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重要評論
分享

人民論壇:有“覺悟”則明公私

李浩燃

2017年01月17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宋代《竹坡詩話》記載,一位官員辦公時收到一封家書,為查看信件,他專門滅掉公家的蠟燭,點燃了自己的蠟燭。“公燭”“私燭”之別仿佛一個隱喻,照見的是公私分明的精神境界。

  “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公私之間,本如楚河漢界,理應涇渭分明,這是為官從政的朴素邏輯。然而現實社會五光十色,一些人內心之“小我”難免膨脹,逐漸模糊了公私邊界,讓私欲悄然流淌。盡管教訓一再警示“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卻總有人背棄公義、暗度陳倉,以公帑入私囊﹔盡管事實一再驗証“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可總有人心存僥幸、觸碰紅線,恣意輸送利益。凡此種種皆表明,觀念是行為的開關,覺悟則是至關重要的“變量”。

  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揭示,一些紀檢監察干部之所以鋃鐺入獄,根源就在於政治覺悟滑坡。正如金道銘、吳天君等腐敗分子在鏡頭前懺悔的,“主觀上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恐怕還是致命的”“三觀的蛻變,自己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變化,成了我犯罪一切的根源”。“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堅定覺悟、保持清醒,就不難耐住寂寞、穩住心神,自覺做到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反之,則很容易掉進欲望的陷阱,在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的死胡同裡兜兜轉轉,最終害人害己。

  面對物質誘惑、利益抉擇,覺悟堪稱看不見的“壓艙石”“定盤星”。毛澤東同志經常拿起“公與私”的標尺丈量自我,曾為自己定下“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縣委書記谷文昌反復叮囑“不許沾公家的一點油”,當他發現縣委機關食堂炊事員給自己的小兒子多打了點菜,從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買飯。無數共產黨人用覺悟生動詮釋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的信守。回望來路,共產黨人篳路藍縷、不畏艱險,成功擊碎一個個“不可能”,靠的不正是立黨為公、不講私利,讓覺悟匯集成一股股“鐵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隻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當前,制度之網越織越密、執紀剛性愈發增強,對干部的外在約束越來越完備,但隻有轉化為內心的守約,才能從“不敢”變為“不想”。這個轉化的過程,正是覺悟提升的過程。說到底,覺悟看似無影無形,關鍵時刻卻是檢驗黨性的“試金石”、阻遏私欲的“防火牆”。“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心底無私天地寬。堅守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矢志提升自我覺悟,在面對公與私的選擇時就能看得清、想得透,在處理公與私的糾葛時就會知所趨、知所避、知所守。

  翻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第一條要求便是“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補足精神鈣質、筑牢思想之魂,爭做有大覺悟的人,我們才能在自律自省中明辨公與私,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困、不為情所惑,始終找到行為的准星。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7日 04 版)

(責編:黃瑾、程宏毅)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