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吳忠民:民眾期望值的合理邊界不宜越過

2016年04月27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民眾期望值的合理邊界不宜越過

  所謂民眾期望值,主要是指民眾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期待,民眾在某種情形下比較普遍地希望某種事情的發生,比較普遍地希望某種目標的實現。

  民眾期望值實際上是民眾基於特定歷史和現實環境而形成的某種普遍且重要的目標,事關民眾的希望和可能的未來前景。民眾期望值對於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具有不可替代、十分重要的意義。民眾期望值本身如若恰當合理,而且又能夠得到恰當合理滿足的話,則會形成有效的社會整合力量,助推社會安全運行,並且會形成一種有效的動力,助推社會健康發展。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民眾期望值都是恰當合理的。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民眾期望值會呈現出某種程度不同的不恰當不合理的情狀。重要的是,民眾期望值如若超出恰當合理的邊界,則不僅不可能得到必要的滿足,而且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力量,損害或是扭曲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進一步看,民眾期望值如若嚴重越出恰當合理的邊界,同時又是十分強烈,則會形成嚴重的社會負面效應。

  顯然,民眾期望值本身以及滿足狀況的如何,是影響社會能否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變數。相應的,弄清民眾期望值的合理邊界,進而滿足民眾恰當合理的期望值,是有效維護社會安全運行和有效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大致的看,民眾期望值恰當合理的邊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眾期望值不能過於脫離社會經濟的實際發展狀況。民眾期望值固然是產生於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問題在於,正如同其他精神因素一樣,民眾期望值也有著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在同樣水准的經濟基礎之上,民眾期望值可以包括某些不盡相同的“應然”或是“理想”的成分。而這些“應然”或是“理想”的成分卻會成為民眾某種真實的追求目標。於是,這就造成了問題的復雜性:一方面,民眾期望值的實現必須基於這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就總體狀況來說,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財政能力狀況的如何是民眾期望值能否得以滿足的基礎物質條件,制度基礎的如何則決定著民眾期望值的形成是否擁有起碼的制度支撐。一旦缺少這樣一些基礎條件,民眾期望值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不可能得以實現。另一方面,民眾期望值有時卻會脫離一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而真實地存在著。

  這種復雜情形便造成如是情狀,即:一個社會當中民眾的某種期望值雖然由於過於脫離時代的實際發展水准,缺乏必要的基礎而無法得以實現,成為一種不恰當合理的民眾期望值,但是卻由於擁有著“民意”基礎而真實地存在著。於是,這種民眾期望值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社會負面效應。而且,一個社會的實際發展水准與民眾期望值兩者之間的差距越大,不恰當合理的民眾期望值所帶來的社會負面效應就越大。

  二是民眾期望值應當呈逐漸增長的情狀。民眾期望值並非恆定不變的現象。作為現實狀況的反映和未來前景的期望,民眾期望值理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提升。民眾期望值如若長期沒有變化,很有可能是這個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停滯的情形,或者是這個社會本身可能長期存在著某種壓抑民眾需求的嚴重問題。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隻能以相對較低的、卻是“正常”的增長指數這樣一個幅度而逐漸發展,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當中不可能出現爆發性增長的情形,因而就正常情形而言,民眾期望值的提升理應也是一個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而逐漸提升的過程。

  但問題在於,在某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受種種因素的影響,民眾期望值有時卻是以相對較大的增長幅度提升,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成果,盡快享受到更高水准更多數量的福利。換言之,在某個特殊的條件下,民眾期望值甚至會以某種爆發式指數性增長的幅度進行擴張。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的人群,都存在著人性當中共同的潛在弱點,這就是希望自身利益迅速最大化,而且這種最大化的利益最好是輕鬆地得到。這種共同弱點,是民眾期望值容易迅速高企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一個社會的轉型期,這種情形更是相對比較明顯。比如,在中國急劇轉型期,對外開放使得發達國家高水准的物質生活對國人產生了種種示范效應,國內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社會成員的生活狀態也對其他群體成員的生活期望值產生了多種“誘惑”效應,社會各個群體相互間的期望值也往往處在一種相互感染,相互催生的狀態當中,同時,整個社會利益結構的大幅度調整使得社會風險因素以及不確定性因素的日益增多。凡此種種,使得社會焦慮、社會浮躁現象迅速彌漫,進而大幅度大面積地提升了民眾期望值。

