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公方彬:新網絡輿論觀的時代特征和深刻內涵在哪裡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6年06月02日14:26   來源:《黨建》雜志

原標題:公方彬:新網絡輿論觀的時代特征和深刻內涵在哪裡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輿論的重要講話對黨員領導干部正確認識網絡、形成正確網絡思維、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網絡輿論 網絡思維 網絡空間治理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讓人耳目一新的有關網絡輿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輿論的重要論述必將深刻影響黨員領導干部的價值觀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麼聯系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善於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不斷提高這項本領。”總書記還指出,“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台,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比如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領導干部怎樣做才能遵循執政規律、有效履行職責,領導干部怎樣才能形成網絡意識、走進網絡。尤其重要的是,網絡意識和走進網絡成為檢驗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是否堅持群眾路線的新標尺。

  我們黨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歷來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隻有和人民群眾同向同頻同步,才能言堅持群眾路線。“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是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現在,要實踐執政為民的思想,就必須適應時代特點,關注網絡民意與訴求。人民是主人,領導干部是公仆,要讓人民真正產生當家作主的感受,就要求領導干部親力親為,跟著民眾上網,這不僅僅是姿態問題,更是能否找到真實民意的問題,是立足點和價值觀問題。

  今日之世界已經網絡化,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地進入網絡空間,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遠離網絡。特別是中國已有7億網民,主流或主體人群已經在網上。群眾上了網,民意就上了網,社會情緒也會上網,輿論場也隨之移到網絡上。能不能做到有效引導,有沒有主導能力,直接反映出黨在網絡時代的執政能力,反映著領導干部的價值判斷,進而折射出我們黨是不是和能不能保有先進性與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輿論的重要論述必將深刻影響黨員領導干部的思維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總書記還明確要求,“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哪怕錯誤的批評,也要理性對待,因為“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麼准、說得那麼對”。

  這些觀點值得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高度關注,因為這既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反映,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的思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小問題沒人提醒,大問題無人批評,以致釀成大錯,正所謂‘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在與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知識分子有思想、有主見、有責任,願意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就工作和決策中的有關問題主動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歡迎他們提出批評。對來自知識分子的意見和批評,隻要出發點是好的,就要熱忱歡迎,對的就要積極採納。即使一些意見和批評有偏差,甚至不正確,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總書記的講話還從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提出:“人不是神仙,提意見、提批評不能要求百分之百正確。如果有的人提出的意見和批評不妥當或者是錯誤的,要開展充分的說理工作,引導他們端正認識、轉變觀點,而不要一下子就把人看死了,更不要回避他們、排斥他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多大的胸懷、有多大的包容度,就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毛澤東說“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鄧小平說“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這些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思想,都曾產生巨大的思想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講話中強調:“不是說隻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說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這種廓清內涵、厘定邊界式的思想闡發,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更具有廣泛的啟發意義。

  一段時間來,有的領導干部,一看到群眾批評之聲,或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新銳看法,就匆忙下結論,不分析討論,不啟發引領,而是直接“封殺”。這種“不講理”、“不寬容”的做法,不僅會扼殺網絡乃至社會的活力和創新力,甚至可能影響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擁護立場。有的領導干部因為懶政,再加上僵化觀念、慣性思維,認為掌握了公權力就可以改變一切,通過限制思想,鉗制言論,搞“抓辮子扣帽子打棍子”,這顯然是十分錯誤的。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輿論方面的重要論述所內含的方法論,以此為指導改變一些彌漫在網絡空間的僵化落后的觀念和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實現“網上網下要形成同心圓”。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這說明,包容寬容不是庸俗化,不是搞迎合網民那一套。不僅需要大力引導,而且需要正確有效引導。

  正是從這兩方面的內容闡述,從而強化了方法論意義,或者說更符合辯証法。不管是政黨的執政能力,還是領導干部的行政行為,都應當從習近平總書記富於方法論的網絡輿論新思想中獲得啟示,從而實現自我超越。

  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輿論的重要論述必將大力推動網民與網管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步入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麼事也辦不成”,“如果弄成那樣一個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國家利益”。這些內容點出了網絡空間存在的問題和亟待改善的現象,其中包含了對廣大網民的期待,以及對網信部門的要求。

  相對而言,中國的網絡現狀要比西方的更復雜。互聯網出現之前,中國普通民眾發聲渠道有限,一旦進入“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夠到網上發聲,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甚至是發泄欲望也被激發出來,所以出現了網絡輿論的“山呼海嘯”。

  人人都可以發聲,這是社會的進步,有利於民眾在自主活動中成熟起來。但也應當看到,由於不理性而導致目前較為嚴重的網絡“暴民”現象,任其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會要求“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

  要解決網絡世界的亂象,重要的是網民走向理性和成熟。怎樣才算理性和成熟?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規律、遵守法律,正確看待社會上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而不能情緒化、極端化。而共產黨員在網上發聲必須符合黨章黨規要求,不能把自己視為普通網民。

  除了網民應當承擔起的責任,管理者的引導也必不可少。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社會和諧也是一種腐蝕劑,必須依法加強管理和治理。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網信部門應當承擔起、也必須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網信部門工作在網絡輿論第一線,肩負著正確解讀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的責任。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引導民眾,凝聚正能量的效力﹔另一方面是網信部門有責任把網絡民意上達中央,為中央科學決策提供支持,是否能有效獲取網絡民意,直接影響著中央決策的科學有效度。同時,還要強化對網上一些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管。

  總之,要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網絡輿論的重要講話,更加深刻感知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做到與時代同行、與文明同行。

  參考文獻:

  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4月26日。

(作者系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推薦閱讀:


習總書記東北調研三大意義 為地區發展"找路子 謀方法" 

習近平強調“三個體現”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謀思路

鐘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

李拓:科學認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與文明擔當

楊正位:以傳統文化的“中道”智慧推動經濟學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公方彬專欄
· 《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