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6日09:5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中國正處於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發展的關鍵時期,承擔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中的大國責任,塑造並彰顯負責任網絡大國的形象,符合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目標的根本利益要求。為此,堅持在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中的“中國特色”,發揮世界第一“網絡大國”的優勢,在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中准確定位,搶佔先機,贏得主動,把握網絡大國的權利義務平衡,以適度的大國責任消除其他國家的疑慮,既可以獲得該領域的發言權,也能夠帶來更多的利益空間。既是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點,也是明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路徑的關鍵一步。
十八屆五中全會站在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將網絡強國戰略納入“十三五”規劃的戰略體系之中。這一重大舉措不僅有利於增強國家軟實力,提高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贏得國內民眾對國家網絡空間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有利於增強國際認同的合法性,為開展網絡空間國際合作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為找准中國坐標指明了方向。中國是典型的后發國家,是網絡大國,找准中國在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中的責任定位,對於當前網絡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一、始終堅持在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中的“中國特色”
網絡空間是共享的,網絡空間秩序是共建的。世界各國網絡發展離不開合作共贏,每個國家都有責任來維護網絡空間的繁榮和秩序。但是不同國家的能力有大小,所能承擔的責任是有區別的,中國作為當前世界主要網絡大國,應根據中國國情和文化特點,構建“中國特色”網絡空間合作雙邊和多邊關系,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中發揮核心和主導作用。
(一)積極倡導“和而不同”的中國“和諧網絡”思想
傳統文化特色和開放的政治傾向對中國網絡大國意願和責任意識的培育發揮著關鍵作用。一國的政治文化來源有經驗文化和價值文化兩類。經驗文化使中國處理對外關系時傾向於不贊成干涉他國主權。價值文化存在於中國的歷史傳統中,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穩定民族文化—心理模式。中國主張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這一觀念反映了中國建設和諧共存網絡空間的豐富思想,體現了包容性、多元性,即“和而不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再次強調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的同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網絡時代聚精會神發展自身經濟和保持國內政治穩定仍是中國的首要任務。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自身內部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也關乎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共同繁榮。共享共治、合作共贏,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秉承“中國特色”,充分體現了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中的世界需求和中國動力。
(二)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網絡強國建設的階段性要求
中國在經過國家實力的迅速積累后,已經漸漸改變了內向型的政治視野,開始關注自身的國際影響和合法性問題,並將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形象界定為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中國已經在全世界眼中成為網絡大國,並朝著網絡強國目標前進。但是,盡管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網絡空間能力常有不實抬舉,中國也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能力辨識。中國在科技創新能力、軍事現代化水平和文化軟實力方面仍然十分薄弱,在國際議程設置、標准制定和話語權爭奪上同樣處於弱勢地位。網絡大國並不等於網絡強國,中國還只是網絡大國。大國不等於強國,大國更多的是指一個國家的物質構成,而強國更多的是后天爭取的。構成大國的要素變化緩慢,而構成強國的要素變化較快,競爭激烈,但不論是大國還是強國,都是相對而言的,都是在一定的參照系中進行定位的。就中國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和中國“網絡大國”自我角色認知的形成而言,物質實力、主觀意願以及他者期望和評價等變量在中國自我角色認知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要總體衡量這些變量因素,時刻清晰當前中國網絡空間戰略布局形勢和發展需求,正確認知和把握中國網絡強國建設中的階段性特征。
