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時代意蘊

樊澤民 陳怡琴

2016年04月11日09:2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天,我們需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愛國?新時代的愛國有什麼新的內涵?當代中國需要弘揚什麼樣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愛國主義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伴隨著信息、技術、資本、知識、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各國公民經常性跨國界流動,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尊重各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增強中華文明的生機與活力。

當今時代,任何國家都絕對不可以關起門來搞建設了。我國實施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戰略,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加快發展進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了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西方發達國家始終把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享盡經濟全球化“紅利”的同時,總想利用自己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優勢,搞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輸出和滲透,把其他國家納入其發展模式和道路,服務其國家利益。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雖然享有利用資金、技術的便利,但必然增加對發達國家的依賴,使自身在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中面臨更大風險。當今的中國必須立足自己的國情,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最大限度享用經濟全球化的“紅利”,並且要始終把國家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從實際出發,發展本國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愛人民高度統一的愛國主義

愛國,是天然的、深厚的情感傾向,是人性的本質,也是人性的一抹亮色。愛國不能滿足於自發狀態,應向著更加自覺自為的方向發展。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緊密相連。當代中國的愛國主義首先體現在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熱愛。隻有堅持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有生命力的、為大家所認可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中國共產黨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歷史使命,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中國的命運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愛人民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內在一致性。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統一。

愛國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封閉的,其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代有其不同的特點與要求。對於每個人來說,愛國是具體的。今天的愛國,最核心的是要熱愛中國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體,是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愛人民,就要一視同仁地愛同我們一樣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友善地對待每位公民,尤其要關心愛護那些鰥寡孤獨和弱勢群體,幫助一切有困難的人,從自身做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自覺用辛勤勞動,干好每一件工作,浸潤自己的精神和品格,激活內心的忠誠。

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

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形成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傳統。當前,民族分裂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不時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帶來破壞。為此,要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各民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圖謀、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筑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牆鐵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家不是哪一個民族的國家,而是全體中國公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是維護祖國統一、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根本保証。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團結友愛。當今的中國公民,應自覺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維護者、推動者。

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相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今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加速期,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在重大利益關系的調整中,思想領域日趨多元多樣多變,而民族精神能夠很好發揮強大的精神引領的作用。如果缺失了民族精神的引領,任憑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自由發展,國家和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就會鬆動、斷裂,團結統一的思想意志就會喪失。唯有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全體社會成員在價值觀念上的交集,有效整合紛繁復雜的社會意識,避免社會分化可能帶來的思想對立和混亂,形成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正能量。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今天,我們還需要詮釋愛國主義的時代意義,更深一步去定義、剖析、激活“愛國”和“愛國主義”。在當代中國大力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既要傳承歷史上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又要體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任務。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今天繼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時代主題。

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表達,體現著社會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以改革創新為顯著特征的時代,任何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人,都應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隻有繼續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才能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愛國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動力源泉。愛國激發了中國人的無限活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今天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人民群眾的愛國感情所迸發出的巨大能量鑄就的。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說愛國,首先要熱愛世代中國人的生存空間,熱愛祖國的山川大地、江海河流,熱愛祖國的森林草原和每一寸土地。我們的先輩一直有尊重生態、重視保護資源環境,主張“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傳統,這些遠見卓識在當今時代更顯珍貴。我們要發揚先輩勤儉節約、重視生態環境的好傳統,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的關系、發展與環保的關系、發展與生態的關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中國的天更藍、水更綠、發展更加可持續。

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的愛國主義

愛國是一種價值真理,具有精神魅力。價值觀教育源遠流長,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在自己的文化傳承中始終進行著價值觀教育。當今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的沖突,突出地表現為不同價值觀或不同核心價值觀的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統一的整體,愛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發點和目的,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佔據著中心地位,是整個價值觀的承接點和核心環節,是個人層面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則和基本的價值標准。愛國精神、愛國主義,是中國文化的標志性價值表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首先要做到愛國。愛國既可以表現在轟轟烈烈的偉業中,也可以表現在日常細微的言談舉止中。我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可以轉化為具體、實在的行動,體現在工作、生活的各個細節之中。隻有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同國家、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才能找准人生的支點,更加敬重本職工作,在辛勤勞動中為國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在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隻有把愛國主義的偉大情懷融入到點點滴滴的小事之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

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不僅體現在個人層面上的恪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則,還體現在國家層面上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社會層面上的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對當代中國的每一個公民來說,無論追求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還是追求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都應該樹立起為國家、為社會盡責守職的使命感、責任感,在積極參與國家、社會各項事業中,齊心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現代化社會。

教育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的基本途徑。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使之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深化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深化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充分利用我國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國家公祭儀式等來增強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是中國文化的底色

愛國是人類亙古以來共有的共同情懷和政治情愫,是各國人民都認可的價值准則,具有價值同一性、統一性。愛國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特質。中國人視愛國為天職。在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著的愛國主義一直是激昂的主旋律和時代強音,激勵著各族人民自強不息。中國人把愛國作為最崇高的道德行為准則,歷史上曾涌現出了無數的愛國英雄、仁人志士。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是一部中國人的愛國主義的發展史。獨具魅力的愛國精神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底色。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以時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

(作者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