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彰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有機統一

蘇長和:在國際比較中增強中國理論自信

2016年04月25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及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與實踐的關注持續升溫。這一動向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已從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深入到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如何在國際比較中認識和闡發中國理論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地位與價值,成為我國思想理論界的重要使命。

  科學的治國理論應在比較和會通中形成自身特色

  人類各種文明形態在發展進程中面對共同或相似的問題,由此積累了許多處理共性問題的智慧和經驗。例如,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與我國一樣面臨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而在不同國家促進發展的實踐中,會出現理論表達上的同名異義或同義異名現象。所謂同名異義,如民主政治,名相同,但其實質含義在不同國家的政治建設中有所不同﹔所謂同義異名,如世界上很多執政黨治國理政的任務和目標大體上是接近的,但相關政治理論詞匯並不完全一樣。

  一般來說,同名異義和同義異名現象會阻礙理論交流、對話和溝通。如果沉湎於求異,往往難以在會通中掌握認識提升的要領。但如果從共通的角度對與自身相關的主要理論進行比較,善於發現各種理論之間的互通性,就有助於在開放和交流中汲取對自己有益的理論成果,不斷增強自身解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理論愈能在比較和會通中認識同名異義與同義異名現象,就會愈加堅定用自己的概念、范疇、方法來表達主張的信心。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理論既沒有陷入“全盤西化”的困境,也沒有簡單地排斥西方理論。它科學把握不同理論之間同名異義與同義異名的辯証關系,在開放中保持整體向前的態勢,在汲取、互鑒與會通中不斷實現自身的豐富和完善,並形成了特有的概念、范疇、表述和解釋體系。

  中國理論彰顯了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有機統一

  從國際視野看中國理論,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有機統一是其鮮明特質。中國理論與其他國家的治國理政理論之間既存在共通性,又存在不可共通性,因為任何國家的治國理政理論都來源並扎根於其獨特的實踐。中國理論在回答人類面臨的一些基礎性問題以及本國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具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但應指出,強調中國理論的特色和風格,絕不像有些外國學者所說的,是要將其作為“例外主義”理論。“例外主義”具有排他含義,用它形容中國理論是不恰當的。中國理論的風格既不排他也不排外,而是重視在學習、互鑒、兼容中保持向前發展的活力。這為其他國家和民族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治國理政理論提供了新的參考系。

  中國理論由政黨建設理論、政治經濟學理論、民主政治理論、文化文藝理論、社會治理理論、外交理論等相對獨立但又邏輯自洽的部分組成,擁有自己的概念體系、表述體系、方法體系和解釋體系。中國共產黨建設理論既吸收世界政黨建設理論的先進成果,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研究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從歷史、文化、實踐和世界的角度研究中國共產黨。不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思想與實踐,就難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背后的理論特色。就此而言,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理論邏輯與多黨競爭體系下政黨執政的理論邏輯自然存在不可相通性。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政黨理論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從政治經濟學理論來說,佔世界人口1/5強的中國不是通過侵略和掠奪他國財富的對外擴張方式,而是通過制度創新和治理體系完善的方式,消化壓力、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戰略目標,這是對人類和平發展的重大貢獻。在此方面,中國理論與先前各種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自然存在不可相通性,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流與趨勢。

  從特殊性與普遍性有機統一的角度把握、詮釋中國理論,有助於在國際比較中進一步認識中國理論的特色。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上,中國理論在與其他各種治國理政理論的交流和比較中顯示出比較優勢﹔在處理自身面臨的復雜和特殊問題上,中國理論在開放和學習中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伴隨著國際力量格局變動而來的是國際知識格局的變動,中國理論的概念、方法、范疇和表述能夠為現有的國際知識格局增益其所不足。

  (作者為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5日 14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