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08:5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為了更好地促進中非、浙非產能合作發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並為有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開展對非產能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中非民間商會、中非友好經貿發展基金會、經濟科學出版社等單位,於2016年10月2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聯合發起召開中非產能合作發展高峰論壇暨《2016浙非產能合作發展報告》發布會,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共建可持續發展的浙非國際產能合作命運共同體”。本次活動邀請了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學者、非洲國家駐華機構、新聞媒體、重點企業參與,舉辦了專家演講、圓桌論壇、成果發布、行業交流等系列活動。
市場廣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發展潛力巨大的非洲,正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重要區域的非洲,與正在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中國,雙方優勢明顯,經濟發展的互補性強,擁有廣闊的合作前景。浙江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建立了較為先進的工業生產體系,對非經貿合作發展迅速,2014年浙非貿易額達到249.5億美元。截至2015年6月底,非洲國家在浙江投資設立了609家企業,合同外資26.26億美元,浙江在非洲投資488家企業,投資總額19.8億美元。浙江還是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最發達、援非培訓項目最多、培訓人次最多的省份。浙江的家電、小日用消費品、紡織服裝、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非常適合非洲國家的市場需求,有利於非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推進。因此,抓住中非峰會后的發展機遇期,將浙江優勢產能更好地對接非洲,意義巨大。
出席本次活動的主要中方嘉賓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名譽顧問蔣正華,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戴兵,浙江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陳德喜,浙江師范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院長,原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南非大使、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劉貴今,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浙江師范大學科學研究院院長許慧霞,中非發展基金副總裁王勇等,以及來自浙江、北京、廣東等地,以及尼日利亞、南非、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的浙非產能合作重點企業、行業協會負責人。
出席本次活動的主要外方嘉賓有阿爾及利亞、埃及、貝寧、中非共和國、埃塞俄比亞、馬拉維、納米比亞、塞內加爾、索馬裡、津巴布韋、坦桑尼亞等10多個非洲國家駐華使館大使、參贊等外交官。
《浙非產能合作發展報告》課題組組長、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在會上發布了《2016浙非產能合作發展報告》。據悉,盡管浙非產能合作潛力大、進展迅猛,但是常態化的理論與實証研究還較少,尤其缺乏常態化的監測評估與對策研究,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牽頭,聯合國內外有關機構,組織開展浙非產能合作問題研究,常態性編制、發布《浙非產能合作報告》。希望通過持續性跟蹤調研和研究,對浙江省制定、出台有關浙非產能合作的公共政策提供建議和咨詢,為浙江企業走進非洲,開拓非洲市場,開展與非洲國家的經貿合作提供參考和建議,同時也為非洲國家加強與中國浙江省合作,有效利用浙江優質產能,推進本國工業化進程提供支持,為非洲國家企業來浙江投資建廠、開展商貿合作提供有益參考,同時進一步豐富國際產能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也為其他省市、地區、企業開展對非產能合作提供借鑒參考。
《2016 浙非產能合作發展報告》作為國內首部省市對非洲產能合作的研究報告,內容分主報告和專題報告兩個部分。主報告主要包括:加強產能國際合作,化解產能過剩危機﹔浙江省產能過剩及其化解﹔浙非產能合作的發展﹔浙非產能合作升級的潛力與項目安排﹔提升浙非產能合作水平的對策建議等。專題報告則為浙非產能合作國別指南﹔義非經貿合作發展的基本態勢與對策建議——義烏市對非經貿合作的調研報告﹔國家和浙江省相關重點政策等內容。
