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思想

高 飛

2016年11月16日07: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安全是國家生存之本。實現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幸福安康,必須首先確保國家安全。當前,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復雜而嚴峻,亟待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道路。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習近平同志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思想,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國家安全理念的最新發展,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保障人民安康、社會安定、國家安穩提供了思想指南。

  總體國家安全觀體現時代變化與中國發展新要求

  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家間的相互依存加深,新的安全挑戰不斷增加。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反映了當今世界這種復雜深刻的變化,體現了時代變化和中國發展新要求。

  進入新世紀,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世界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西方發達經濟體整體增速放緩,而以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迅速成長。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竭力維持自身的主導地位,阻礙國際政治經濟治理體制改革。在這種背景下,大國博弈加劇,地緣政治回潮,傳統安全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冷戰結束后,世界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迅速上升,在對國際關系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增加了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盡管矛盾和摩擦仍然存在,但國家間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以往依靠單個國家力量就可解決的安全威脅,現在需要多國協同才有可能解決。

  當前,中國與世界的政治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同時,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 中國也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一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外部壓力增大。作為世界工廠,中國的資源需求快速增長,石油、鐵、銅、鋁等的進口量大幅攀升,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維護國際市場穩定、保障資源供給和國際通道安全,對於中國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二是影響中國穩定的國內與國外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比如,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日益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與挑戰。應對恐怖主義威脅和挑戰,既要立足國內,又要放眼世界。

  由此可見,時代變化和中國發展對維護國家安全提出了新要求。當前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而且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內政與外交協調、完善新時期國家內外安全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深刻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

  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深刻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習近平同志指出,貫徹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必須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指出了人民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觀的宗旨,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一切為了人民,是我們黨和政府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人民安全,讓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以政治安全為根本。長期以來,以美國安全觀為代表的西方安全理念是建立在排他性思維基礎上的。它們把與西方不同的意識形態與發展模式視為異己,企圖通過軍事、外交、文化等多種途徑,迫使他國接受其安全觀,維護西方國家在國際安全領域的“領導地位”。這表明,當前世界意識形態領域的博弈非常激烈,維護國家政治安全至關重要。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最重要的就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維護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增強全國人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經濟安全為基礎。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隻有積極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才能夯實國家安全的根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黨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等,都著眼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於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隻有努力形成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建設的良性互動,國家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新形勢下,國家安全並不僅局限於軍事和政治領域,而且擴大到經濟、科技、文化、環境和社會等各領域,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因此,實現國家安全必須通盤考慮,通過制度和機制建設,統籌國家安全各領域、各要素、各層面,把軍事、文化和社會安全作為保障,創建國家安全治理大格局。

  以國際安全為依托。當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內安全和國際安全的界限出現模糊的趨勢,國內問題國際化與國際問題國內化成為普遍現象。在這種條件下,隻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國際安全為依托,才能有效維護國內安全。近年來,我們黨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提出親誠惠榮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有力改善了國家安全的外部環境。

  處理好事關國家安全的一系列辯証關系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是科學運用戰略思維、辯証思維的理論結晶。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應處理好事關國家安全的一系列辯証關系。

  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的辯証關系。習近平同志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思想,把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作為國家安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使我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更加完整和全面。從內政方面來看,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我國改革和發展的前提。從對外關系來看,沒有和平和諧的國際環境,我國改革開放就難以順利進行。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

  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的辯証關系。習近平同志指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人民對國家的認同和支持,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依托和支撐。隻有把國家安全建立在人民安全基礎之上,國家安全才能真正實現,國土安全才有意義。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是辯証統一的。

  傳統安全維護與非傳統安全治理的辯証關系。后冷戰時代,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日益增多。在應對氣候變化、跨國恐怖主義和國際經濟危機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各國合作的需求大大增強。在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等傳統安全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的情況下,非傳統安全問題已進入國家間關系的議事日程,增加了當代安全問題的復雜性。隻有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才能有效保障國家安全。

  安全與發展的辯証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得益於周邊環境的基本穩定。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一個較長時期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同時,發展是硬道理,隻有國家發展、國民富裕,落實國家安全才有物質保障。建立在堅實經濟基礎上的安全才是可靠、持久的安全。因此,習近平同志提出,應該“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

  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的辯証關系。當今世界,和平與合作是人類發展的正途。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安全是共同和相互的,國家安全不僅是一國自身的事情,也離不開他國的支持與合作。國家間合作是獲得持久和平與安全的唯一方式。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隻有“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國家安全和世界持久和平才有保障。

  (作者為外交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6日 07 版)

(責編:楊麗娜、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