  三是民眾期望值的滿足必須建立在普遍的自治性努力的基礎之上。與傳統社會迥異,在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成員主要是通過自治性的因素如個人成就、自身努力、職業技能、教育程度等因素,而不是主要依靠先賦性的因素如出身、種族、性別等,方能獲得應有的社會位置。由於自治性努力是現代社會當中大多數社會成員普遍認可的行為取向,因而,在常態或“正常”情形下,大多數社會成員在自治性努力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期望均值,便構成了民眾期望值。

  建立在社會成員普遍自治性努力基礎之上的民眾期望值是一個社會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由於自致性努力者必須基於現實狀況進行選擇和努力,必須偏於理性,方能如願,因而,就總體而言,在這種情形下形成的民眾期望值相對真實踏實,很難虛化膨脹。顯然,這樣的民眾期望值同可預期的社會發展目標兩者之間是吻合的,能夠產生廣泛而持續的社會需求,進而能夠有效推動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和社會的持續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受種種歷史及現實因素的影響,民眾期望值與自治性努力兩者有時也會出現脫節的情形。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平均主義現象。平均主義者試圖通過當然的人均一份的方式來獲取人人相似的社會位置。無疑,平均主義是一種不公正的先賦性現象,其本質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它所反對的,是社會成員通過自治性努力獲取合理差異化的社會位置。顯然,基於平均主義,必然會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剝奪,即:不勞動或勞動不努力的社會成員對勞動或努力勞動的社會成員的勞動成果進行剝奪。這種做法勢必會引發種種社會矛盾,並嚴重損害一個社會的發展活力。

  四是滿足民眾期望值的重點應放在民眾基礎需求的層面。民眾期望值的內容包括多個方面,千差萬別:既有物質層面需求和精神層面需求之分,有相對較高層面內容和基礎層面內容之分,有長遠目標內容和短期目標內容之分,也有輕重緩急之分。顯然,在一個具體的歷史階段當中,經濟水准和制度水平都是相對有限的,任何一個社會對於民眾期望值的所有內容都不可能全方位地予以滿足解決。

  有鑒於此,在民眾期望值各種內容當中,應當選擇一個恰當合理層面的內容予以重點滿足和解決,以期將滿足民眾期望值的積極邊際效應最大化。就此而言,有必要將恰當合理的民眾期望值定位於民眾普遍關注的基礎需求層面的內容,而並非相對較高需求層面的內容。換言之,恰當合理的民眾期望值重點應放在“雪中送炭”的需求層面,而不是“錦上添花”的需求層面。原因很簡單。隻有從基礎需求層面著手,方能真正解決每個時代民眾所面臨的真正迫切的需求問題,而且能夠為民眾其他層面期望值的滿足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再者,從操作意義上看,這種做法具有現實可行性。比如,在中國現階段,民眾期望值盡管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但其中最為重要和基礎的內容無疑是基本民生方面的需求。從大概率的角度看,如能將基本民生問題解決好,中國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就能夠得到保障,進而為其他方面恰當合理的民眾期望值的實現打下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

  正因為民眾期望值如此之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解決好這一問題。就此而言,要特別注意做好兩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應當持續、梯度、穩步地改善民生。民生問題是民眾期望值當中最為基礎性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民生問題解決得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民眾期望值總體上的合理與否。改善民生的關鍵在於,基於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遵循改善民生問題宜多用加法慎用減法的特有規律,採用小步幅卻是持續推進的路徑推動民生的改善。另一方面,應當以法治精神妥善解決民眾期望值問題。法治精神的要義在於,在解決各個群體利益訴求時,必須一碗水端平,以維護每個社會成員的合理利益為基本立足點。我們固然不能以少數人的不合理利益來損害多數人的合理利益,但同樣應當注意的是,也不能以大多數人的不合理利益為借口來損害少數人的合理利益。否則,從長遠看,大多數人合理利益的保護也會面臨著不確定的前景。(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吳忠民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