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思想縱橫)

在經濟大洗牌中抓一手好牌

馬宏偉

2016年03月17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用3至5年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在世界經濟低迷、國內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化解過剩產能成為一些傳統產業斷尾求生之策。與此同時,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呈蓬勃發展之勢。去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新能源汽車生產量增長約4倍,網上零售額增長33.3%。潮漲潮落,花謝花開。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大洗牌,怎樣才能抓到一手好牌?

隨著工業化中期行將結束,傳統產業風光不再,新興產業孕育萌發,這是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在我國,這一經濟轉型又遭遇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恰逢世界經濟從黃金增長期到低迷調整期的轉折,並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因素與國內因素疊加,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問題交織,階段性現象與趨勢性現象纏繞,使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空前復雜。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雖然面臨巨大壓力,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可用巨大空間消解時間壓力。我國區域、領域發展不平衡,廣大中西部地區增速加快,公共服務、教育培訓、養老休閑等領域需求潛力快速釋放。經濟回旋余地大、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是大國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經濟轉型適逢勞動人口供應下降、吸納就業多的服務業加速發展,不僅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而且居民收入增長快於GDP增長,消費需求還在擴張。可以說,現在是我國經濟發展壓力凸顯期,但也是轉型升級的有利窗口期。

怎樣抓住這一窗口期,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完成新舊增長動力轉換?這首先需要深入把握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不同特點。傳統產業大都屬於投資主導型、規模效益型﹔新興產業基本是消費主導型,立足於滿足個性化需求。傳統產業有比較成熟的發展路徑,從技術到運營管理都可引進學習﹔新興產業很多處於發展前沿,如何發展需要探索試錯。傳統產業發展可以發揮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優勢,集中資源大干快上﹔新興產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依靠千萬個市場主體去創新創造。

這樣看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表面上是主導產業轉換、經濟結構調整,深層次則是發展路徑變化、動力機制重構。也就是說,從過去靠投資、靠政府轉向靠消費、靠市場、靠創新,需要萬千市場主體去試錯、去探索。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一些企業會垮掉或被兼並,但更多企業會成長起來。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面對這樣的經濟大洗牌,最重要的是轉變工作思路和方法,明確自己與市場的界限,把市場能做好的事放手交給市場去做,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當前,應加快從政策競爭、項目競爭轉向機制競爭、平台競爭、消費競爭。

健全機制,優勝劣汰。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精髓。隻有讓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讓效率低下、判斷失誤的企業順利退出,才能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長痛不如短痛。對於沒有前景的過剩產能、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不如盡早讓其退出市場,騰出資源投入更有效率的領域。不要懼怕企業關門破產,一個經濟體隻有不斷吐故納新、新陳代謝,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搭建平台,筑巢引鳳。怎樣吸引企業和人才?關鍵是搭好平台。平台是一種“底層建筑”,為經濟主體提供快速實現目標的條件,為創新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在平台上,每個人、每個企業隻需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其他事情自會有人協作。如果建立起這樣的平台,何愁經濟不繁榮?

鼓勵消費,激勵創新。新產業、新業態大都是市場催生的,對市場變化最敏感。隻有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才能形成消費引導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增長路徑和動力機制。為此,政策側重點應從支持生產轉向鼓勵消費,以消費拉動增長、刺激創新。這就需要深化財稅改革,使地方稅收從主要來源於生產環節轉變為主要來源於消費環節。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17日 07 版)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