(三)中國始終做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堅定支持者
當前,構建共享共治、合作共贏的網絡空間合作體系,離不開一個安全、開放的網絡環境,這既是世界網絡空間發展的基礎,也是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利益所系。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也因此更多地被賦予全球治理的含義,即通過大國的合作來解決網絡空間的全球性問題。網絡空間大國責任不僅包含根據國際法條約義務延伸的國際義務和責任,不僅是對合理的國際體系和多邊公約的積極維護,更是對不合理國際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以及對國際危機的有效應對和對全球事務的有效治理。作為世界主要網絡大國,中國除了維系大國間的均勢外,還肩負著特殊的“正義”職責,即始終堅定維護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因此,作為網絡大國,中國需要承擔起反對“網絡霸權”、網絡恐怖主義等不穩定因素的責任和軟硬實力,即處理好本國自身安全和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之上承擔更多的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義務和責任,承擔維護、建設和改革國際合作體系方面的領導責任,並為創造網絡空間和平、安全環境多做貢獻。
二、在積極推動網絡空間合作共治中承擔大國責任
國際社會對大國責任的呼喚,既反映了國際政治權力分配的現實,也來自於國際規范與秩序的社會化進程。同樣,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的大國責任也反映了網絡空間權力結構的變化及其中網絡規范的社會化要求。在推動網絡空間合作共治過程中承擔大國責任,符合中國自身發展利益,也對網絡空間全球治理至關重要。
(一)努力提高中國承擔網絡空間大國責任的物質基礎
中國勇於承擔網絡空間大國責任,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網絡空間技術水平的迅速提升無疑也具有決定性因素。國家能力是承擔責任的物質基礎,缺乏實力支撐的對外承諾隻會造成自身實力的透支,進而損害一國的國家利益。網民數量的增長並不是國家網絡空間能力的全部內涵,近年來中國總體經濟發展趨勢和網絡空間技術的提升使中國在網絡空間的地位穩步上升。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導致中國國家實力的壯大,這不僅增強了中國的大國意識,也促使中國產生了通過模仿其他大國來擴大國際影響和獲得聲譽的需求﹔另一方面,物質力量和國家聲譽的獲得,反過來又刺激了中國進一步擴大網絡空間國家利益、實現“自我發展”的意願,從而為中國承擔網絡空間大國責任准備了物質條件。在未來構建網絡空間國際合作體系過程中,中國隻有持續發展網絡空間軟硬實力,才能更多承擔起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
(二)增強中國在網絡空間合作體系中的國際認同
在網絡空間的發展初期,美國網絡霸權為網絡空間的標准化發展以及在全球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隨著美國網絡霸權力量的提升以及各國在網絡空間力量的上升和利益的融合度增加,網絡空間的一超獨霸現象已經開始威脅網絡空間的安全性和正義性,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開始逐漸顯現。同時,網絡空間的權力擴散使得原先可以由個別超級大國獨立解決的問題,都需要各大國的通力合作來完成。這就賦予了各主要大國共同承擔國際責任的使命。同時,網絡空間的后發優勢也使各大國和超級大國之間的網絡空間能力差距逐步縮小。由於大國不僅有各自主權的內在權威性和合法性,而且有著控制資源方面的一定優勢,因此大國合作與協調往往有著較為明顯的成效,並最終有可能促成相關國際條約、協定的達成。依靠自身發展以提高網絡空間國家影響力和國際感召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得國際認同,不斷增強中國在網絡空間合作共治中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可以為遏制霸權,推動網絡空間大國合作和協調帶來最佳治理效果。
(三)樹立中國網絡空間負責任大國形象
承擔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塑造並彰顯負責任網絡大國的形象,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要求。中國樹立負責任網絡大國形象,既能充分發揮在國際合作體系中的獨特作用,也能為其他國家合法利益提供支持和保障。負責任大國意識與目前主導的網絡空間治理的“多利益攸關方模式”並不矛盾。雖然這一模式強調民族國家、全球市場、全球公民社會多主體多層次參與網絡空間的全球治理,它並未排斥大國在其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同時,負責任大國意識下的網絡空間大國合作與協調也並不排除“多利益攸關方模式”中其他行為體的作用和監督。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與其他領域的大國責任不同的是,在網絡空間,大國責任可以隨時接受網民和其他治理行為體的監督,同時,這些行為體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表達自己的利益需求,所以,網絡空間的大國責任是一種結合了公民自治並和多利益攸關方相融的大國責任。當然負責任的網絡大國形象,不僅僅依靠法規或者契約即可以達成,還需要堅實的信息技術作為后盾。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際政治環境的改變,中國逐步擺脫了原有的受害者心態,重新確立了大國意願和責任意識,開始以積極、主動和開放的網絡大國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和地區事務。隨中國網絡強國戰略快步推進,必將越來越有能力為其他國家提供利益和安全保障。
