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9日07: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中央再次出台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提出“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在10多年時間裡連續出台振興政策說明了什麼?說明與全國相比,東北遇到的困難更大、問題更突出。從宏觀角度看,“新東北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市場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其中,民營經濟發展滯后是突出的短板。在國有企業發展遇到比較大的困難時,民營企業如果不能及時頂上,就難以支撐地區經濟穩定在合理區間。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將大量工業項目放在東北地區,由此東北形成了國有經濟點多面廣、比重高的特點。改革開放后,東北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逐步下降。這一時期本應是民營經濟發展最有利的時期,但由於體制機制轉換緩慢、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跟進不力、國有企業改革滯后,這一有利時期被錯過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東北本應刮骨療毒,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但一些國有企業習慣於國家政策托底,改革動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空間不大、環境不佳,民營經濟短板問題更加突出。應當認識到,東北振興離不開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發展,也離不開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二者不是你上我下的對手,而是合作共贏的伙伴。隻有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讓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同向發力,才能全面激發東北經濟活力。因此,東北振興首先要解決的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補齊民營經濟這塊短板。
強化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統一認識和行動。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多,但大多數自成體系,留給民營企業的配套發展機會不多,而且在當前經營遇到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對地方經濟的帶動有限。從東部地區發展經驗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繁榮地區經濟的重要舉措。東北各級政府應轉變過於依賴國有企業的振興方式,給民營經濟更大發展空間,實實在在地加快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地。民營經濟活東北、民營經濟富東北,應成為東北振興的新理念。
堅定不移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落實好中央關於東北振興的政策措施,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優化所有制結構,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積極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努力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試驗區。敢於讓僵尸企業出清,使之佔據的資源回歸市場。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體系,下大氣力放寬民間投資市場准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採取務實有效的政策支持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發展,為民營經濟拓寬市場空間。
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大開放力度。東北地區毗鄰俄羅斯、韓國、日本,處於東北亞核心地帶,是我國參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沿陣地。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尋求發展新機遇,努力將東北地區打造成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地帶。上海、廣東等自貿試驗區已經探索出一批有價值的開放經驗和做法,應加快促進這些經驗和做法在東北地區的復制和推廣,按照負面清單要求倒逼改革開放。抓住遼寧獲批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契機,通過機制創新激發東北地區民間投資先行先試的活力,探索東北在對外開放中振興發展的新路徑。
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和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近年來,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成績很大,但以治理為導向的政府工作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在這方面,東北的問題更多一些。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和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對東北振興意義重大。應徹底摒棄官僚作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民營經濟發展清障搭台。深化金融體制和資本市場改革,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平台,吸引創投和各種風險投資,形成有活力的體制機制和資本市場環境。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增強民營企業投資安全感,提振其投資動力和信心。
在創新驅動發展大潮中加快發展新經濟。東北過去有過創新創業的輝煌歷史,今天更需要樹立創新創業的精神和形象,堅定創新創業的意志和決心。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留住並吸引更多勇於創新創業的人才隊伍。發揚“鐵人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勵各類企業通過發展新業態、應用新技術、採用新模式,創造更多的投資和就業機會,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09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