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理論期刊>>《中國發展觀察》>>每期精選

國家公園?青海見

蘇 楊

2016年08月09日10:00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國家公園?青海見

一、國家公園都是江河源

對自然保護領域來說,這些年影響最大的政策莫過於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傳達的八字真經“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對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來說,則是2015年1月十三部委共同發布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其中明確了9個省是試點:黑龍江、吉林、北京、湖北、湖南、浙江、福建、雲南、青海。但這兩年多來,提起國家公園,大家看得最多的文章不再是大好河山、我心飛揚,而是概念理論、體制機制,其間不乏唇槍舌劍以至劍拔弩張。而國家公園,本來應該是讓人放鬆、發現、頓悟、感慨最終期待不見不散的意境。不能專心從國家公園中尋找我的中國心嗎?從國家公園發現美麗中國,從眼睛裡的中國發現中國心,這才是升華:中國人不僅能從舌尖上,也能從心目中找到中國味道。

好在盡管試點中紛爭不斷,第一個中央認可的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實施方案於2015年底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直接通過,隨后,神農架、武夷山、開化國家公園試點區的方案也相繼獲得通過。目前這四個被中央批復實施方案的正牌國家公園,東、中、西部都有,大小也差了將近50倍(最大的三江源12.31萬平方公裡,最小的開化252平方公裡),但有一個共性——都是江河源。作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作為長江支流發源地的神農架(四條二級支流)、作為閩江發源地之一的武夷山,而開化,則直接更名為錢江源國家公園,以為其今后包含整個錢塘江源頭生態功能區的擴園留下余地。這些本來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草原生態系統的國家公園,均顯示了“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用政策語言描述,就是山水林草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其中的翹楚,許多人認為是全國第一個——三江源國家公園。

2016年 4月,青海省委省政府發布《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機構設置方案》等31項具體方案,召開動員大會,正式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隨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工作就從“說”轉向了“練”,我這樣參與前期工作的人也從“知”轉向了“行”:我對四個方案獲得批復的國家公園試點區的正式評估的第一站就落到了青海。不過,與別人的感覺相左,對於15年前就“翻來覆去”看過的青海考察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我真的懷疑青海行是否能讓我心飛揚。

二、不待見青海

本來,就資源而言,青海在江湖上是可以“橫刀立馬”的:好山好水、舍我其誰?因為青海有中國最大的湖,最大的江也都“源來如此”,號稱中華水塔。山高才能水長,青海的山自然也應該大美。“不幸”的是,青海有點被西藏“藏”起來的感覺,無論拼高原還是拼文化,知名度都不如西藏,就連炫個海拔,也不好找個5字頭的。前些年,因為三江源等保護區和藏羚羊保護,青海在環保領域有點嶄露頭角的意思,但就連這個羊,也帶個藏字,尷尬啊。這次青海上報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最初僅限於瑪多(青海瑪多國家公園,參見圖1),有幾個人知道這是黃河源的一部分?因此,青海就連旅游熱度也遠不如西藏,且有些景點,如茶卡鹽湖,剛熱起來就因為環境承載力不行被游客踩成了泥湖。有這種看法的恐怕不僅是我,網友評論:號稱大美青海,卻差對美期待。

三、不待見國家公園

當然,青海的情況並非個案。全國確定了九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這麼多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我的考察經歷其實與旅游經歷差不多:在有游客的游道上,去看當地人嘴裡無比美麗其實在全國至少有十處可比者的景點,還不得不因為接待方的殷勤而禮貌地贊嘆。其實,在我這樣早行萬裡路的人看來,不說審美疲勞,也是見慣不怪了。而且,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園,說自己的珍稀動物,都隻能對著圖片,或者有個本地人出來說我某年某月見過。這讓我對中國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多少有點家常感,去考察純屬工作任務,去青海考察國家公園,我本以為就相當於吃一頓也許不合口味的工作餐。

因此,我比去評估的大隊人馬晚去了兩天,反正我不相信這趟考察會錯過什麼。與我有同樣想法的還包括國家發改委主刀政策設計的團隊、北京林業大學一位對國家公園(可惜沒限定是青海的國家公園)傾情已久的教授,他們因為另有工作好像很沒有掂量地就爽約了青海的瑪多國家公園考察。

四、大美圓滿青海湖

不管怎麼說,飛機在延誤最多的季節按時把我送到了西寧,與先去的大隊人馬順利會合,然后,向我可能不待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出發。考慮多數人沒見過“青海長雲暗雪山”,我們特地繞了個彎去看沒有被列為試點區的青海湖。大家知道,看湖的佳境是“天光雲影共徘徊”,講究湖天一色雲多姿,我們在多雨的夏季居然趕上了“藍藍的天上白雲飄”。不僅如此,不知是風調雨順還是生態恢復,青海湖面積今年也達到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大值:4432平方公裡。這與我15年前見過的場景相比,青海的海味和青色都凸顯出來,加上湟魚成群,我覺得老天爺賜福於我,把青海不是國家公園的地方都裝點出了國家級魅力:又大又美,青海的廣告辭好像一下有據了。福至心靈,我忽然頓悟,青海湖其實代表著全面和圓滿:環青海湖一圈360公裡,象征著360度,正好一圈一個圓,這是多麼巧合的圓滿。

