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鄭劍:正確把握“三勢” 堅定決勝信心

2016年05月10日18:4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2016年是這一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決勝階段需要實干,需要信心。然而,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有的同志定力不足、顧慮重重,信心不足、歧見紛起。排除干擾,堅定信心,成為一個現實問題。信心來自哪裡?來自理想信念和責任意識,更來自對客觀實際的正確把握。堅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信心,需要我們正確把握“三勢”,就是我國當前面臨形勢、未來變化趨勢、長遠發展大勢。

正確把握當前面臨形勢

現實是人們前進的基點、起點和立足點。從實際出發,從現實出發,是我們制定政策、決定取舍的根本依據。今天堅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信心,首先需要正確把握我國當前面臨的形勢。正確把握形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堅持客觀、全面、冷靜的態度。

正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必須承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是影響人們認識和心態的最大因素。這並不奇怪。因為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經濟形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他方面的形勢,進而影響著人們的認識和心態。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增速變化,由前些年幾乎是兩位數的年均增長率變為7%左右。前后對比,有的同志感到看不清楚,認為經濟出了問題,並由此產生某種疑慮和憂慮。其實,這是不全面的、不必要的。其一,7%左右的速度並不低。從同期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情況看,這個增速甚至是很高的。據許多國內外權威機構統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的經濟年均增速為2%左右,歐盟陰晴不定,有增長的國家增長率不過百分之一二,有的還是負增長,日本不超過1%,主要新興市場國家高的不過5%左右,更多的是低速增長。所以,有的同志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低了,是縱向比較的結果,是孤立看問題的結果。其二,亮點不少。且不說就業增長超過預期、結構調整和優化加快推進、新的增長點正在孕育,僅僅是網絡經濟的爆炸式增長就足以令人目眩。這些亮點必將為今后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支撐。其三,這有利於我們把握主動權。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已經引起經濟內部結構的失衡和經濟與資源、環境等方面關系的緊張,潛藏著風險和隱患,越來越不可持續。增速適當下來一些,有利於解決矛盾和問題,有利於把握主動權。其四,這並沒有嚴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穩定大局。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具有必然性,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同時,由於大國經濟的特點和多年積累的基礎,我國經濟的潛力、韌性、回旋余地很大,幾乎不存在“塌下去”的可能。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所以,那種消極悲觀的論調,是不全面、不正確的。當主觀和客觀不一致或相沖突的情況下,是削足適履還是順勢而為?顯然是后者,用客觀校正主觀,讓主觀符合客觀。

正確把握當前政治及其他方面形勢。形勢不只是經濟形勢,還有政治以及其他方面形勢。隻看一種形勢,不看其他形勢,不全面,也看不清。與經濟形勢直接相關、對經濟形勢影響最大的,首先是政治形勢。我國經濟發展呈現當前的形勢,當然與政治有關。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適應實踐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加強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政治生態、黨風政風、社會風氣有了很大好轉,人民群眾普遍歡迎,國際社會高度贊譽。這是我們寶貴的成果和希望的效果,因為政治清明本來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從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看,這當然會對經濟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隻能是好的、正面的,必將為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和經驗表明,沒有好的政治生態、好的社會風氣,經濟發展很難有持續的動力,人民生活很難有較高的質量。從這個角度看,那種認為經濟下行是由於加強作風建設和開展反腐敗斗爭甚至狠剎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之風造成的,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甚至是故意曲解的。還要看到,除了政治形勢,還有其他方面的形勢,比如改革進入深水區和國家治理方式轉變、社會心理變化帶來社會形勢變化等等,這些都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大局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

正確把握當前世界形勢。隨著我國不斷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中國與各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中國形勢與外部形勢、世界形勢彼此關聯、彼此交織。正確把握我國當前形勢,離不開正確把握當前世界形勢。當前世界形勢如何?這就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概括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發展中國家群體力量繼續增強,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同時,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關系復雜變化,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這樣一種形勢必然對我國帶來相應的影響,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總體來看,世界形勢好壞並存,但並不是天下大亂,也不會再壞到哪裡。因此,中央一再強調: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

正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

客觀世界總是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形勢本身就包含著運動變化的意思。有人這樣解釋:形勢形勢,“形”是已見的“勢”,“勢”是將來的“形”。形勢的動態展開,就是趨勢。對形勢,我們不能靜止地看,而應發展地看,根據其蘊含的變化要素研判預測它的走向、走勢即趨勢。我國當前形勢的未來走向、走勢是什麼?應當怎樣把握?

