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08:44 來源:光明日報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經過艱苦卓絕的長征,在會寧和將台堡勝利會師。長征,這一震驚世界的偉大歷史事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不僅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基礎,而且也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那麼,長征精神是怎樣被概括凝練的呢?
這裡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長征”和“長征精神”這些概念在長征剛開始時並不存在,當時,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一般都把這次行動稱為“戰略轉移”“西進”“西征”等。1934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作報告時,第一次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為“長征”,但這只是他個人的表述。直到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群眾書》中,才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概稱為“長征”。同年5月,中革軍委以朱德名義頒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指出“紅軍萬裡長征,所向勢如破竹”,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萬裡長征”的概念。
“長征精神”概念是在總結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程時概括提煉出來的。作為觀念形態的長征精神首先存在於中國工農紅軍身上,它是無數紅軍將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是中華民族堅貞不屈和英勇無畏精神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作風的突出反映和光輝結晶。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報告中,對紅軍長征的重大意義和精神價值作了精辟概括,他指出:“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這是毛澤東同志對紅軍長征的作用、意義和精神價值的最早概括。
我們黨的其他領導人也對長征精神進行了概括和凝練。在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師后,周恩來同志也提出了“我們一刻也不能丟掉長征精神”的重要論斷。后來,周恩來在回顧長征這一艱難歷程時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紅軍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了樹身和樹根!”周恩來同志自己也身體力行為鑄就長征精神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長征過程中,作為中革軍委主席和紅軍總指揮的朱德同志也為鑄就長征精神作出了重要貢獻。朱德在談到紅軍長征途中“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跡時曾經指出:“紅軍體現了英雄主義的新觀念。我們培養出革命的群眾英雄,他們不自私自利,不為任何誘惑所動,決心為革命犧牲,一直戰斗到我們的人民和國家獲得解放為止。”
另一位對宣傳長征精神作出貢獻的人是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中央代表、軍委縱隊政委的陳雲。陳雲於1935年6月奉命離開正在長征的紅軍赴上海領導白區工作,之后又受命赴蘇聯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同年10月陳雲在共產國際會議上作了《關於紅軍長征情況的報告》,后來又在法國巴黎的中文雜志《全民月刊》上發表了專門記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隨軍西行見聞錄》。陳雲把紅軍長征中取得的每一次勝利歸之於三個原因:一是“英雄主義精神和高明的領導”,二是“黨的正確領導”,三是“正確對待群眾和得到群眾的支持”。這是陳雲對長征精神的最初概括和宣傳。
為了更好地宣傳和弘揚長征精神,毛澤東與楊尚昆在1936年8月5日聯名致函紅軍指戰員,要求大家從“擴大國際影響”和“進行國際宣傳”的高度,“各人就自己所經歷的戰斗、行軍、地方及部隊工作,擇其精彩有趣的寫上若干片斷”,然后出版《長征記》一書。這一倡議得到紅軍官兵的熱烈響應,截至當年10月底,共征集到稿件200余篇,50多萬字,這些稿件經過編委會加工修訂,形成110篇共30多萬字的定稿,並於1942年11月正式取名《紅軍長征記》付印。這本書是第一次以長征親歷者講故事的形式展現長征精神的生動典范,它對傳播和弘揚長征精神起到了極大作用。
推薦新聞:
習主席B20演講:為中國發展給出新坐標 為世界發展貢獻新力量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韓振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