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裡:人應當駕馭技術,而不是被技術奴役

——《挽救談話: 數字時代下的談話力量》

2016年03月31日11:1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陳裡:人應當駕馭技術,而不是被技術奴役

愛因斯坦曾說:“我害怕有一天科技會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我們的社會將充斥著一群白痴。”如今,這種擔憂正在變成現實。

今日中國的一大景觀,就是人人成為“低頭族”。

即時、快速的碎片化在線交流讓我們時時保持連接,卻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和削弱與他人產生共鳴的能力、關系、創造力和生產力——移動設備正在傷害“我們所做的最具人性的事”。

研究顯示,在線交流會讓人們的同理心比起面對面交流降低40%。對數字技術使用的狂喜,會導致人類能力的萎縮,例如共鳴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在社交媒體上,我們隻願意分享“粉絲們”不會有異議的觀點,從而避免在公共領域的沖突和對解決方案的探討。微信朋友圈中展示的,都是我們希望給他人觀賞的自我,這其實使我們真實的內心更加孤立。

當前數字時代的社會親子關系也被手機媒體帶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家長為子女提供手機,而孩子們的手機成了他們的精神避難所。這就形成了手機依賴從而影響家庭關系的惡性循環。手機玩到燙手,灼傷的是親情、友情與對自我的尋找。智能手機似乎成了一個魔盒,人們像貪心的獵人般不停追逐魔盒裡釋放出的兔子,最后被帶入幽暗的森林深處,四顧茫然。

“低頭族”帶來的另一個社會症候群,就是“社交恐懼”:不少“微博控”在網絡上實時更新自己的狀態,卻在面對家人朋友時患上了“失語症”。

荀子有句話說得好:“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人應該駕馭外物,而非為外物所控制。無論科技如何發達,它都只是人類探索和改變世界的工具,不能成為人類心靈的桎梏。

我們變得冷漠,老人摔倒了沒人主動去扶,隻有一群拍照圍觀的人﹔我們變得懶惰,不再願意花時間看完一本厚厚的書,隻肯將精力放在虛擬的游戲上﹔我們變得遲鈍,提筆忘字的現象越來越頻繁,隻能依賴於手機輸入法——現代人是該到了重視“手機病”,反思“手機依賴症”的時候了。它正傷害與阻礙著我們“做的最具人性的事”。

朋友們,請別忘了,人應當駕馭技術、適應時代,而不是被技術奴役。處於這個時代,我們無法完全放棄新溝通工具,但並非隨時都需要使用它。

朋友們,請別忘了,擁抱新技術,同時捍衛我們的專注力,是移動互聯時代降臨時需要一起出擊的兩條戰線。我們在生活和信息的碎片中穿行,也需要在碎片中補綴生命的意義,拼湊完整的價值圖景,讓時光不必像斑駁蕪雜的馬賽克一樣填滿我們的回憶,讓人文精神不會在大數據的沖天巨浪下搖搖欲墜。做到這一點,請從節制使用手機開始。

朋友們,請別忘了,放下手機,多和父母聊聊生活中的趣事,聊聊經歷的酸甜苦辣﹔放下手機,真誠地給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感受友誼來之不易﹔放下手機,抬頭望望頭頂的這片藍天,好好看看這大千世界。放下手機,聊聊這個世界的美好。(本文由作者提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陳裡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