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華
2016年10月27日14:5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長征的原因
1965年3月24日,毛澤東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團說:“我們進行了二萬五千裡長征。外國人認為二萬五千裡長征很光榮,我們也說光榮,沒有被消滅掉。可是,那是犯了錯誤的結果,三十萬軍隊剩下了二萬五千人。這就有收獲了,頭腦清醒了,高興了。想一想,為什麼會如此?就是因為犯了錯誤。這時候,腿說話了,因為腿發痛,路走多了。這就是我們犯的錯誤。於是我們清算了錯誤。”
1965年8月5日,毛澤東會見印度尼西亞共產黨中央主席艾地時,又說:“后來進行了二萬五千裡長征。現在全世界都說二萬五千裡長征偉大,你們相信嗎?我是相信,又不相信。那是因為犯錯誤,不得不跑,跑的結果,三十萬人隻剩二萬五千人。這時我們就得到教訓。長征走了一年,剩下的人不多了,但這些人是很寶貴的。”
毛澤東的這兩段話是事隔近30年之后講的,多少帶點調侃的味道,但他說的是實情。1987年5月12日,鄧小平也說:“我們為什麼要長征?長征是被迫進行的。”長征是黨犯錯誤的結果,是黨和紅軍被迫退出根據地轉移,一路上尋求建立根據地不果,而北上陝甘找到落腳點的結果。
恰恰是這兩年的磨難和考驗,使紅軍表現出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使黨和紅軍認清了形勢,總結了經驗,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長征時的心情和感受
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對自己的詩詞作注說:“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萬裡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1960年10月22日,斯諾問毛澤東:在你一生中,當你觀察中國革命的命運時,哪個時期使你感到是最黑暗的時期?毛澤東說:“我們是有過那樣的時候的,比如,打敗仗的時候,當然不高興。我們打過敗仗的。在長征中,我們的人員減少了,當然也不高興了。但是總的來說,我們覺得是有希望的,不管怎樣困難。那時的困難主要不在外部,而是在內部。張國燾鬧分裂,那是最大的困難。”
這三段話表露了毛澤東同樣的心境,那就是在長征期間他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在沒有根據地做支撐,一路奔襲,常常與數倍於己的敵人作戰,大家的心情肯定是沉郁的!但是也帶來另外一種感受:
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又談到長征說:“柯慶施同志講,要想盡一切辦法。這個話很好,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困難。……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不算很大,有什麼了不起呀!比起萬裡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總要好一點吧。長征途中,在過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麼走呢?北面統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們那個時候提出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什麼叫千方百計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計者,就是九十九計加一計。……隻要想盡一切辦法,困難是可以解決的。”
長征的意義
關於長征的意義,毛澤東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余裡,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這是一段非常經典的論斷。它形象直白、朗朗上口,已被很多讀過它的人牢牢記住,長征也因此在人們心裡更加鮮活。
這個論斷是毛澤東1935年12月27日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提出來的。事隔9年之后,1944年5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說:“當一九三五年冬季中央蘇區紅軍長征到陝北時,隻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我們當時說長征是勝利了,長征是播種機和宣傳隊,留下的這點力量,不要看輕了它,它的發展前途是很大的。當時有些同志發生悲觀情緒,其實是很不符合實際的。”
這裡提供的信息是,當紅軍到達陝北時,並不是人人看好革命的前景,也不是對長征有著很高的評價,在黨和紅軍裡是有一些悲觀情緒的。李一氓回憶說,陝北人民看見來了一支隊伍,感到很迷惑,說他是中央紅軍呢,一個個破衣爛衫,瘦骨嶙峋。有的光著腳,有的穿著草鞋,穿得衣服顏色不一,很單薄、很爛,連老百姓穿的都不如,實在像一群叫花子。這就是紅軍到達陝北的狼狽形象。8萬紅軍從一個南方的魚米之鄉被追趕到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陝北,而且隻剩下7000多人,個個“皮包骨”,破衣爛衫的,因而有些人發生悲觀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難得的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並從戰略上看問題。毛澤東提出紅軍在陝北找到落腳點就是勝利,接著講了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等一大篇道理。他還鄭重宣告,中國共產黨有領導戰爭的能力,紅軍的人數雖然少了,但剩下的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骨干,因而變得更強了。
事實証明,毛澤東的判斷是正確的,紅軍的隊伍雖然縮小了,但它經歷了艱苦磨煉,它的骨干還在。同時,恰恰是在長征中,中國共產黨正確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三個全局性問題,其一是引領紅軍向哪裡去的戰略方向問題,其二是使黨和紅軍擺脫被動局面的軍事指揮問題,其三是結束“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問題,實現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從組織上、思想上確保了紅軍長征的勝利,也為黨和紅軍勝利開辟未來奠定了基礎。這之后黨順應歷史的發展,抓住每一個機遇,闊步向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直到奪取整個民主革命的勝利。
(作者單位:中央文獻研究室)
(摘自《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年第1期)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