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石仲泉:“四個全面”與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發展

2016年06月24日15:49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四個全面”與黨和國家 歷史的新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了決戰決勝之時

標志著徹底改變國家貧困面貌進入新時段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繪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線圖,明確宣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習近平同志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今后5年黨和國家各項任務,歸結起來就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什麼是全面小康?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和要求作出科學界定。

首先,全面小康為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全面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就要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協調發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

其次,全面小康為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在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雖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樣的小康,但如果現有的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沒有明顯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讓人信服。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我們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

再次,全面小康為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能僅僅看作是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應該是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習近平同志對全面小康的上述說明,精准地揭示了全面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這對於在今后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勝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為什麼說現在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呢?因為要實現三個全面覆蓋,任務異常艱巨。黨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后,經過這些年的奮斗,現在到了向終點線沖刺的歷史時刻。習近平同志指出,脫貧工作,如果按過去30多年年均減貧600多萬人的速度計算,7000多萬人脫貧需要約11年,即到2025年才能實現目標。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難以按期完成任務。必須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脫貧。這就是說,要求比常規提前五年實現全部脫貧任務。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底線。既然如此,目前就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這也就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的發展,使黨和國家進入新時段。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標志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大潮已經歷了兩輪,每一輪都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龍頭帶動全面改革。第一輪是改革開放之初,撥亂反正,糾正過去“左”的錯誤,實行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改革,神州大地復蘇,經濟社會發展生機盎然,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第二輪是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決定實行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這一輪改革更深刻,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從未成功過的改革。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破天荒地成功了。我們國家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關鍵一招。

目前,國家的發展進入到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成為新一輪改革大潮階段,是因為:

第一,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具有異常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改革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於三十多年前。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強有力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

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還不完善,需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提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觀點。習近平同志指出: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有利於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而且“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有利於抑制消極腐敗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又是反腐治本的戰略性決策。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同過去相比空前拓展了。經過30多年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另一方面也積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在前進道路上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比如,經濟社會方面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再如,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方面的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問題較多,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部分群眾生活困難﹔還有黨政部門作風方面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等等。習近平同志指出:“除了深化改革,別無他途”,“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較大的改革舉措,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習近平同志說:“改革的進軍號已經吹響了”,全會決定形成的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也就是說,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段。

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和新舉措

標志著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時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的沉痛教訓,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針明確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重要任務。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許多新理念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的重要舉措。2015年12月,頒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如期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這實際上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基本建成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舉措,標志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段。

首先,在新中國60多年和十一屆三中全會30多年的歷史上,以中共中央全會名義專門討論依法治國問題是沒有先例的第一次。在這個決定中首次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位一體”建設的新觀點,其中190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被納入改革總任務。這是我們國家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段的重要標志。

其次,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內涵中也有許多第一次提出的創新思想。比如,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都靠這個總抓手來謀劃和推進。又如,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決定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樹立憲法權威。再如,要求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等。

再次,全會“決定”深刻說明了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一方面,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保障,與全面深化改革如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事業滾滾向前﹔另一方面,它又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一起,作為三大戰略舉措都是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它們一個都不能少。習近平同志指出:“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這樣空前地凸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標志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時段。

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和反腐倡廉的新成效

標志著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入新時段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斷加大力度全面從嚴治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堅韌不拔地進行反腐倡廉建設,取得了人民高度贊賞的滿意度。這標志著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入新時段。

第一,開展反對“四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三公”經費、樓堂館所、公款送禮、揮霍浪費、吃拿卡要、庸懶散拖等問題得到了有力整治。三年多來,橫掃陳垢積弊,激濁揚清,累計有超過14萬干部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被問責,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第二,開展反腐敗斗爭,“老虎”“蒼蠅”一起打,使多少年來一直遏制不住的腐敗現象多發高發勢頭第一次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這幾年來,黨中央以猛藥去苛、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利劍高懸,迅速查處,反腐敗斗爭取得的顯著成績,得到廣大老百姓堅決支持和熱烈擁護。

第三,提出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緊密結合,在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努力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實現了制度治黨建設大跨越。

關於以德治黨,習近平同志十分強調: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堅定理想信念煉就了‘金剛不壞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二是加強黨性修養教育,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不斷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三是加強“三嚴三實”教育,強調思想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要常抓不懈,長抓不鬆,永遠在路上。

關於依規治黨,習近平同志十分強調制度治黨,建設並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一是要求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體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制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三是強調要嚴明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出紀嚴於法、紀在法前,使所有黨員干部嚴格執行黨規黨紀、模范遵守法律法規。四是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明確了“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這項改革,有利於保証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是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的重大舉措。

三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化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先后出台30多項改革舉措﹔頒發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30多件重要黨內法規。這樣的制度改革和建設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中國夢而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一系列新戰略新政策新舉措,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略的把握,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探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將黨和國家的發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重要歷史時段。(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觀點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