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思想縱橫)

人·體制·形勢

葉  帆

2016年12月19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體制、形勢,是治國理政中必須高度關注的核心要素和關鍵變量。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於我們深化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認識。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是人通過各種社會關系構建起來的復雜綜合體。調動人的積極性,需要理順各種社會關系,這就形成了各種體制,主要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在人與體制的關系中,人們的切身感受是體制大於人、強於人。好的體制是人發展的強大依托,不好的體制是人發展的無形枷鎖。對於國家的發展來說,如果體制僵化,不是理順而是扭曲各種社會關系,就會扼殺人的積極性,整個社會就會沉悶、停滯。體制一活,社會關系一理順,人的活力就會充分迸發出來。因此,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核心是體制改革﹔當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核心仍然是體制改革,是要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弊端。

  體制是有慣性的,總在不斷自我強化,形成路徑依賴。因此,體制改革殊為不易。是什麼在推動體制改革?是形勢。形勢看似不可捉摸,但它確確實實存在。形勢體現為一種潮流,浩浩蕩蕩,摧枯拉朽﹔形勢反映出一種規律,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我國古人非常看重形勢,“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講的就是把握形勢的重要性。在人的面前,體制是“高傲”的﹔在變化的形勢面前,體制又是“謙卑”的。如果不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僵化的體制雖能頑抗一時,但最終都會土崩瓦解。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中國歷史上,即使是有著2000多年傳統的君主專制體制,在浩浩蕩蕩的民主潮流和不斷發展的革命形勢面前,也不得不黯然終結。這就是形勢蘊含的巨大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為什麼要以巨大的勇氣去改革各種體制?就是因為看到了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改革是形勢使然、勢所必然,是審時度勢之后的自覺選擇。我們黨執政能力強,強就強在這種高瞻遠矚、順勢而為上。

  形勢的發展又是由什麼推動的?歸根到底是由人推動的。形勢的發展離不開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兩方面的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改變著社會存在,成為推動形勢發展的物質力量,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一個人的勞動和創造也許微不足道,更不足以改變形勢,但千千萬萬人的勞動和創造匯聚起來,就會在歷史的長時段中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力,塑造著形勢。推動形勢發展的另一方面是精神的力量,或者說是人心的力量。心隨境轉,人在改變物質世界的同時,也在發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的認識水平、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看似無形,實際上卻是一種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尤其是當千千萬萬人形成共識時,就會成為左右形勢的磅礡力量。看歷史,當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掀起思想文化運動的巨浪並喚起民眾時,它們對形勢的改變是劃時代的﹔看當下,英國脫歐公投、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等,都讓我們感受到人心如果思變,就能讓形勢驟變。可見,形勢由人造就,這是人民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左右形勢的是人,而人的本質在心。所以,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百姓心為心”。判斷形勢,要看人心﹔左右形勢,要抓人心。

  體制強於人,形勢強於體制,但形勢又由人造就。這一循環往復的聯動過程推動歷史不斷前進。執政者必須認識到人、體制與形勢是相互關聯的變量,時時不忘體察民心、把脈體制、掌握形勢。或囿於利益、或限於能力而抱殘守缺、固步自封,最終往往人亡政息。“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治國理政的關鍵是不斷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順應形勢發展、推進體制改革、造福人民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目的正在於此,成效正顯於此。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9日 07 版)

(責編:沈王一、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