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紅旗文摘》>>每期精選

長征: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証

於化民

2016年10月27日14:2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部隊官兵大多來自於窮苦的勞動人民,是為了求解放才拿起槍杆子。他們懂得,沒有人民群眾的養育和支持,自己就一天也生存不下去,革命也永遠不會成功。紅軍長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下,但無論是行軍還是宿營休整,始終不忘自己的宗旨任務,堅持做群眾工作,向群眾進行宣傳,傳播革命火種

由湘南轉入廣西境內,紅軍到了苗族、瑤族和侗族群眾的聚居區。中央要求,必須堅決執行群眾紀律和民族政策,不准亂動群眾一點東西。各部隊要嚴格督促,嚴格檢查,做到秋毫無犯。總政治部還特別指示,不打苗族土豪,絕不殺牛。紅軍翻越老山界時,陸定一等人看到路旁一間房子,想進去歇息一下。屋裡隻有瑤族母子兩人。陸定一記下了他與這位母親的談話。起初母子還有幾分驚惶,當陸定一等人說起廣西軍閥對瑤族群眾的壓迫和紅軍的主張時,那位母親哭了。她說:她曾有過自己的田地,但是被漢人統治者從地上趕了出來,住到這荒山上來,租種人家的地,每年繳很重的地租。廣西軍閥特別欺侮瑤民,苛捐雜稅尤重。紅軍如早些來,她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她問站在她面前的紅軍餓了沒有,說著拿出僅有的一點米給他們煮粥吃。給她錢,她不要。恰巧來了位同志,帶著米袋子,裡面裝著三天的口糧。雖然明知前面糧食有困難,陸定一等人還是把整個米袋子給了這位母親。

貴州多山少田,百姓更加貧困。令紅軍戰士感到吃驚的是,這裡十七八歲的大姑娘都沒褲子穿,出門時只是在腰間圍塊破布。紅軍行軍到劍河縣的一個村庄,有位老婦人帶著孩子倒在路邊,身穿單衣,氣息奄奄。毛澤東從這裡經過,當即從身上脫下毛衣,又從行李中取出一條被單,還讓警衛員拿了一斗米,一並送給老婦人。遵義是貴州第二大城市,市面繁榮。進城之前,總政治部下達了八項注意的通令,要求整齊武裝服裝,不自由行動,不准私人向群眾借東西,無事不要到群眾家裡去,不亂屙屎尿等。紅軍宣傳隊在大街小巷貼滿了標語,毛澤東、朱德親自在群眾大會上做演講,宣布成立革命政權。官兵們與當地的青年學生開聯歡會、賽籃球,大受歡迎。部隊時時處處注意保護群眾利益。紅1軍團行經古藺時,吃了老鄉家的糧食,主人不在家,便留了錢和紙條,說明原因,表示歉意。

通過大涼山的彝民區,紅軍曾遭到彝民的誤解。“倮倮”是本地漢人對彝民的稱呼,他們主要居住在深山峽谷之中,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彝民長期受官府和漢族豪紳的壓迫,對漢人素有敵意。紅軍到來之前,國民黨反動派散布謠言,說“紅軍要把青年婦女搶去帶走,壯年男子搶去支差,小孩子搶去喂馬”,造成彝人對紅軍的疑懼心理。紅軍先頭部隊一進入涼山地區,就遭到彝民的襲擊,幾十名戰士被捉了去,武器、衣物被擄掠一空又被放了回來。紅軍廣泛散發朱德總司令署名的布告,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布告說:“紅軍萬裡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軍紀十分嚴明,不動一針一粟﹔糧食公平購買,價錢交付十足。凡我彝人群眾,切莫懷疑畏縮﹔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紅軍宣傳隊主動接觸彝民,宣傳紅軍是保護窮人的,送些布匹、衣服、針線、糖等給他們。佔領冕寧縣城后,紅軍將被官府關在監獄的幾百個彝民解救出來。彝民們對共產黨和紅軍有所了解,開始幫助紅軍。紅軍離開時,“已午夜,但居民半數以上均手擎油稔或蠟燭,鵠立門口,替我們照路,並有提壺攜盞,親愛的緩聲的招呼吃茶。夜神被趕走了,半裡的長街,成了光明喧鬧的白晝”。一些彝民主動要求當紅軍,僅在越西一地紅11團就擴紅700余人,其中彝民達百余人,為此單獨組織了一個“倮倮連”。《紅軍長征記》講述了一個“倮倮”王木冷的故事。王木冷家中7口人,靠租種別人的土地過活,家中很貧苦。聽說紅軍是救窮人的,堅決要求參加紅軍。參軍后被編在紅3軍團第4師的通訊班,擔任架電話的工作,很辛苦。但他不畏勞苦,堅決留在紅軍隊伍裡。

