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全國基層改革創新案例”征集活動

網格化視域下社會治理多元共治的探索

——來自上海鬆江區石湖蕩鎮的調研報告

上海市鬆江區委黨校 徐文震

2016年11月17日18:2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石湖蕩鎮地處上海西南,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綠色生態小鎮,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在這個地方匯聚並正式命名。近年來,石湖蕩鎮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模式,著力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

一、實施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石湖蕩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流動人口的增加,戶籍人口的老齡化,小城鎮改造工程,一些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等伴生諸多問題﹔傳統的管理理念、體制、手段束縛了管理的成效。形勢與現實倒逼基層政府思考如何創新社會治理,提升治理績效。

1、舊體制解決不了新問題。隨著社會變革進程的加快,農村基層村級組織職能弱化、人員老化,導致村“兩委”和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日漸減弱,村級組織工作效率低下,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難以落實。不改革,無出路,不創新,難發展。這種大背景下,通過改革,找到一條提升村級組織活力和改善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是大勢所趨。

2、老辦法化解不了新矛盾。由於歷史原因,農村基層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到位,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群眾對干部產生“信任危機”。同時,因為缺乏嚴格的崗位要求和人員管理機制,在部分村干部中還存在得過且過,不敢動真碰硬的消極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社會治理,提升治理績效關系到人心向背。

3、土政策滿足不了新要求。以往基層治理主要靠一些土政策,這些政策缺乏權威性、科學性和持久性。2015年上海市委將“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作為一號課題,出台了“1+6”文件。市委、市政府將社會治理成效納入對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考核內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符合基層實際的社會治理新路。

二、主要做法

2014年,石湖蕩鎮以新源村為試點單位,解剖麻雀,舉一反三。在試點取得良好成效基礎上,2015下半年,在全鎮13個村居全面推廣了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

1、黨建引領,確保村級治理正確方向

支部建在網格上。石湖蕩鎮打破以行政村為單元的傳統管理模式,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將全鎮13個村居劃分為66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立網格黨支部或網格黨小組,網格書記或組長,或者由黨員網格長擔任,或者由村居“兩委”班子成員兼任,群眾頓時感覺到“組織就在家門口、干部就在眼門前”。

黨建項目做抓手。好事辦實,實事辦好。鎮黨委、政府以黨建項目化為抓手,讓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獲得真真切切的利益。鎮黨委、政府制定了《關於開展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的實施意見》,並編制了村的黨建項目化管理手冊,積極推進。比如新源村結合實際,設計了“微課堂”黨建項目,通過開展“微講堂”、“微沙龍”、“微公益”、“微故事”、“微攝影”等活動,黨員服務村民有了新載體,黨組織的凝聚力、引領力也有了新加強。

班長工程強隊伍。大雁高飛看頭雁。鎮黨委開展了以村居黨組織書記為核心,加快“班長工程”建設。“用、管、評、選”的科學流程,給優秀村干部壓擔子、給梯子、搭台子、選位子。2015年,全鎮13個村居進行了黨組織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佔村書記比例達到100%,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年齡結構、學歷層次進一步優化,一批年輕干部走上了村書記的崗位。

2、三級覆蓋,搭建村級治理基本架構

理順“三委一社”職能。鎮黨委明確村黨(總)支部委員會是全村工作的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是村級事務的執行管理機構、村務監督委員會是自治監督機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是村級經濟的經營管理機構。通過建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相互制衡、相互監督的村級組織運行機制,使村級各項工作在黨的領導下順利開展,避免了個別村官的“一言堂”現象,提高了辦事的效率和服務的質量。

厘清管理隊伍職責。基層治理需要有人管事,有效辦事。鎮黨委、政府在配齊、配強網格化管理隊伍探索構建“1+X+Y”的網格管理隊伍體系,1是網格長,且為專人專職擔任﹔X是網格志願者﹔Y是各工作站和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所有人員各盡其所,各司其職,有效避免“管理中的漏洞、服務中的真空”現象存在。

理細多元共治目標。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發揮老黨員、老干部和各類志願者的積極性,組織形成了一支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自治隊伍。他們在治安巡邏、環境保護、亂象整治、國家衛生鎮創建等方面,發揮檢查監督、建言獻策作用。2015年6月至今市民巡訪團共發現問題1670處,主要涉及河道保潔、綠化養護、市容城管、村鎮建設、園區管理等,通過月通報機制反饋主管部門落實解決。

3、便民為本,加快村級治理硬件建設

村級辦公點建設講規矩。鎮黨委、政府本著“一要健全,二要便民”的原則,改建村級辦公機構。制定了嚴格辦公用房面積、裝修和設施配置標准,統一立牌、門頭、顯示屏、資料架等活動場所設施設備外觀的名稱標識,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走進每一個村居,標准統一,格式統一,要求統一,讓百姓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網格活動點建設講規范。利用村空置房屋或網格長家的空置房間,在每個網格建設網格活動點,該活動點既是網格長的辦公場所,也是網格支部的活動場所,同時還是網格群眾自治議事、休閑娛樂的聚會場所,通過“三位一體”的形式,基層干部可以充分貼近群眾,做到掌握民情、溝通民意、順應民需、化解民憂。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講規模。鎮黨委提出“兩縮兩擴”辦實事的口號。通過縮減辦公場所面積、縮減村干部職數,從而實現“擴大為民服務覆蓋面,擴張為民服務新內容”的變化。每個村都有文化健身廣場、村民會所、社區服務站(工作站)、村(黨)務公開欄、宣傳欄衛生室、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會議室),有的村還設置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最大限度地滿足百姓的生活需求。

