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學科走向)

邱耕田:發展哲學的五大前沿課題

2016年03月2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內發展哲學研究興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演進到今天,學科框架已相對成熟,學科內容也日臻系統。作為一門應用性哲學,發展哲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整體,其任務是對社會發展這一特殊的運動形式進行科學抽象,透過復雜的發展現象揭示深藏其中的本質、規律、意義、目的等。發展哲學涵義豐富:從發展哲學與發展觀的關系看,發展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發展觀﹔從發展哲學與具體發展學科的關系看,發展哲學是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以及人的發展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從發展哲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看,發展哲學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邏輯形式反映社會發展存在的意識形態。

對發展問題的關注和研究是發展哲學的生長點,也是推進發展哲學研究的動力源。結合當前的發展實踐和發展形勢,發展哲學應關注以下五大課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掘與國外發展理論的借鑒

發展哲學既是社會發展理論的最高層次,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的興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個基本走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與現實實踐的結合提供了重要切入點。發展哲學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汲取營養,以增強理論說服力。

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和世界的物質差異性存在及發展原理。其中,差異性原理是我們把握社會何以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的一種重要分析工具。在差異性原理看來,我們在發展中所應採取的合理策略是:其一,尊重和關照差異,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其二,關注和防范差異的消極性,追求社會有序運行﹔其三,消除差異的凝固化,實現由負向差異向正向差異的轉化﹔等等。

再如,長期以來,我們將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視為我們黨倡導的以人為本、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思想的基本依據。這是正確的,但還可以完善。其實,在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歷史合力的論述中也包含相關思想。恩格斯指出:“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這就啟示我們:既然所有社會成員都參與了社會發展進程、都對歷史進步有所貢獻,我們就要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持包容發展、普惠發展、共享發展。這就是說,讓廣大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主張和做法,也可以用歷史合力論予以解釋和支持。

這樣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差異性原理和歷史合力論,需要我們在發展哲學的視閾內進一步把握其理論價值,並做好挖掘整理工作。除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掘,推進發展哲學研究還需要關注國外社會發展理論,並做好引進改造工作。例如,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西方興起的可持續發展思潮,就對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產生了革命性沖擊,也為發展哲學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理論素材。

發展的意義

當前,人類面臨氣候變暖、生態環境惡化、核戰爭等一系列發展危機和風險。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危機和風險都與發展的意義危機有關。發展的意義危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人們在發展實踐中一味追求發展的“物的意義”,遮蔽了發展的“人的意義”﹔其二,人們將“小我”發展的意義凌駕於“大我”發展的意義之上,造成了“小我”發展與“大我”發展的沖突和對立﹔其三,人們為推動發展特別是“物的發展”採取了不合理、高代價的方式,加劇了發展的意義危機。

作為人類發展活動的理論自覺,發展哲學必然要關注發展的意義問題。在這方面,發展哲學至少要回答兩個問題:其一,什麼樣的發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為此,要在理念和實踐上進行兩種提升,即從“小我”的價值意義提升到“大我”的價值意義,從發展的“物的意義”提升到發展的“人的意義”。其二,什麼樣的發展創造或發展實踐才是有意義的?為此,要關注發展與代價的關系問題,倡導最低代價的發展。

發展的關系

社會發展不僅要創造各種社會財富,而且要生成和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當今人類面臨兩大發展問題:一是發展“不夠”的問題,二是發展“不和”的問題。所謂“不夠”,是指發展的數量、規模及其水平、質量等還沒有達到滿足所有人基本需求的程度﹔所謂“不和”,是指發展中諸多關系的不和諧、不協調。這種“不和”具體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的身心關系不和。事實上,當前我們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共享發展理念及做法,就是解決發展“不和”問題的努力。

值得關注和思考的是,當前發展“不和”問題更甚於發展“不夠”問題。因此,發展哲學要從哲學的角度探討“不和”產生的深層原因,並從學理的角度為人類選擇一條走出“不和”困境的路徑。在發展哲學看來,導致“不和”的深層根源是自我中心主義的發展觀及其實踐。因此,必須確立一種共生主義的發展觀,培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發展的受動性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運用日趨先進的科技工具,在“改天換地”的實踐進程中大力張揚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這種率性而為、幾乎不受約束的“本質力量”,既為人類創造了巨量物質財富,也為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發展問題。人類既有主動性和能動性,又有受動性和受制性。這種主動性和受動性是辯証統一的,它們之間的辯証關系恰恰是發展哲學研究的對象。換言之,發展哲學既要關注發展的主動性如創新、變革之類的問題,又要關注人的發展行為的受動性即受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制約的問題。

對發展受動性的研究,在當下的發展背景下更有現實意義。發展哲學要深究發展受動性的根據、意義及其一般方法論等內容。例如,根據發展受動性的內在機理,人類要因地制宜、適時而動,追求適度發展。所謂適度發展,主要是從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發展效益、發展成本等基本屬性上對發展進行把握,在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基礎上,為建立人與人之間特別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而推進的一種有節制的發展。這種發展應是當今人類社會包括當今中國在發展新形勢下的理性選擇。

中國的發展

發展是具體的、現實的,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地域性與國別性。同樣,發展哲學所分析的問題、所服務的實踐,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地域性與國別性。換言之,我們所談論的發展哲學必須是面向中國問題的發展哲學,它要關注中國的發展問題、指導中國的發展實踐。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大地上生機勃勃的發展創造,為發展哲學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生動、最有價值的現實素材。

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發展哲學是關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智慧之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是指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智慧之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如同一架“顯微鏡”,能使我們把握中國發展的本質、規律和價值屬性﹔又如同一架“望遠鏡”,能使我們看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應然走向。例如,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所出現的具有根本性和深遠意義的變化,是處於從不夠均衡、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向系統性、整體性的協調發展轉換的新階段。從本體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應是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屬性或根本特征﹔從方法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是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認識和實踐方法,我們要從整體性視角把握、分析、評價和解決發展問題。從整體性視角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也是一個統一整體。我們一定要用整體性的觀念看待新發展理念、拓展新發展境界,切不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作者為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1日 16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