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許耀桐:中國民主政治理論的思想者

2016年05月23日16:1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人物簡介】 許耀桐,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行政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政治學教研部以及科研部原主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科技部發展戰略咨詢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88至1989年,任湖北省中青年政治學研究會副會長。1991至1992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政府系作高級訪問學者。1997年起,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副會長。1998年起,任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學術顧問。2001年起,任中國政治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2002年起,任北京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會長。學術研究范圍集中在政治學原理和方法、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政治文明與民主政治發展等方面。出版有《政治文明建設與民主政治發展》《西方政治學史》《政治學》《中國基本政治制度》《中國政治新特征研究》《依法治國與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總論》(待出)等20余部著作、教材﹔發表論文及文章400余篇。

民主政治研究20年,我的心得與體會

1996年,我在華中師范大學工作多年之后,調入國家行政學院。時光飛逝,如今已整整過去20年了。國家行政學院十分重視政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2000年至2001年時組建了政治學教研部,本人有幸成為政治學教研部的首任主任。學院賦予這樣的任務和職務,我必須努力地進行政治學理論的學習和探索。

政治學研究領域寬廣,20年來,除了編著《政治學》《西方政治學史》《中國基本政治制度》等教學所需要的教材外,我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民主政治研究。這是因為,鄧小平明確指出,“中國有著長達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歷史,沒有什麼民主傳統可言,現在要實現現代化,必須走向民主化”,“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由此可見,研究民主政治,堪稱當代中國政治學的第一課題。2000年和2002年,我分別在《桂海論叢》《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發表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發展和啟示》和《論我國的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闡述了研究觀點。我把民主政治作為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提出要著重研究政黨民主、基層民主和公民權利等內容,要研究民主的發展進程,並把“民主化”列為政治現代化的十大目標之首。

關於民主發展問題,我側重從研究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著手,闡明社會主義發展民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民主是社會主義固有的東西》一文中,梳理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民主就是社會主義的論斷,及民主在實踐中發展的來龍去脈,揭示了馬克思、恩格斯把民主視為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基本特征,指出社會主義應該致力於民主的發展和完善,這是天經地義的一件大事。

中國的民主究竟怎樣發展,我注意到了必須以政黨的黨內民主帶動社會的人民民主。我在《學習時報》發表的《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文章作了這樣的分析: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首先提出了“黨內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即社會民主、人民民主)的概念。十月革命后共產黨執掌政權,列寧更加強調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他指出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之后,同時面臨著發展雙重民主的任務。但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相比,不能不是重中之重,必須先行一步。在黨內實行民主,通過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實行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動,是當代中國發展民主的一條切實可行之路。因為共產黨的組織和黨員思想水平高,又有專門的組織訓練,在黨內先開展民主建設,比直截了當地在社會開展人民民主容易規避風險和失誤。這說明,執政的共產黨帶頭實行黨內民主至關重要,沒有黨內民主,人民民主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限制﹔而黨內民主發展好了,可以更好地帶動人民民主發展,避免出現民主失控和混亂的局面。圍繞著黨內民主,我陸續撰寫發表了《政黨黨內民主與馬克思主義主張》《黨內民主最為重要》《黨內民主是執政黨的生命線》《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發展》《黨的八大和黨內民主》《關於發展黨內民主防范風險問題研究》《當前黨內民主發展的八條路徑》等系列文章,比較清楚地論述了什麼是黨內民主、怎樣開展黨內民主。

既然黨內民主如此重要,那麼搞好黨內民主的關鍵和重點在哪裡呢?我的認識是“一關鍵、三重點”。“一關鍵”就是,民主集中制是關鍵,必須理解好並執行好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和制度。我所寫的《民主集中制新論》《民主集中制:要素解析》《民主集中制與民主制關系辯証》《關於民主集中制實質問題的探討》《民主集中制的制度結構與轉型調適》《民主集中制在中國的創新發展》《鄧小平對民主集中制的理論貢獻》等文章,形成一些與已有研究成果不同的新認識和新見解,著重闡明了關於民主集中制的三個新觀點。一是考察了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政黨的組織制度形成發展與轉變演進的過程,指出經歷了從集中制到民主制,再到以集中制為主的民主集中制,最后到實質是民主制的民主集中制。二是民主集中制是列寧創制的共產黨的新型組織原則和制度。列寧創制的民主集中制,是對原來完全的集中制的修正,是在集中制的組織體系中加入了民主制的重要部分。三是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做出了創新性的發展,這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為民主集中制確定了一個科學的、准確的定義,即表述為“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使“民主”和“集中”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完整地理解、掌握民主集中制,必須把握“兩個過程”,即“民主的過程”和“集中的過程”﹔以及 “四個要素”,即“民主”“集中”“指導”“相結合”。要從“兩個過程”運行的角度,認真分析“民主”“集中”“指導”“相結合”的基本涵義﹔第二,民主集中制不再是兩個制度、而是一個制度,即是一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它有著相互統一的兩個過程,就是民主的過程和集中的過程相統一﹔第三,民主集中制的實質在於民主,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說到底是對大多數人的民主權利的尊重,這樣的“集中”體現的當然是民主,也隻能是民主。

“三重點”就是,實行黨內選舉、黨務公開、黨內監督的三個重點。為此,我寫了《黨內選舉論》《黨務公開論》和《黨內監督論》三論。《黨內選舉論》指出,黨內選舉充分體現了政黨的民主性質。首先,保証了黨的各級機構按民主制組織起來,各級干部都經由民主選舉產生﹔其次,通過選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破除和拒絕黨的領導職務的終身制﹔第三,實行黨內選舉必須適合具體的國情和黨情,創建黨內選舉科學的、可行的制度機制。具體包括五大方面,即:選舉工作委員會制度、候選人提名和遴選機制、候選人競選制度、差額選舉和秘密投票規則、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制度。《黨務公開論》指出,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善、運作協調和監督有力的制度機制,主要包含黨務公開的相關制度,黨務公開的貫徹執行和落實、監督﹔必須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辦好黨報黨刊和黨建網站、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建立健全黨內事務聽証咨詢、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等制度。《黨內監督論》指出,黨內監督是黨在自身的組織架構內部,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依據黨章和黨的紀律規矩,相互間檢查是否遵紀守規的工作方式和活動方式。通過黨內監督,才能保証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違背黨的紀律規矩,並對違反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置。“三論”為黨內民主的發展,作出富有新意的論述。

應該強調的是,中國的民主,是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嶄新民主模式,要求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我在《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一文中指出,這樣的民主在強調選舉、監督的同時,更側重於決策、管理等方面的國家治理和突出有效治理。因此,近年來我把對民主政治的研究延伸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領域,發表了關於國家治理的十余篇文章,形成了研究民主政治的新成果。我新近撰著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總論》一書(即將出版),作了這樣的闡述:現代化表現為“十二化”,即生產力的機械化、信息化、科技化﹔經濟交往關系的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城鎮化、知識化﹔國家治理方面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多元化。而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四化”,其中的民主化雖然是至關重要的,但同時還需要法治化、制度化、多元化,國家治理才更有章法、更富有效率,民主政治才能落到實處。

我希望能以這樣的研究,助推民主政治的發展。我相信,民主政治的發展,終將打造中國為強盛之國。

來源: 《人民論壇》2016年5月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許耀桐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