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互聯網技術變革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人民論壇理論研究中心

2016年07月26日08:34    來源:《國家治理》周刊

原標題:互聯網技術變革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曾經說過,“現代唯物主義把歷史看做人類的發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於發現這個過程的運動規律”。1994年4月,我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是中國現代化史乃至世界現代化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時間點,標志著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邁入信息時代。這些年來,我們目睹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變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Web3.0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極為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對互聯網來說,我國雖然是后來者,接入國際互聯網隻有20多年,但我們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系,推動互聯網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台”。以哲學的視角來看,互聯網技術的變革正在有力地推動著“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最高命題在未來的最終實現。因而,“信息社會中人的發展”問題,應當進入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中來。

  “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經典作家對於未來新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的存在形態的本質規定,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一個研究重點。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經典作家提出,“個人的全面發展,隻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等,這也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幾年后,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認為,“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在《共產黨宣言》中,經典作家進一步強調:“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簡而言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意味著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情況下,人的發展能夠實現“兩個擺脫”與“兩個走向”,即擺脫私有制的束縛走向“人的解放”與擺脫舊式分工的束縛走向全方位發展。互聯網在20世紀的誕生及其在21世紀的快速變革,為這“兩個擺脫”與“兩個走向”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

  互聯網技術變革將促進生產關系進步

  對歷史唯物主義“生產力—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一個經典闡述,是列寧在《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文中提出的“兩個劃分”與“兩個歸結”。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就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並且“把社會關系歸結於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水平”。今天,互聯網正極大地解放與發展社會生產力,因而必將促進生產關系的發展進步。互聯網變革發展在推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調整的同時,也在加速其滅亡和蛻變。伴隨這一進程的加快,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政府有效宏觀調控的制度優勢也在不斷顯現。具體到我國的現實發展,一方面,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能夠很好地幫助國有經濟解決目前面臨的種種困境,以進一步彰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另一方面,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能夠充分借助各類互聯網工具更加科學地對國民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

  對於我國國有經濟發展現狀而言,目前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和弊端表現為經濟結構不夠優化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不足。我們可以借助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來更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著眼於國有企業轉型脫困、強身健體,一手抓推動國有經濟朝著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科技含量高的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特別是互聯網產業等方向優化布局﹔一手抓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借“互聯網+”的東風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科技競爭力,發揮國有企業資金實力雄厚、資源整合能力強的巨大優勢。對於優化政府宏觀調控而言,互聯網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政府引導、管理和調控市場提供便利條件和物質保障。通過運用互聯網日益成熟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等工具,宏觀調控部門可以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實時監控、把握商品與服務價格、供需變化與企業經營動態,並以此科學研判市場走勢,實現好供需平衡發展,有效防止經濟、金融危機的關口前移。

  互聯網技術變革有利於知識文化傳播

  資本主義制度與其它剝削制度之間存在著一個重大的不同之處,是由於社會化大生產需要,這一社會制度中的工人階級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文化、受過教育的被剝削階級。互聯網的誕生與迅猛發展,讓全世界的人們從價值觀上開始倡導信息資源與知識資源為社會大眾特別是為經濟、政治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工人階級所共享,反對資產階級把網絡私有化以及對文化的壟斷。美國著名學者喬姆斯基在《制造共識:大眾傳媒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揭露了美國統治階級如何重重過濾信息,使得呈現在輿論場上的所謂“大眾共識”無一不是“制造”出來的。而互聯網則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消除這種“過濾”,讓知識和信息點對點地傳播到受眾的眼前。雖然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共享經濟興起是否能導向“人的自由全面”還有待觀察,但是互聯網的共享特質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在這一方面的強大力量。新的知識傳播模式慕課(MOOC)的出現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它憑借鮮明的大眾性和共享性,在近幾年間風行全世界。

  有人曾比喻,互聯網是虛幻的“第七大洲”,在網上任何人隻需輕擊鼠標,便可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識。慕課則以一種知識集合的方式付諸實踐。這種基於互聯網平台、共享式的學習方式,讓知識的傳播變得簡易化和大眾化。可以說,慕課對於知識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正在逐漸消弭因貧富差距帶來的“知識鴻溝”。人們隻需擁有能夠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設備,便可如同置身象牙塔,共享並學習到一流的科學文化知識。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扶持,慕課在中國非但沒有落后於發達國家,反而在較短的時間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曾有人憂慮,來自國外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慕課課程,雖然一方面能夠傳播給我們以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在社會科學課程中夾帶“私貨”,宣揚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這種憂慮也很快被中國的教育者打消。據媒體報道,慕課正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個在一些人看起來頗為“枯燥”的學科變成了大學生選課平台上的“萬人迷”。據清華大學慕課網站“學堂在線”統計,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在該慕課平台的上課人數早已經雙雙突破萬人大關。當前,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可以借助慕課的知識分享形式,助力全人類向實現全面自由發展的理想邁出堅實的步伐。

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國家治理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