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合光
1995年中國就有了農業“走出去”的提法,2007年中央1號文件正式把農業“走出去”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20年間,中國農業“走出去”經歷了民間啟動、國家戰略實施的發展歷程。20年來,中國農業“走出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成績表現為:對外直接投資加速增長,投資地區、方式和產業日益廣泛和多樣化,投資收益和經驗迅速積累﹔主要問題表現為三個層面,一是企業層面存在資金短缺、國際人才匱乏、境外經營管理經驗缺乏、企業間協同作戰不力等自身能力缺失問題﹔二是體制政策層面存在國內融資政策不匹配、扶持政策不配套、貿易便利化措施有欠缺、部分國家間投資協定未細化落實、國家目標考核與企業投資運作周期不協調等國家公共服務缺位障礙﹔三是東道國層面存在出台歧視中國企業政策、基礎設施供給不到位、社會環境不穩定、勞工政策不便利、邊境政策不寬鬆等環境風險挑戰。深化中國農業“走出去”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正視和破解面對的各種問題,是推動新時期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基礎。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在動蕩中前行,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新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系統籌劃中國的全球發展戰略,適時推出影響未來世界發展格局和中國發展前景的“一帶一路”戰略,這一切為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提供了新的戰略背景。未來中國農業發展要走向全球,必須做到審時度勢,要運籌帷幄,做到定位精准,要篤定全局,做到系統謀劃。
深刻辨析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態勢
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要深刻辨析戰略發展態勢,做到相時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一)現階段是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重大戰略機遇期
判斷現階段是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基於以下三大事實:
第一,中國國力迅速提升,已經具備在全球范圍內籌劃農業發展的國家實力。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綜合實力迅速提高的30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德國等眾多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處於世界前列,外匯儲備約四萬億穩居世界首位,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是熨平世界經濟波動的重要穩定器。當前,借國家實力東風,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正當其時。
第二,雖然ABCD四大國際糧商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佔據重要地位,暫時掌控全球主要農產品定價權,但是全球未開發農業資源仍然充沛,當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仍然擁有巨大發展空間。非洲、東南亞、拉美、俄羅斯仍然擁有大量待開發耕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業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世界農業產業鏈條還有許多區域空白和環節缺口。當前,利用世界農業發展潛力空間,填補區域空白,銜接產業鏈條缺口,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正逢其時。
第三,中國農業企業成長迅速、農業技術發展成熟,造就了我國農業走向全球的深厚內功。跨國企業是農業走向全球的主體,先進農業技術是農業走向全球的關鍵。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迅猛,涌現了一批競爭力雄厚、國內外市場開拓能力強大的外向型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境外農業投資、跨國農業經營等方面初露鋒芒,業績喜人。農業技術方面,我國擁有眾多技術優勢,如雜交水稻、病虫害防治、畜禽飼養、節水灌溉、沼氣建設等技術傲居世界前列,不僅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動力,還通過技術示范中心為眾多亞非拉國家提供農業技術援助。當前,以外向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雄師,以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為利器,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正逢其時。
(二)當前世界發展態勢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總體有利
判斷世界發展態勢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總體有利,基於以下挑戰和機遇的綜合評判:
第一,雖然世界發展依然存在下行風險,大宗農產品價格處於窪地,但是經濟漲勢恢復趨勢可期、農業發展前景看好。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減緩,部分國家危機延續,歐元區逼近通縮,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風險升高,西亞北非國家政局動蕩,地緣政治風險沒有減緩,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經濟發展出現分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階段,需求減弱,全球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受世界經濟減緩影響,世界大宗商品需求低迷,價格連續三年下跌,谷物、能源等大宗商品處於價格窪地。但是全球經濟處於危機后的修復期,全球貨幣政策總體寬鬆,各國去杠杆力度減緩,一些國家出台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強化經濟改革,亞歐非國家積極響應中國倡導的“一路一帶”戰略,世界經濟恢復可期。隨著發展中國家居民收入的進一步上漲、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農產品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未來全球農業發展前景看好。總體研判,未來世界經濟和農業經濟發展向好,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經濟環境和農業發展環境實質利好。
第二,雖然部分別有用心的國際輿論導向惡化了中國農業“走出去”形象,但是支持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盟友日益增多、關系日益密切。目前國際上部分國家的媒體對中國農業“走出去”惡語評判,貼上“新殖民主義”“新帝國主義”“資源掠奪論”等標簽,導致個別國家在土地購買、租賃方面對中國企業實施歧視性限制,但是我國以實際行動逐步化解了這些負面輿論的不利影響,以實實在在的、符合國際規則的、負責任的農業投資,助力東道國的農業發展,發展成果惠及當地居民,贏得了民心,收獲了友誼﹔在國家高層進一步的戰略引領下,我國農業“走出去”越來越凸顯“親、誠、惠、容”和“和合”理念,不搞“零和博弈”,強調共同發展和互利互惠,鞏固發展了合作關系,擴大了盟友隊伍。目前,我國在亞非拉地區的盟友日益增多,一些國家把我國視為全天候的朋友,眾多國家與我國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值此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時期,中國等新興力量崛起,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向衰落,國家關系利益格局面臨一次重新洗牌,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將取代世界利益格局中的強權政治。整體上判斷,雜音是非主流,“和合”發展理念是正道,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國際環境總體有利。
