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良敏
這個春天不尋常,暴雪、冰雹等極端氣候時常光顧。全球氣候異常,世界經濟亦如此。不過,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數據,給市場帶來一絲春天的暖意。
有一組數字格外受到關注:GDP同比增長6.7%﹔CPI同比上漲2.1%,其中2、3月均為2.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7%,累計增速一年以來首次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比1-2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5.9%,而3月份同比增長8.6%,出口大增18.7%﹔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8%,是去年6月份以來首次月度正增長﹔3月份制造業PMI為50.2%,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3月份PPI同比下降5.2%,環比上漲0.3%。
對此,“超出預期、開局向好”成為市場主流評價。從經濟增速看,雖然還在下滑,但在預期的6.5%-7%的區間內,而且在國際范圍內仍屬較高水平。根據有關預測,今年一季度美國的GDP增速為2.2%,歐元區為1.4%,日本則為-0.1%。而在數據發布前的4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調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2個百分點,但同時調高中國經濟全年增長預期0.2個百分點。
就增速而言,在世界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形下,能保持增速平穩、波動不大已屬不易。盡管有專家認為“目前並不是轉折性變化,甚至仍處於通縮狀態”,但幾個關鍵指標出現明顯好轉確實傳達出一些積極信號。一是投資出現明顯增長,累計增速一年以來首次回升,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41.1%,為2010年以來月度最高值。尤其是一直被看重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2%,比上年全年加快5.2個百分點,比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9.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4.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大幅增長,分別同比增長33.1%、54.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35.6%、60.3%。二是3月份制造業PMI 為50.2%,是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2月份上升1.1個百分點,也略高於去年同期水平﹔PPI雖然繼續下降但環比在上漲,這表明企業信心在恢復,預期向好。三是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同比增長4.8%,是去年6月份以來首次月度正增長,有利潤是企業效益提高的標志,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利潤的增長才是真正危險的。四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增速高於第二產業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9.4個百分點。這是產業結構、增長質量繼續優化的表現。五是財政收入增速回升。前兩個月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3%,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為去年1月份以來最快增速,地方財政收入甚至實現兩位數增長。在不斷進行結構性減稅、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出現這種變化,同樣意味著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看經濟,不能光看速度,更要看結構優化和質量與效益的提升,這是促進經濟轉型必須堅定追求的目標。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所說,“我們以前盯著GDP增速,因為在工業化上升時期,積累財富是第一位的。現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后,看經濟增長隻看增速遠遠不夠,一定要看增長結構性的變化,看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和增長質量,這樣才能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大勢。”從既定目標來說,全面建成小康必須有一定速度作保証,有底線要求。但是,發展是動態的,要求是不斷提高的,任務更艱巨。因此,必須在確保一定增速的前提下,實現更有效率、更高質量和效益的增長,使得經濟更具韌性。
韌性,就是有彈性,伸縮能力強,遇折不斷。對於當前經濟而言,韌性主要表現在對速度下行的容忍度高,對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耐受力強,對外部環境的沖擊抗壓力好。“高、強、好”,構成經濟韌性的最重要特征,其本質是質量優、底子厚。隻有增強韌性,才能保証經濟的穩中有進,避免大起大落。
增強經濟的韌性,需要不斷優化結構。適應新潮流,把握新趨勢,加大創新力度,切實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增加科技含量,讓經濟“纖維”更密,“筋骨”更強健,“軀干”更結實。而真正實現創新驅動,需要激發創新活力,提高創新能力,體制機制創新是根本保障。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十分急迫。
期待全社會創新高潮到來,為經濟增長注入更多養料,使之更柔、更韌、更強。
相關專題 |
· 《中國發展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