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通篇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綱領性文獻。其中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兩個不可替代”思想,深入把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深刻闡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地位、作用,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凝結著我們黨對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殷切期盼。深入理解這一重要思想,對於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個不可替代”思想深入掌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進一步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兩個不可替代”思想深刻揭示出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深化了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認識。
首先,在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實現各項既定目標上,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出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和緊密的內在聯系。自然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掌握自然界的運行規律,通過自然科學和技術來控制和支配自然力。但自然科學成果要進入生產過程,必須通過人們的社會結合和社會交往,通過勞動的組織和管理。這些社會運行規律,恰恰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狀況不僅影響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而且影響到知識形態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物質的現實生產力的程度。換句話來講,沒有哲學社會科學的支撐,自然科學無法獨立發揮作用。在各個層次上,大到國家、小到企業的發展道路、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組織制度、組織管理等等的設計與實施,都要運用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對於人類社會總體及各領域的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處理等,也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認識論、方法論和知識的支撐。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持和完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關鍵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筑牢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上,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人與人的關系、人類社會現象和人類的精神現象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在一定意義上說,哲學社會科學是在人們的頭腦裡搞建設,並樹立起社會主流的世界觀、價值觀。如果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成功,就能把人們緊緊團結起來,為了共同理想而奮斗﹔如果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失敗,則會使社會成為一盤散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並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兩個不可替代”思想進一步闡明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肯定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必將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設力度必會加大,哲學社會科學的訓練培養教育體系、學術評價體系、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必將完善,這必將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以強大動力,開啟一個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新時代。
“兩個不可替代”思想展現出世界文明史和中華文明史的恢弘視角,得出了一系列科學認識和科學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兩個不可替代”思想是在總結世界文明史和中華文明史的基礎上得出的。總書記在講話中回顧了世界和我國發展的大歷史,歷數了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以這樣一個寬廣恢弘的視角觀察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得出一系列科學認識和科學結論。
首先,從世界文明發展史看,思想上層建筑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基礎發揮著巨大的反作用。以至於“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這一方面說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哲學社會科學是時代的產物,是思考和研究當時當地社會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結果。同時,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是一個吸收前人思想並推陳出新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在創立中就大量吸收借鑒了前人創造的成果。這啟示我們,今天發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也要吸收借鑒一切有益成果,同時一定要堅持老祖宗不能丟,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其次,從中華文明史看,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還有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都可以作為今天發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借鑒。比如,關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於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於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關於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等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豐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有益啟發。中華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我們所說的“中國特色”,既是指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也包含了中華優秀文化所富有的獨特魅力。
第三,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當代中國找到的通向真理的正確道路。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然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兩個不可替代”思想明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時代課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使命更加光榮
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源於不可替代的研究成果。在全面小康沖刺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期和轉型發展關鍵期,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問題和挑戰的艱巨性、獨特性意味著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有更大作為。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努力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比如,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等等方面,都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提供規律認識、提供理論支撐、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為理論創造、思想勃發、大家輩出提供了根本前提和廣闊空間。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不負黨和人民重托,無愧這個偉大時代。(作者系人民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