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貴清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95年的光輝歷程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與時俱進,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黨和人民多年來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隻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者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就。期間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立足中國實際,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一以貫之地接力探索,成功開辟出了一條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是沿著這樣一條道路,當代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生產力水平提高,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國道路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在於解決了當代中國的發展問題。也就是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之后,根據自己的國情,開辟出一條實現自身發展的道路。中國道路之所以引起世界矚目,就在它是一條既符合當代中國發展實際和歷史文化傳統,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道路。無論任何人,隻要不抱有偏見,都會由衷地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點贊。
中國道路的成功充分証明,世界各國文明存在差異,但是沒有優劣之分。發展道路的選擇隻能以本國國情和實踐為依據,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國情,選擇適合本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世界上沒有固定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可供選擇,立足自己的國情,走適合本國實際的發展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走出了這樣一條道路,並且取得了成功。”
中國道路的成功,用生動而鮮活的實踐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成功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探索出一條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向世界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蓬勃的生命力。
中國道路的成功也深刻說明,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辟適合中國國情的強國富民之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事實証明,隻有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回答和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前進。
無論何種理論,必須同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蓬勃生機。黨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隻有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改革開放以來,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總結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創造性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新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釋,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發展思想,全面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步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我國實際出發,把握時代大趨勢,回答實踐新要求,順應人民新期待,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指明了奮斗方向﹔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提供了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等領域針對新的發展形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不斷總結新的實踐經驗,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黨的領導下確立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各個領域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制度體系,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也得到巨大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發揮離不開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各項具體制度體制,保障了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當代中國實際的有機結合,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正是在黨的領導下,這一制度的優越性得以充分發揮,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成功地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挑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同時,中國共產黨堅持以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把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斷改革和創新各項具體制度體制。這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離不開黨的領導。樹立制度自信一方面源於人們對制度的基本原則、價值目標的認同,另一方面取決於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提供的動力機制和保障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黨始終是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宗旨和原則規范著制度價值﹔黨的政策方針把握著制度走向﹔黨的執政能力影響著制度績效。正是因為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構建和運行體現了國家、社會和人民利益訴求的統一,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制度自信才有了扎實的根基。離開了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就無從談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必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作者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專題 |
· 觀點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