三、合理平衡中國在網絡空間際合作中的權利義務
大國責任與國家利益是相輔相成的,履行更大的責任,也是為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和長久化。中國提出的“網絡強國”的目標說明中國的國際身份正在由一個注重經濟利益和傳統安全利益獨善其身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一個注重發展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兼濟天下的“負責任大國”。平衡中國在網絡空間的權利義務,事關網絡強國建設成效的達成。
(一)正視當前世界對中國網絡空間國際責任期待
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擁有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矛盾與沖突也日益突出。因為有不同利益、不同價值觀和文化差異的存在,人們對國際責任的理解和解釋往往不同,同時也會形成國際責任的期待、壓力乃至採取強加於人的做法。正如西方對中國網絡空間管制和網絡自由的批判一樣。一般來說,國家的綜合國力越強大,其維護國際規則的能力也就越強大﹔國家在國際規則中受益越大,維護現有國際規則的意願越強。首先,大國在網絡空間承擔的國際責任越多,就更容易獲得該領域的發言權,適度的大國責任可帶來更多的利益空間。實踐表明,中國是全球網絡化的受益者,因此參與解決日趨明顯的網絡空間安全與公平問題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其次,承擔合理的大國責任是中國消除其他國家的疑慮的需要。如果不明確表明中國的網絡空間目標,可能影響外部對中國走向的預期,使中國的國際輿論環境更為復雜。沒有明確定位,其戰略意圖、外交行為、意識形態等都可能被別國丑化、污蔑甚至詆毀。失真的國家形象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慣性作用,要修正、改變則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再次,中國宣布網絡強國目標,不僅有利於增強軟實力,提高本國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贏得國內民眾對國家各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有利於掌握對外關系的主動權,有利於增強合法性的國際認同,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二)正確對待網絡空間合作體系中的權利義務
大國責任並不只是享受網絡空間治理中的權力和利益,還應當承擔相應的風險,作為網絡空間的后起之秀,中國應適度地把握網絡空間治理的大國責任。一方面,如果中國拒絕承認或承擔大國責任,容易被看成隻顧自身利益而不願對之做貢獻的“極端利己主義者”或者“中庸主義者”。中國不能把規范網絡空間的權力拱手讓人,而應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參與網絡空間規則的調整、改造,使之反映中國的利益訴求。另一方面,超出能力的大國責任還可能會對我國帶來制約。因此,必須量力而行,不能透支去承擔那些本不該去承擔的“責任”。中國不僅包括對外的大國責任,還有國內的國家責任。中國自身社會的網絡安全和發展問題還很多,中國政府的最大責任是讓全體中國人都享受到現代化網絡化的成果,實現全面發展,這本身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和最大責任。一個羽翼遠未豐滿的發展中國家,如過度強調“網絡強國”概念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網絡空間“中國威脅論”。
(三)正確處理崛起網絡大國與既有網絡強國的關系
承擔網絡空間大國責任並不意味著同西方既有網絡強國的碰撞、摩擦甚至沖突,而是同西方既有強國的合作與協調,並對網絡空間進行共同管理。網絡空間作為人類的新型公地,所有佔用者必須進行合作,才能避免出現“公地悲劇”。在網絡空間大國責任上,中國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作為”並非是要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而是說中國作為一個成長中的世界大國,應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事務,主動參與塑造網絡空間國際秩序,特別是在建立網絡空間新秩序上要發揮主導性的作用,讓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聲音,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參與網絡空間的發展。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繁榮增長中肩負著特殊的責任。如何打破歷史上大國“零和競爭”的惡性循環,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共同探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乃至網絡空間的新型大國關系,是確保網絡空間和平穩定的關鍵。
(復旦大學/蔡翠紅)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