共贏。蘇彪還建議智庫機構與企業加強溝通和協調,提煉企業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助力智庫研究和政府決策。

在中阿交流協會副會長秦勇看來,當前中海雙方的合作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中海自貿區談判問題,二是中海合作轉型升級問題。他認為,這兩大問題需要雙方政府和智庫同時發力,共同應對挑戰,發現機遇。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灣國家產業與金融合作”討論單元,國家開發銀行規劃局副局長胡東升首先發言,分享了幾點思考:第一,從共商的角度,加強各國之間的對話與協調,凝聚各方共識,做好科學的戰略對接與系統的規劃布局。第二,從共建的角度,加強務實合作,推動沿線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實現共同繁榮。第三,從共享的角度,發揮各方合力,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享價值鏈,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針對共商、共建、共享,需要加強金融創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推動貨幣互換和跨境人民幣結算,促進區域資金融通,規避匯率風險。他說,國開行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金融服務。

絲路基金董事總經理劉爭鳴說,“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是立體化、多層次的互聯互通,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互動性,其中金融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將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將優先支持實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綠色和諧發展四個領域。他強調,要兼顧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遵守最佳的國際標准和實踐,創造和維護更加友好的投資環境。此外,要尊重投資所在國的社會、經濟、文化、就業、習俗等國別特殊性,以互利共贏為宗旨,兼顧雙邊、多邊就業,雙邊、多邊利益,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表示,中國與海灣國家產業合作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機遇包括市場機遇、經貿平台機遇和技術創新機遇。挑戰則包括對金融保險支持的挑戰、市場競爭的挑戰和風險積聚的挑戰。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辛修明在發言中談及如何進一步加強海灣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他說,首先要採取措施,解決雙方合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比如勞動力流動和簽証方面的問題,簽証難、耗時長,造成工程關鍵人員不能及時到位,工期延誤,雙方損失。還有標准問題,海灣國家承包工程一般採用歐美技術標准,對中國的技術標准缺乏了解和信任,中國的鋼鐵、水泥進入當地市場比較困難。

見微知著,中海雙方經濟合作已有不少成果。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長李建平說,2016年1〜10月,當地對海灣國家出口額19.5億元,湖州企業赴海灣投資項目18個,雙方合作交流有了階段性成效。

峰會的最后,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做會議總結。隆國強表示,本次峰會內容廣泛、重點突出,與會嘉賓圍繞中海之間的戰略對接、政策溝通、能源合作、產業合作、金融合作、智庫合作等議題展開了非常深入的討論,中國和海合會國家多方位合作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潛力,在討論中越來越清晰。

智慧激蕩頻見火花。隆國強在總結中提到會議過程中的一個細節:巴林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作為海合會駐華使團的輪值使團長,聽到與會嘉賓反映中資企業投資海合會國家遇到的困難時進行“現場辦公”,邀請相關人士到大使館面談,他承諾將具體問題反饋回去,盡最大努力給予解決。由此可見,這次峰會的交流是坦誠的,風格是務實的,不僅就雙方合作的現狀、潛力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也坦誠地指出了雙方合作中面臨的問題、障礙,而正視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恰恰是智庫機構舉辦峰會的重要特點之一。

隆國強進一步表示,與一般的交流不同,智庫交流尤其強調建設性,強調給出解決方案,每一位發言人都從各自工作的角度,對進一步拓展中海雙邊合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這些建議對政府、企業在推進雙邊合作中具有指導和啟發意義。中海雙方合作潛力巨大,需要在政治互信、戰略對接、政策溝通、貿易投資便利化、規則統一等方面做出巨大改進,改進的基礎是進一步深化交流與合作。這一過程中,智庫機構應當發揮自己的擔當,發揮在國際經貿合作中的促進作用,攜手中國和海灣國家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界,開展中國與海灣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戰略的國際研究,推動中國和海灣國家之間經濟、投資、貿易、金融、技術等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