4、公開透明,完善村級治理監督體系

改革議事制度。讓干部清白、給村民明白。石湖蕩鎮著力推行“四議兩公開”的模式(黨(總)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會議或黨員議事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決議,最后要將決議和實施結果向外公開)。“四議兩公開”有效落實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體現出公開、公平和公正,減少了村民的質疑和阻力﹔同時也給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增強了信心,強化了干部的規矩意識、程序意識和紀律觀念、法治觀念。村級組織的公信力得到明顯增強。

改良村規民約。家規家訓、村規民約是老百姓的“法”,以往有,但是有的內容過時了,有的不合適新情況的變化。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對文明殯葬、扶貧幫困、家庭農場承包等一批新情況擬出了新規定,有效激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熱情。各村還以社區報、招貼畫等形式,積極宣傳村規民約,以小品、說唱等載體開展典型事例的解讀、評議,使群眾對村規民約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同。

改進監督體系。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鎮政府規定,村級事務要報銷要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批准,再經鎮會計事務所審核才可報銷。《石湖蕩鎮關於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實施意見》的出台,進一步推進村級民主監督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鎮級督導制度的推行,使一些問題發生防患於未然,大大降低了政治風險和財務風險。

5、多元共治,創新村級治理參與模式

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石湖蕩鎮目前各村已經組建社會組織21家,公廁管理、居家養老和部分道路保潔、綠化養護工作都已經實現了社會化運作,既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也激發了社會組織的活力,還帶動了就業年齡段居民的創業和就業。比如洙橋村7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餐付5元錢,在助餐點就可以吃上熱菜熱飯,在助浴點可以免費洗上熱水澡,老人在照料中心下棋打牌、聊天游戲,其樂融融。

培育公益鄉賢力量。注重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凝聚出生於或生活於或工作於本地的退休干部、專家教授、知名企業家等鄉賢人士,調動和發揮他們的學識專長、創業經驗反哺桑梓,建設美麗鄉村。每年村班子領導召開茶話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這些鄉賢人士和13支村志願者隊伍在矛盾調解、拆違治亂、平安社區建設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完善政府托底機制。要讓弱勢群體都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政府通過“就業e路通”項目,將失業及未就業村民推薦到本村洗衣社、保潔隊等單位工作。加大集體房屋建設投入力度,讓農民盡享美麗鄉村建設的紅利。去年農保養老金標准由每月480元提高到1394元,受到農民的拍手稱快。啟用農村合作醫療實時結算系統,消除農民后顧之憂。每年免費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保險,切實提高了農村老年人保障水平。開通免費接送殘疾人的班車,為殘疾人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三、主要成效

上海市委領導在調研時對石湖蕩鎮的探索實踐給予充分肯定。2016年6月,鬆江區石湖蕩鎮榮獲“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提名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石湖蕩鎮改革探索成效初顯。

1、基層組織建設更加堅強有力

人心思進,奮發有為是村黨員、干部面貌的最大變化。2015年各村申報34個黨建項目,金勝村的“網格議事會”、新中村的“老娘舅”等項目在引導輿情、化解糾紛等工作中發揮了核心作用。村級黨組織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把方向、謀大事、帶隊伍、破難題、聚人心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2、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和諧

種種惠民政策、利民實事、便民舉措,使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攀升。通過錘煉,基層干部精神狀態明顯好轉,服務意識明顯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村民對村干部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也有了大幅提升。有的老百姓說,村干部比自己養的兒子還親!

3、社會治安更加安全穩定有序

自網格化管理工作開展以來,“人、房、地、事”等信息實現全覆蓋,2015年網格長處理各類網格事件18021起,全鎮信訪案件同比下降49.5%,社會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4%,全鎮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

四、經驗啟示

1、解決人民群眾的矛盾是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

心中是否裝著群眾,工作中是否為百姓辦實事是檢驗黨員黨性的試金石。群眾利益無小事,隻有心系群眾,才有工作基礎,隻有牢記宗旨,才有工作成效。石湖蕩鎮的經驗告訴我們,化解中國社會矛盾首先要解決好基層的矛盾,而解決好基層的矛盾的關鍵在於干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轉變。當我們把群眾路線奉為圭臬的時候,開展工作就順暢,當我們堅持群眾觀點的時候,克服困難的辦法、點子就多,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與理解。

2、夯實黨員干部的作風是成功的基石與條件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聚焦點,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轉變干部的作風需要多管齊下,既要加強學習,更要完善制度。石湖蕩鎮的實踐証明,把干部作風建設抓常抓長,閑言碎語自然減少,見賢思齊隨之增多。黨員干部忙碌的身影出現在田間地頭、百姓家中,魚水情深的黨群干群關系就能復蘇,百姓對黨委、政府的擁戴與信任自然會增加。

3、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是治理的抓手與杠杆

互聯網時代,提高工作成效需要我們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去破解社會治理的傳統難題。網格化管理就是借用這種思維邏輯實現了管理的全覆蓋、高效率。有了網格、網格長,借助視頻、探頭、現代通訊工具,治理做到了一觸即發,一目了然。石湖蕩鎮的實踐証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帶來的是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和群眾滿意度的大幅度提高,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在社會治理中創新思維、開動腦筋。

4、整合社會資源的力量是發展的添加劑與助推器

政府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到位不越位、補位不錯位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在要求。隻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各類有效社會資源,讓他們在現代社會治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是提高社會治理效率的捷徑,也是未來社會治理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石湖蕩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社會治理優化的過程中政府要借力發力,順勢而為,隻有各種力量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社會治理就能取得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