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8日07:5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也出現了協調發展的基本態勢。認清新時期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就會更加自覺地增強社會學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
城市社會來臨,城鎮化面臨新的挑戰
近30年來,我國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鎮,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發展過程。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3.73%,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當前,我國仍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區間,但不能再延續過去傳統、粗放的城鎮化模式。
推進新型城鎮化仍面臨一些突出的問題。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尚未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后﹔城鎮化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污染嚴重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城市管理服務面臨新挑戰,“城市病”仍在蔓延。解決這些問題的動力在於深化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綠色、集約的城鎮化道路。關鍵是要讓農民工“進得來、穩得住、能發展”,建立起美好生活和職業生涯預期,真正成為城裡人。
服務社會來臨,工業化向后期過渡
新世紀之初,我國工業化總體處於中期階段,從社會形態來看已經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2013年末,全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全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員比例為38.5%,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就業比例,連續3年在三個產業中就業佔比最高,進入向工業化后期加快轉變的時期。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佔29.5%﹔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佔29.9%﹔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40.6%,吸納就業首次超過四成,成為社會主體。
當前,全國就業結構繼續呈現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將日益明顯。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高是國家發達的重要標志,2014年美國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為75.3%,法國為72.4%,日本為68.1%,韓國為55.1%。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也是邁向高收入國家的必由之路。從工業社會轉向服務社會,是后工業社會來臨的重要特征。
信息社會來臨,社會生活方式變化加快
目前,我國網絡技術與載體日益普及,線上線下互動日益頻繁,已經邁向信息化發展新的階段。2012年,中國信息化發展總指數為0.756,成為全球信息化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14年,我國主導制定了雲計算、物聯網、射頻連接器、同軸通信電纜等領域的國際標准,對我國與世界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正在引領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變革。信息化正在形成高效率、跨時空、多功能的網絡空間,網絡社會、在線政府、數字生活成為現實。網絡教育、在線娛樂、虛擬養老院等新方式正加速形成,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功能進一步強化。電子商務、O2O、物流配送等新業態進入經營、消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領域。微信等網絡社區人頭涌動,自媒體日益普及,公民直接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在社會定量研究領域,大數據的引入是收集和分析資料方法的創新。我國社會進入了基於信息網絡的大創新、大變革時代。
消費社會來臨,社會環境需要加快改善
近幾年來,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為66.4%,遠遠高於投資貢獻率。消費經濟的崛起,不僅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進程產生著深遠影響,也將推動消費社會的發育與形成。應積極引領消費社會的發展。
發揮消費在社會關系再生產過程中的正功能,需關注消費的文化意義、階層差異、集體性仿效以及消費者社會責任。特別是要加強消費社會病的診斷,糾正消費主義的價值觀扭曲,消除奢侈消費之風及其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防止消費文化迷失,批評炫耀性的消費競賽﹔注意奢侈品消費的社會排斥,保護大眾消費者利益﹔打擊來自大眾傳媒的虛假廣告、網絡傳播與交易帶來的消費欺詐。應增強社會信用,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安全放心、公平誠信的消費社會環境。
老齡社會來臨,人口老齡化不斷提速
人口老齡化是重大的世界性趨勢,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更加顯著。200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10.2%。按照聯合國的兩個標准,中國均已進入老齡社會。發達國家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轉為老年型的進程長達幾十年至一百多年,而我國隻用了短短的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的速度還在加快。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也需要積極應對。2014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億,佔總人口的比例15.5%,其中20%左右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是老年社會,養老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要。”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裡多次提及“養老”這個關鍵詞,表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老齡化問題高度重視。最近習近平同志又召開了人口老齡化專題會議,要求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強調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一些調查表明,多數老年人有條件且習慣居家養老,需要建立社區養老服務平台,形成政府引導、社區主辦、社會共同參與的為老年人服務的機制和格局。
社會利益調整期,社會風險有所加劇
當前,我國社會總體是和諧穩定的,但由於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化的趨勢還沒有根本轉變,不和諧、不穩定因素仍然比較多。2014年,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下降為0.469,仍超過國際公認的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2014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2:1,如再加上城鎮居民的各種福利、農村生產成本的支出、農產品的價格剪刀差等因素,城鄉居民收入的實際差別可能會更大一些。收入差距帶來的群體利益分化與矛盾是現階段我國的社會風險因素。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問題,群體性事件、非利益相關性社會沖突增多。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進入了調整期。在這種情況下,創新社會治理應以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為依歸,建立社會矛盾的多元化解決機制。
(作者為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摘自《社會學研究》2016年第5期 )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