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深化改革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 

——兼論相關國際經驗教訓

鄭醒塵

2016年03月03日13:3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深化改革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兼論相關國際經驗教訓 0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了深刻影響,涉及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余波至今猶在,有的國家仍然處於困難境地。目前,美國經濟穩步恢復,進入加息周期,又將產生新一輪復雜影響。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是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條件。

從相關國家的經驗教訓看,金融風險表現為償付能力危機特別是債務危機,但防范金融風險需要重視源頭問題。產業競爭力下降是值得重視的根本性因素,監管體制缺陷則助長了風險集聚勢頭。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除了金融監管框架改革,“再工業化”戰略是推動經濟恢復的重要因素。在歐債危機過程中,德國憑借其產業競爭力優勢經受住考驗,並對其他國家施以援手,成為中流砥柱﹔有的國家則由於產業競爭力下降,依靠外部救援和財政緊縮政策難以走出困境。

防范金融風險的兩個重點

從國際經驗看,防范金融風險的治本之策在於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並通過改革建立審慎、公平導向的金融監管機制。具體包括:

1.產業競爭力基礎

產業競爭力變化往往逐步顯現,並不是金融危機的觸發因素,容易被人忽視,但實際上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基礎性因素。具體而言,如果傳統支柱產業的競爭力長期下降,而新興產業又難以發揮帶動作用,則勢必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陷入困難境地,償債能力隨之下降,進而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長此以往,金融風險必然不斷集聚,並通過失業率表現出來。從國際經驗看,提升產業競爭力應重視生產基礎,包括加工制造,以及技術、知識創新等活動。這是生產服務業和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基礎。從奧巴馬政府應對次貸危機的“再工業化”戰略實施效果看,的確促進了就業。
德國一直重視制造業發展。上世紀東、西德合並之后,失業率一度處於較高水平。但德國在世紀之交圍繞醫藥化工、精密機械、計算機等重要行業發展需要,加強人力資本投入,在數年內取得了有效進展,進一步提高了產業競爭力,為隨后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奠定了基礎。

因此,提升產業競爭力,是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基礎。

2.金融監管體制

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往往具有很強的外部性,涉及公眾利益。大型金融機構通過風險傳染,有可能造成系統性風險。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實現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是建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促使金融機構穩健開展業務,維護公平交易,並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預警和危機恢復機制,防患未然。具體包括:一是建立有效覆蓋各金融行業的監管框架。促進金融創新並不意味著放開不管,而是要改進監管機制﹔金融機構創新重點不應是設法繞過監管,而應是重視提高服務效能。二是提高監管機構的能力建設。在金融服務電子化趨勢下,監管機構的數據分析能力影響監管效能。監管部門非常重視充分掌握、分享金融市場數據﹔提高專業化分析能力,是監管機構加強內部團隊建設的重要導向。同時,對監管機構授權程度也直接影響其監管能力。三是以審慎、公平為導向,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限制高風險業務擴張,以建立宏觀審慎的微觀基礎﹔同時,監管部門以維護公平交易為導向,依托數據分析技術,對不公平或不合規的市場交易活動及時主動干預,包括主動干預不需審批的金融服務產品。四是依托監管部門掌握的市場數據,納入大型金融機構信息,建立金融風險預警和危機恢復機制。通過定期排查、預演,及時發現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隱患並加以處置。

化解金融風險的國際經驗

1.推動勞動技能培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從國際經驗看,人力資本投資除了教育相關投入,如職業技術教育,還包括勞動技能培訓,后者重點面向社會上的勞動年齡人群,含處於失業狀態的弱勢群體。原因在於,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例如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難免出現大量不適應變化的勞動力﹔同時,國際分工調整導致產業轉移,也要求相關行業勞動力通過學習新技能來適應轉型要求。

推動技能培訓,可以帶來一石三鳥效果。首先,可以提升相關產業競爭力,有利於經濟轉型升級。其次,可以有效緩解就業壓力。通過授人以漁,不但解決弱勢群體就業問題,也能根本緩解社會保障領域的財政壓力。這符合社會保障的基本理念,即不是把弱勢群體養起來,而是幫助他們自食其力,實現共同發展。再次,面對中下層民眾加強人力資本投入,可以有效縮小收入差距,有利於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德國在本世紀之初前后實施的“哈茨計劃”表明,相關投入不多,但效果很明顯,從短期角度看,有效緩解了失業壓力,也解決了重點行業的高素質勞動力不足問題﹔從長期看,推動提高了德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消除金融監管盲區