五、“和利時”的國家公園大片

不過第二天,天氣轉陰,我們到達瑪多時見的另一個大湖,冬格措那湖,立馬就沒了天光雲影。但這個湖的介紹聽著就比青海湖有意思:淡水、不凍,邊上有山谷,這不是典型的生物多樣性的地利嗎?后來,等我們在山谷裡開始攀登,100米后就發現這樣的天時可遇不可求,要還是昨天那樣的艷陽天,這4200米為起點的攀登,可是酷刑啊。

有了天時地利,我們才有了一個山谷的預言和艷遇。在遭遇了親近的藏野驢(不到50米)和藏原羚后,我們與更親近的當地人在山谷口午餐。在塞了一肚子羊肉和被塞半肚子烈酒后,我們高起點地出發了——山谷的起點4200米。帶路的青海環保廳生態處的副處長,給我們預言會發現岩羊——好像是他家養的一樣。大家以為他是酒后海口(青海人說的大話是否都算海口?),因此,兩個同路人,一男一女,女的打賭,如果發現三隻岩羊,剛才她在飯桌上揀的他遺落的手機就還給他,他問,如果看到6隻呢?大家都說反還一個——幾乎沒人相信能發現6隻,岩羊畢竟是一種膽小且高高在上的動物。隨后的三個小時,女孩隻能盤下一個手機店才能兌現承諾了:我們見到了上百隻岩羊。但大家別說一隻,對成群的岩羊都只是作為路人甲來看待了,因為我們有了艷遇:主角在我們就快告別山谷時低調登場了—狼。

在500米外的山頭差點被誤認為沙狐的狼出現后,在更遠的山頭上成群出現的岩羊前,又多了一隻狼,岩羊們完全不是喜羊羊,狼也顯然不是灰太狼——是灰的,智商遠遠超過灰太狼,也能隨便滿足紅太狼的需求。他的搭檔,用時不長,就有所獲:這是我們根據羊群在驚嚇奔跑隨后恢復平靜且兀鷲快速起飛盤旋判斷出來的。

不過,別以為狼羊以外就是路人甲了,吃肉的還有香鼬一家和各種雕類都來給我們表演了,尤其是大家沒想過、我們沒聞過的香鼬,沒吃過人類的虧,看見我們進了他們家,就來回穿梭地在舞台前表演,離觀眾最近不到兩米,這個距離,好像真的能聞香識動物了。不僅這麼多動物爭相過來表演,姹紫嫣紅的植物也俯拾皆是,紫的紫花龍膽,紅的紅景天,這要不說艷遇都說不過。何況,這個山谷造型各異的嶙峋怪石,本身就是個充滿想象色彩的舞台布景。

用數學語言來總結,這個下午的演員和群眾演員,留下了這樣的表達式:狼(>2隻)、藏野驢兩群(7+12)、藏原羚三群(1+7+6)、岩羊六群(>4+3+20+20+50+30)、金雕(>2隻)、草原雕(>2隻)、隼(>2隻)、鷲(>3隻)、鵟(>3隻)、旱獺(>6隻)、野兔(>2隻)、灰斑鳩(>20隻)、香鼬一家(5隻)、赤麻鴨、鸕鹚(>20隻)、戴勝、鼠兔(不計其數)。總數呢?接近300。逛一下午動物園,能看到這麼多隻動物不?

用網絡語言來總結就簡單多了:瑪多神馬多?鳥多獸多花樣多,神瑪多!

而這幕眾生和諧、天人合一的大片,這麼多不請自來的“演員”,別說告訴北京路人,即便告訴北京的專家,也以為我們編故事呢。

這個大片的重要背景是:這兒目前沒有一個游客,沒有一條游道,當然也沒有一點商業活動。這才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許是半肚子的烈酒啟發,我頓悟:這是青海人為國家和野生動物創造的和諧社會,使無數霧霾中的國人還能想起,這兒有野生動物國家隊!這才是美麗中國!

看了這個大片,用我這兩年多的“知行合一”做個交差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唯一的以大型食肉動物為頂級的食物鏈展示系統,是唯一可見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窗口。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三江源國家公園真正體現了中國作為全球12個巨大生物多樣性國家的巨大,使生機勃勃的中國美麗從視覺到體會都艷壓瑞士那樣的生物多樣性荒漠。

下一頁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