第三,雖然海外農業經營風險凸顯,但是中國農業走向全球駕馭風險的能力穩步提高。海外農業項目不僅具有建設和生產周期長、受自然條件技術適應性、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大,自我發展能力弱,項目執行風險相對比較大的一般特點,還受投資國政治局勢變動、經濟政策變化、匯率波動等特殊風險的影響,海外經營業績非常容易遭受這些風險的沖擊。盡管如此,我國農業企業走向全球的步伐沒有停止,農業對外投資穩步增長,年均增速在20%以上,這些開展海外投資的企業應對各種風險的戰略工具逐步豐富,駕馭風險的能力明顯提高。此外有關國內企業和部委也為中國農業“走出去”提供了風險分析信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5年以來發布了《國家風險分析報告》,對全球190多個主權國家的風險狀況進行評估與認定﹔商務部、外交部聯合2004年以來連續對外發布《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2011年以來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又聯合發布了《對外投資國別產業指引(2011)》﹔這些都為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明晰了風險因素、確定了鼓勵的方向和重點。綜合來看,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面對的風險因素很多,但是識別、應對和駕馭風險的能力也明顯增強。
重新定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目標
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長期趨好,國際格局深刻調整,風險可識別、可規避、可預防、可控制,國際環境總體有利的重大戰略機遇期,走向全球是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的重大選擇,要運籌帷幄,精確定位,明確目標,順勢發展。
(一)樹立理念
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要樹立“和合”發展的理念,堅持親、誠、惠、容四字箴言,實現我國農業與東道國農業發展的合作共贏。
(二)明確目標
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要樹立如下目標:拓展我國農業發展空間,提升我國農業的全球競爭力、資源配置力、市場控制力和國際影響力。
(三)貫徹思路
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布局全球農業產業鏈,打造一批重點跨國農業企業,深度融合和掌控全球農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重大增值節點,堅持“和合”發展理念,促進中國和東道國農業的合作共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持續、穩定、安全、有效供給,構建高效、持續的全球農產品供需統籌網絡和農業科技與資源的全球配置網絡。
(四)明確主體
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中國資本佔主導地位的大型跨國農業企業是核心主體,積極參與全球農業市場的中小海外投資農業企業是主要參與主體,有關金融機構、中介機構、智庫部門是核心服務提供主體,政府部門是關鍵政策制定和實施主體和公共服務的提供主體。
系統謀劃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對策
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要有系統謀劃,做到著眼長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逐步拓展。
(一)加強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與支持
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是一項國家層面的戰略選擇,成功實施這條戰略,中國將收獲國家農業發展的廣闊產業空間、國家影響力、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空間,以及未來的全球話語權。因此,必須加強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與支持,展開長期的戰略謀劃和落實。顯然,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部署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與國家的外交戰略、對外投資戰略、對外援助戰略等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最大程度地實現國家利益。戰略規劃要注重循序漸進,劃分戰略發展階段。現階段以發展穩定的農產品貿易、對發展中國家實施農業援助為主,中期則以境外農業投資和國際農業合作為主,遠期以打造大型跨國農業企業、構建全球農產品供需調劑網絡和農業科技與資源配置網絡為目標。加強國家對農業走向全球的宏觀指導和服務能力。
(二)加強對大型跨國農業企業的培育
跨國農業企業是提升我國農業全球競爭力、資源配置力、市場控制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主體。根據我國龍頭企業發展現狀,盡快選擇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發展基礎較好,有從事對外農業投資開發的經驗和基礎,經濟實力強大,人才尤其是國際經營人才儲備充足”的跨國農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鼓勵各類企業加大境外農業投資力度,參與國際農業貿易與合作,打造一批能夠在國際農業產業鏈條和國際農產品市場上靈活運營、長期發展的實力派跨國農業企業,形成能夠與ABCD四大跨國農業企業同台競技的、擁有中國身份的強大國際農業企業。
(三)深化和拓展農業國際合作
實施“和合”發展理念,重點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農業援助和農業資源合作開發,著力提高發展中國家農產品自給能力及出口供應能力﹔加強與農業資源富裕的發達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合作,積極參與其農業綜合開發及全球供應鏈建設等,多渠道增加全球農產品有效供給﹔積極落實“一路一帶”戰略,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貿易與農業經貿合作。
(四)布局全球農業產業鏈條
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應從全產業鏈布局的角度出發,在農業科研、農資研發、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等諸環節合理布點,長遠謀劃,形成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可以布點到農業生產相關領域,為當地生產者提供技術培訓及服務,以技術和服務換產品與市場﹔延展到農產品加工領域,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延伸到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農產品運輸的物流體系。政府要積極支持我國農業企業布局全球農業產業鏈關鍵節點,形成以資源開發和農業全產業鏈合作為核心的多元化共贏局面。引導和支持農業企業向加工、物流、倉儲、碼頭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以及研發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關鍵領域傾斜,提升對外投資層次,不斷優化對外農業投資結構。
(本文是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批准號2010GXS1B006及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批准號ASTIP-IAED-2015-06“國外農業經濟與政策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相關專題 |
· 《中國發展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