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公方彬:共產主義信仰的路徑在哪裡【2】

2016年07月01日08: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共產主義信仰的路徑在哪裡

第二,精神大廈建設的新思路

“此岸”問題解決了,“彼岸”問題如何解決仍然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必答題,因為人類始終要面對非人力所能改變的災難,始終要面對無法全部掌握的未知世界,“兩個始終”決定了要有一種安撫靈魂的東西。我們唯一的選擇是將民族文化基因與共產黨的政治目標相結合,將其中的高尚精神元素抽象化。在各種力量都無法拯救中國、各種道路都走不通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由此實現突破,這說明我們黨有其獨特的精神元素存在,二者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大同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結合。

因艱難性、曲折性和必要的犧牲而成就高尚性或神聖性,這就是人性中升華出來的神性。既然耶穌是因為拯救眾生的靈魂世界而被神聖化,那麼拯救現實社會中的人或集團,必定內含神聖性,因而成為精神歸宿。這是一個縱向上包含民族發展史、橫向上包括過程中生成的所有精神元素,因而包容度很高。一是“非革命和斗爭”無以獲得精神力量,而世界又在向“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進的困境得以化解﹔二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邏輯難免波及中國歷史文明,導致坐擁“唯一延續古文明”而難以讓精神世界厚重的困境得以化解﹔三是糾結於歷史的對錯,導致難以擺脫歷史羈絆且步履沉重的困境得以化解,由此輕裝上陣,推動中華民族以更矯健的步伐走向世界文明的頂峰﹔四是從此文明史或開拓史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史,而不再糾纏於哪個階段的追求是革命,哪個階段的精神史是非革命的和反革命的,我們進入積澱,而不是沖突﹔五是“左”“右”之爭的社會撕裂從此化解,真正做到“不以改革開放前30年否定改革開放后30年,也不以改革開放后30年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

第三,遵循精神大廈建設的一般規律

推動和實現一個民族、一個政治集團的精神升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精神大廈的建設注定是一項代際工程、百年工程,決不能急功近利。正緣於此,我們要有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諸多努力中,要特別強調把信仰品質注入生活方式,努力使信仰生活方式化。我們講西方是“小政府大社會”,社會有效運行很大程度上是靠非政府組織,而這個非政府組織中最重要的是教會,人們在那裡找到依靠和友愛。在這種情形下,生活方式中的宗教就開始影響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方法、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這一點,在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有深刻分析。那麼,我們以尋找和實現共產主義過程中所產生的高尚思想作為信仰,也是可以進入生活方式的。

最后,強調堅定信心很重要。以色列1948年建國,與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時間相近,他們通過不懈努力恢復了希伯來語,這說明執著和堅守就會創造奇跡。對於我們建立精神大廈的政黨和民族來講,隻要選擇正確,理論有突破,重構精神大廈的偉大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與我們黨都已到了呼喚重建精神大廈的時候了。

(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中國青年網絡智庫專家)

上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公方彬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