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摘》>>每期精選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洪銀興

2017年01月17日16:3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方面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提出的。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經濟發展道路進行理論概括的系統性經濟學說。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以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導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又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實際,不斷形成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理論成果。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涉及為什麼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立場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以發展生產力、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學﹔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學﹔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政治經濟學。

基於以上分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可作如下規定:它提供一種意識形態,但不僅僅是意識形態,它還提供基本的經濟學理論﹔它提供思想教育教材,解決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但不僅僅是思想教育教材,還要為我國的經濟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經濟理論指導﹔它要批判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潮,但不僅僅是當批判家,還要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突破從生產力成為研究對象開始

實踐証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只是限於生產關系,而不進入生產力領域,會使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范圍和領域越來越窄,對中國經濟的解釋能力及指導作用越來越小。與此同時,各個流派的經濟學都在搶奪發展生產力領域的話語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如果不佔領這個領域,也就失去了這個領域的話語權和指導權。

生產力同生產關系一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會牽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一系列突破。

對生產力,研究什麼?鄧小平說: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方面講全了。習近平說: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基於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就是要建立解放、發展和保護生產力的系統化的經濟學說。

所謂解放生產力,就是根據我國所處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特征,推進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解放生產力屬於生產關系層次的改革和完善。解放生產力是動力,發展生產力是目的。涉及基本經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基本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改革和完善,等等。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發展和保護生產力,涉及的是經濟發展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增進物質財富,后者是增進生態財富。盡管解放生產力是發展生產力的動力,但它不能代替對發展生產力的研究,因為發展生產力有自身的規律,也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就如馬克思所說: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來源於三個方面,“歸結為發揮著作用的勞動的社會性質,歸結為社會內部的分工,歸結為智力勞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這幾個方面正是研究發展生產力的重要理論依據。不僅如此,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創造的“中國奇跡”,也需要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理論進行總結和概括。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體系需要把握好多種資源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三是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就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總結和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我國在改革中形成的基本經濟制度理論、基本分配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就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創新和發展的。

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寶庫中挖掘系統的發展生產力理論,使其成為經濟發展理論話語體系建構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基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述的勞動生產力要素的規定,經濟發展方式的區分,科學技術的作用,社會再生產的比例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生產和消費的關系等理論范疇和原理,構成中國特色經濟發展理論的基本話語。

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是世界性問題,以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對象的發展經濟學,以增長為對象的增長經濟學(包括新增長理論)不乏有積極的成果可以為我所用。這些范疇和理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能夠使中國的發展理論同世界流行的發展理論進行客觀的比較並為我所用,但也有個中國化的問題。其中最為重要的中國化要求就是人口大國的實際,剛剛由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的發展階段,以及共同富裕的要求。

講中國故事,體現中國智慧,經濟發展的中國道路需要用中國的理論來進行總結和概括,而不可能用西方的哪種經濟學來說明。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時,列舉的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已經提出的獨創性觀點,如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等重要觀點﹔關於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於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理論成果,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通過回應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的重大經濟發展問題實現理論創新

創新系統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國特色經濟發展理論是對經濟發展規律性認識的總結,其中包括:一是創新經濟發展目標理論:發展目標不可能是單一的增長,不僅是擺脫貧困,公平分配、增加社會福利都要體現共享發展的要求﹔二是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理論:不僅是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還需要創新發展方式,注重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三是創新現代化理論: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現代化,更為重視人的現代化。

是尋求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動力。政治經濟學研究經濟關系的著力點是研究經濟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功能不僅是在生產關系層面上通過改革尋求發展動力,還要在生產力層面上尋求發展的新動力。針對曾經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物質要素和低成本勞動力的供給動力明顯衰減的狀況,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需要轉換,需要在供給和需求兩側尋求新的動力。

(作者為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

(摘自2016年8月31日《光明日報》)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