《報告》認為,作為制造業大省,浙江的產能過剩問題同樣嚴重。根據浙江省經信委調查顯示,2015 年浙江工業中有五至六成的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80%,其中鋼鐵、水泥、玻璃、化纖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浙江省統計局相關調研則顯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一般在75% 左右,低於歐美國家一般認為的79%-83%合理配比區間。非洲這個佔全球總陸地面積20.4%、擁有3020 萬平方千米、總人口達10.325 億的第二大洲,是一個資源豐富、文明悠久、文化多元的神奇之地,市場潛力巨大,很多非洲國家都熱切希望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成為中國產業和產能轉移的優先承接地,助推本國工業化。浙非開展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有助於浙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進而促進世界更加均衡、穩定與繁榮,讓中非和世界人民都受益,可謂一舉多贏。
《報告》提出了提升浙非產能合作水平的五大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浙非產能合作的體制機制建設。制定落實相應的促進、支持政策措施。加強浙非產能合作的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中資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資銀行以及証券公司、征信、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走出去”。加強浙非產能合作的金融服務,如爭取設立浙非產能合作基金,發行浙非產能合作政府債券,鼓勵從事浙非產能合作的企業上市融資,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PPP 等創新模式等。
二是創新浙非產能合作商業模式。通過精准定位合作國別、開展深度國際合作,打造一批契合國際宏觀需求、有能力對接國際規則、有潛力實現浙非產能合作的“浙非國際產業合作園”,重點推進“兩國雙園”“兩國多園”“多國多園”等創新模式。浙江企業要積極探索開展“工程承包+ 融資”“工程承包+ 融資+ 運營”等方式,探索由地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發起設立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投融資平台,並與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等國家金融平台對接合作。具備運營能力的浙江企業要將“基礎設施建營一體化”作為重點工作推進,將以工程建設為主體的對外工程承包業務鏈前伸后延,實現從“汗水建造”向“智慧創造”的轉變。
三是提升浙江企業對非產能合作的競爭力。建議將浙江在非洲國家投資的產能作為承載一般產品和技術的“子工廠”,而將浙江在國內的工廠建設成為具有技術支援、開發試制、先進制造技術應用和滿足高端市場需求功能的“母工廠”,有序推進浙江過剩、優質產能的輸出和轉移。應將“工匠精神”植入到浙非產能合作中,培養一批非洲的高技能人才,推進浙非產能合作質量升級、技術升級、服務升級、產業升級。實施“中高級管理人才國際化, 基層管理人才及操作人員本土化”的浙非產能合作人力資源戰略。浙江企業對非產能合作,要堅持合作共贏理念,重視與當地有實力的企業、經驗諳熟的國際公司、相關金融機構等合作,規避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經濟風險、外匯風險、治安風險等。要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高本土採購力度,盡可能地雇用當地員工,帶動當地中小企業和配套產業發展,爭取當地民眾與社會勢力的支持。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合作,加大對非項目安全、質量、環保等因素的投入力度,使企業聲譽、信譽通過良好的安全記錄和高質量的項目標准而得到提升。
四是推動浙非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浙江要充分發揮跨境電子商務領頭羊作用,支持浙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浙江政府部門要針對非洲市場特點,建立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特點的政策體系和監管體系,提高貿易各環節便利化水平。鼓勵浙非企業間貿易實現全程在線交易,不斷擴大可交易商品范圍。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加強與境外企業合作,通過規范的“海外倉”、體驗店和配送網店等模式,融入非洲國家零售體系,逐步實現經營規范化、管理專業化、物流生產集約化和監管科學化。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合理增加非洲消費品進口。
五是加強浙非民間和人文交流。探索建立浙非民間交流合作網絡,搭建浙非民間各界溝通信息、協調行動的有效平台,為浙非產能合作共贏營造和諧有利的輿論氛圍和民意環境。圍繞促進浙非產能合作重點領域,繼續合作開展一系列面向民間社會的交流活動和面向基層民眾的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等民生項目。提升非洲民間各界代表來浙江研修的實效。浙江相關機構要通過資助來華培訓和在非洲國家派遣專家、建立培訓中心、發放獎學金等方式,幫助有需要的非洲國家培養科技、工程、衛生、農業等各類急需人才。爭取在中非合作論壇的平台下,籌辦浙非產能合作論壇,在浙江和非洲輪流舉行,增加論壇在國別、界別等方面的覆蓋率,逐步將與會代表邀請范圍擴大至非洲各國,密切同聯合國、非洲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有關機構的工作聯系。
相關專題 |
· 綜合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