兩種“前途”。從哲學上講,事物的發展或運動變化無非有三種情況:變好、變壞、不變。不過,這是就單個事物或事物的整體而言的,社會有機體的情形則要復雜得多。從世界各國當前的形勢看,大概就會是這三種情況,有的會變得好些,有的會越發糟糕,有的會變化不大。但就我國來看,可能隻有兩種情況:要麼更好,要麼更糟。因為我國正處於巨大深刻的變革之中,我國的發展是一種追趕型的發展,而且處於高位運行狀態——這就猶如位於上升斜坡而且坡度不小的物體,要靜止不動是很困難的,一般是要麼上升,要麼下降。所以,我國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今后一個時期可能出現兩種“前途”:一種是變得更壞,主要是經濟下行繼續一段時間,影響人們的獲得感,加重部分人的擔憂﹔一種是變得更好,經濟平穩發展、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效果更多顯現,政治生態、黨風政風、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人們從實踐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的正確性科學性,滿懷信心、意氣風發地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工作和戰斗中。我們要努力爭取好的“前途”,堅決避免壞的“前途”。

兩種因素。經濟社會的發展,無非取決於兩種因素,一是客觀因素,一是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是事物內部的力量,它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主觀因素是人的力量,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其發揮程度。主觀因素受客觀因素制約,客觀因素又可以為主觀因素所改變。我們要爭取經濟社會發展好的“前途”,就要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制定實施正確的方針政策和進行扎實有效的工作,使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經濟新常態的特殊情況下,這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選擇。事實上,近些年來我國發展包括經濟發展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就是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應對、頑強奮斗的結果。正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的:“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台階。也正因為如此,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體走勢將是向好。當然,這種向好不會自動實現,仍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就像一輛快速前行的列車,發動機暫時熄火,靠著慣性也可以跑一段,但最終必然會停下來。所以,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為我國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兩種變量。如前所述,如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中國發生的事會影響世界,世界發生的事會影響中國。尤其是2015年,我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積極參與國際重大事務,“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朋友圈”越來越大,實際上已經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心。在這種新的情勢下,中國和世界相互影響的全面性和隨機性進一步增強。我們必須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密切關注外部環境和世界形勢的重大變化。同樣如前所述,總的看,世界形勢不會發生突然性的重大變化,總體上於我有利,但有兩個變量會對我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一是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集中爆發,進一步拖累和危及世界經濟與和平穩定﹔二是一些西方國家加大對我國的遏制力度,因其國內局勢的變化和政治的需要,採取某種極端的做法。對此,我們必須時刻注意、高度警惕。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決心始終堅定不移。越是這樣,越是需要我們在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同時,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協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特別是經濟治理,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特別是新型大國關系,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特別是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從而有效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展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正確把握長遠發展大勢

馬克思說,要了解一個限定的歷史時期,必須跳出它的局限,把它與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歷史長河不絕如縷,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世界也好,中國也好,必然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冷戰結束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人類社會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國發展是世界發展的一部分,是重大亮點,是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強大力量,所以我們說“時和勢在我們一邊”。從長遠發展大勢來看,不僅“時和勢在我們一邊”,而且“命和運也在我們一邊”。

中華文化必將興盛。“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民族何以能夠綿延屹立5000年?根本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維系著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不僅源遠流長、燦爛輝煌,而且獨具特色、極具韌性。對於中華文化的特點,“前人之述備矣”。歷史上中華文化歷經兵燹水火、大災大難卻綿延不絕、愈發深厚,今后更不大可能發生斷裂和耗散。令人欣喜的是,在當今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下,在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相互激蕩中,中華文化再一次顯現出優長優勢和寶貴價值。對此,就連西方國家的一些文化大家也表示肯定,認為中華文化將為解決當今世界存在的嚴重問題和人類社會的前途命運提供極有價值的幫助。中華文化本來就具有強大生命力,再經過我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生命力必將更加強大、影響力必將極大增強。中華文化繁榮興盛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相輔相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必將推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講自信和信心,從更深沉更久遠的維度看,就在於我們擁有偉大的中華文化。

社會主義方興未艾。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正在著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顧當今世界,各國的制度模式主要是兩種,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已有400來年的歷史,在長期發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也是許多國家選擇資本主義的原因。但是,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一路通暢、光鮮光彩的,而是充滿野蠻血腥、剝奪掠奪。雖然目前資本主義還佔據某種優勢,但已經顯現出疲態和病態。雖然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出現還不到100年,但社會主義思想的產生卻已有500年。為什麼社會主義源頭很長?就是因為它代表著人類的美好願望。毋庸諱言,10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遭遇重大曲折,特別是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以后陷入某種低谷,但根本沒有像某些人所說或者希望的那樣“終結”了、“失敗”了,而是在中國大地上、以一種嶄新的形式頑強發展壯大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其巨大的發展成就和光明的發展前景,証明了社會主義的活力、潛力、生命力,証明了社會主義不僅沒有消失,而是方興未艾。社會主義並不是要離開人類文明的大道,而是要在競爭和比較中贏得優勢、體現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不是僵化封閉的,而是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阻擋。

中國人民富有創造。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是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也是人口眾多的國家,13億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經過近代以來的歷史磨礪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洗禮,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鳳凰涅槃般的巨大變化,中華民族固有的創造性和創造力空前地迸發出來,創造了中國奇跡。縱然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風險和挑戰,隻要全國各族人民“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就沒有解決不了、戰勝不了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

  推薦新聞:


習總書記談“網信工作”為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繪制明晰路線圖

習近平提文物保護16字方針 展現共產黨人歷史自覺文化自信

習近平指導“兩學一做”為何特別強調“問題導向”

習近平"三個著力"促湘發展 打贏供給側改革這場"硬仗"

習近平講話釋放重要信號:提振非公經濟 定調政商關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