進了番民區域后,從卓克基(小金川邊)到昌德(黑水附近),飢餓的氛圍,就緊緊包圍我們了,雖然每天還照例兩遍或三遍吹吃飯號,但在每次號音后,大家所得到的,只是兩個漱口杯的嫩豌豆苗和野菜。……飢餓的襲入逼得人們更加貪婪而粗野。幾個多月見不到脂肪和肉類,鹽自然早已絕跡了,大家的兩隻眼,只是想著看著什麼東西是可以吃的。

值此嚴峻時刻,毛澤東提出,敵人最怕我們接觸群眾,隻要我們一接觸群眾,敵人的欺騙宣傳就會破產。現在藏族同胞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身邊躲藏著,一旦他們了解紅軍是幫助藏族同胞求解放的,他們就會回來。環境越艱苦,我們越要嚴守紀律。軍委命令各部隊,不得隨意動用藏民的財物。官兵們嚴守規定,缺糧時寧可上山採野菜充飢。很快就要進草地了,每人必須准備半月的口糧,部隊派出工作隊,四處籌集糧食。工作隊來到一個叫瓦布梁子的地方,派人到各村去開會宣傳紅軍的主張,貼出保護藏民的告示,在田裡插了保護牌。對回家的藏民發放保護証,使其安心生活。越來越多的藏民返回家中,不再害怕紅軍,反而喜歡與紅軍接近,問長問短,還送東西給紅軍吃。紅軍又在藏族村庄中組建革命政權,保護貧苦藏民利益。為了完成籌糧任務,採取向富人“借糧”的辦法,對那些為眾人痛恨的藏族惡霸,發動藏民去他田裡割麥,割下來的麥子分給藏民一半,紅軍一半。這種辦法得到貧窮藏民的擁護,他們幫助紅軍割麥運糧,不辭勞苦,不要報酬。紅軍離開時,他們捧著青稞酒來送行,說:“你們真好,為什麼就走呢?你們走了,我們不曉得將來怎樣。”靠著在藏區征集到的糧食,紅軍艱難地走出了水草地。

沖破臘子口,紅軍告別了蠻荒的雪山草地,進入人口稠密的地區。哈達鋪是進入甘肅遇到的第一個較大的鎮子。這一帶是回漢族雜居地區,回民佔人口半數以上。政治部門在官兵中進行了民族政策教育,頒布了守則。要求部隊隻有在征得回民同意后,方可進入回民村庄宿營﹔官兵不得擅自進入清真寺,不得損壞回民經典﹔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飲具,不准在回民住處殺豬、吃豬肉,等等。每到一處,紅軍便派出宣傳隊,向回民群眾開展宣傳活動。這裡是紅25軍長征經過的地區,群眾對紅軍有所了解,男女老少走出家門歡迎紅軍。

遠遠看見正前方房屋比櫛,煙氣接天,人山人海的群眾,老的、少的、男的、婦的,簞食壺漿的,提茶荷水的,擁擠成群。我們越走越近,越走越有勁,看見群眾的熱烈越興奮,數裡的開闊地,俄頃就走到。……大部隊來了,滿街塞巷的群眾,噼裡啪啦的炮竹聲,“同志們辛苦了”的慰問聲,“為回民謀利益,爭取回民的解放”的回答聲,連成一片。頓時間空氣緊張,熱鬧喧天。

回民群眾把官兵們請到家中,端茶送水,熱情招待。紅軍嚴格執行群眾紀律,秋毫無犯。離開時,把借用的東西照樣送還,把地面打掃干淨,向主人家再三道謝。長征萬裡,紅軍紀律嚴明,堅決保護群眾利益,與人民群眾建立起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的關系。這也是長征勝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摘自《軍事歷史研究》2016年第3期)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責編:沈王一、趙晶)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