金融改革是下一步重要工作之一,完善監管體制是重點。

寄希望監管盲區的金融活動能夠有效自律,自發實現公平交易或有序發展,是極不現實的。原因是,在金融法律體系存在缺陷,尤其是實操性不足的情況下,監管缺位必然導致逐利行為失控,而高回報必然伴隨高風險。即使金融法治完善的發達國家,其金融監管體系也盡量消除監管盲區。原因在於就金融法律而言,不可能對各種金融活動作出充分詳盡的規定,需要監管機構發揮監督作用。

加強監管,並不等於加強審批或干預,而是要把各類金融活動置於視野之內,記錄相關交易信息。其意義在於,一是相關交易活動一旦記錄在案,則金融組織不敢輕易違法違規。二是監管機構可以隨時對所收集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針對重點問題線索進行嚴查,不但可以減少例行性現場監管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監管核查工作的針對性,強化威懾力。三是可以根本解決審批與監管的兩難問題。通過信息技術對市場機構報備的交易信息及時排查,在事中階段主動介入,可以避免依賴審批進行事前管制產生的抑制效應,並有效擴大監管覆蓋面。

例如,澳大利亞通過建立集中化的市場交易信息集中報備制度,金融信息必須及時上報,促使各類金融機構穩健開展業務,從根本上完善微觀審慎基礎。

3.支持困難金融機構主動兼並

在市場化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一些金融機構面臨淘汰以致退出市場在所難免。同時,金融服務電子化等因素也會導致基層網點和小型金融機構數量減少。北美和歐洲的情況存在明顯差別。北美的小型金融機構往往獨立經營,缺乏體系支持,一旦無法維持則往往走上尋求救助、宣告破產的道路,對金融體系的沖擊較大。例如,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生了規模較大的儲貸系統危機,1989年有531家小銀行破產。而歐洲有關國家農村合作銀行體系則通過系統內協調,在基層小型銀行機構陷入困境之前就推動相互兼並,避免沖擊金融體系。其特點在於,主動實行基層小型機構之間的橫向兼並,而不是大機構兼並小機構,因而對市場份額分布影響有限。

相關經驗表明,在金融機構無法適應市場發展趨勢時,支持經營困難的小型金融機構主動尋求兼並,有助於減少各方損失,也有助於減輕政府壓力。

推進結構性改革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必要之舉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推進結構性改革為重點部署各項工作,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有助於協調推進相關工作。其中推進創業創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推進社會資源重組、推進金融改革等舉措有利於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風險。

1.推進創業創新

推進創業創新有助於激發微觀活力,還能通過完善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相關行業發展,形成新的“造血”機制,為提升產業競爭力打下基礎,這些都有助於改善當地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從地方層面看,需要切實貫徹中央相關政策。一是加快推進誠信社會體系建設,重點完善基礎信息匯集和使用機制。這是建立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礎。否則,很難擺脫過度依賴抵押擔保發放貸款的被動局面。二是切實貫徹減免小微企業稅收的財稅政策。小微企業對穩定就業具有重要貢獻,但在初創階段淘汰率很高﹔減免相關稅賦對地方政府收入的影響有限,但對小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三是促進技術普及推廣。我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關鍵在於技術改造升級。推廣新技術有助於整體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從而鞏固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地方政府可以而且應該發揮獨特作用,包括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

2.降低企業成本

降低經營成本已經成為諸多企業的迫切呼聲。在經濟增速下行形勢下,企業面臨的內外部壓力增大。企業要轉型發展,首先必須可持續,降低企業經營負擔是重要促進因素。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實現轉型,銀行的信貸風險自然隨之逐步化解。
企業負擔包括稅費,也包括融資、電力、物流等要素成本。各類中介收費等涉及地方利益機制,在征稅壓力增大的趨勢下難免出現反彈,勢必加重企業負擔,需要引起警惕。同時,物流、電力等行業需要完善體制,通過提高系統整體效率來降低用戶成本。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需完善直接融資機制和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增加企業融資渠道,提高企業的利率議價能力,以改善社會融資環境。

3.推進社會資源重組

通過支持企業兼並重組、化解房地產庫存、加大人力資本投入等措施,促使社會資源向具有更高效益產出的領域集中,有助於提高經濟體系整體活力,防范系統風險。
其中,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已經被証明是行之有效的關鍵舉措。但從實際看,各地對勞動力培訓的實際投入力度有待加大。不少地方對本地勞動力的職業培訓投入水平偏低,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投入更低。原因與勞動力流動性大、培訓投入的短期效應不明顯、企業積極性不高等因素有關。為此,需要加大省級統籌力度,通過轉移支付、地方自籌等方式,把提高技能培訓績效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4.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金融體制改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重要工作,涉及股市監管、銀行體系、養老保險等方面。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有助於完善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提高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總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相關舉措有助於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從國際經驗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實際效果取決於關鍵舉措的落實情況。從中國實際看,地方層面的貫徹落實情況事關重大。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以成效為檢驗,推動各地結合實際抓好政策落地。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