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2016年03月01日10:22   

編者按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備受世界矚目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式啟動,拉開了我軍搶佔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的大幕。這是人民解放軍60年來撼動性最強的一次軍改,改革推進力度之大、調整結構之多、影響范圍之廣,可謂前所未有。

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優勢

任天佑

我軍新一輪改革大幕已經拉開。隨著聯合指揮體制、戰區體制、軍種建設管理體制的確立,中國軍事變革正以嶄新姿態邁出關鍵一步。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以領導指揮系統為核心的全面改革,是“脖子以上的改革”,改革決心之大前所未有,改革動作之大前所未有,改革效益之大前所未有,改革風險之大也前所未有。

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我軍最大的優勢在制度。這次改革從總部、軍種、軍區這些軍隊的高層領率機關開始,從軍隊“大腦”和“中樞”起步。我們憑什麼勇涉險灘,憑什麼充滿自信,憑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優勢。

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優勢,核心在於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不看到這一條,改革就會犯單純軍事觀點的毛病﹔不堅持這一點,就會在攻堅克難面前凝聚不起動力和創新力,最終讓改革變成沙礫上建樓房,經不起戰場上的較量,經不起歷史的檢驗。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就是要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決策部署,沖破各種思想障礙以凝聚共識,不計個人得失、局部利益而聽令而行。惟如此,軍隊改革才能突破千難萬險,到達勝利的彼岸。

改革是利益調整的過程,古今中外軍事改革的阻礙也突出在利益這道門檻上。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與人的主觀自覺性相比,新的時代條件下,更應注重通過完善制度法制,破除改革舊體制的攔路虎。以法治化保証全軍資源的統籌力,實現集中力量辦改革﹔以法治化撤並壓縮落后作戰力量空間,為新型作戰力量騰籠換鳥﹔以法治化保障新型領導指揮系統的平穩運行,強力破除來自局部利益、個人利益的干擾。

什麼人才能成功執行改革,什麼人才能成功駕馭風險,這是決定改革命運的大事。正如恩格斯所說:“當技術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洶涌澎湃的時候,讓這些保守的偏見在軍隊中佔統治地位,是沒有好處的。我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頭腦。”海灣戰爭以來,美軍不斷涌現悍將干才,從博伊德到歐文斯,從鮑威爾到拉莫斯菲爾德,理論家、實戰家層出不窮,不是在戰場上靠戰績打拼出來,便是在理論上優勝劣汰而來。為此,不刷新人才選拔規則,改革就可能停留在“舊腦殼”壟斷新位置的“新瓶裝舊酒”陷阱之中。

毛澤東主席說,我們這支軍隊在戰爭中成熟得快。這是因為我軍總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以主動變革闖出勝利之路。回顧歷史,我軍改革往往不是水到渠成般的從容不迫,而是在外有威脅、內有壓力下的絕地爆發。“三灣改編”是在城市暴動的屢屢失敗中從不足千人的隊伍起步的,精兵簡政是在日寇“三光”政策、鐵壁合圍的重重圍困中展開的。今天我軍的改革,是在霸權國家炫耀海洋霸權、武力挑舋下發生的,是在日本右翼勢力撼動和平憲法進而圖謀顛覆戰后國際秩序的蠢蠢欲動中起航的,它肩負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容不得拖延,容不得馬虎,更容不得退縮。同時要看到,這次軍隊改革是以國家經濟騰飛為基礎的,是站在科技創新堅實肩膀上的躍進,機遇難得,機不可失。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少將)

(摘自2015年12月23日《光明日報》)

軍改:搶佔戰略制高點的沖鋒號

盧建永 王雪平

構建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打好組合拳

信息化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系統與系統的博弈,單打獨斗的制勝方式已沒有了用武之地。在變幻莫測的信息化戰場上,諸軍兵種能否密切協調形成合力,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是“牛鼻子”。展望當今世界強國軍隊,無不通過建強聯合作戰指揮機構,使軍隊具備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冷戰結束后,美軍便立即著手進行總部領導指揮體制的調整和建設,俄羅斯、英國、法國等軍隊也是如此。我軍此次重磅改革,站在世界制高點上思考,可謂全球視野、戰略思維。2020年前要“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對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進行一體設計”,“組建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著力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聯合指揮機構登台亮相,讓軍隊的“中樞神經”更加高效靈活,具體表現為:

強化了統一指揮。軍隊是擔負特殊使命任務的武裝力量集團,其特殊性要求必須高度統一指揮。習近平主席強調,“要著眼於貫徹新形勢下政治建軍的要求,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所謂軍委管總,就是“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更好使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於黨中央、中央軍委”,讓軍隊永遠聽黨的話。

減少了指揮層次。現代戰爭打的是“速度”,沒有指揮機關的快速決策、指揮和部隊的快速反應,就沒有戰場上的主動權。軍委、戰區直接指揮部隊,指揮鏈路大大壓縮,指揮層的意志、決心,最短路徑轉化為部隊行動,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可有效搶佔先機,贏得戰場主動。

實現了精干高效。臃腫低能的領導指揮機構,不僅難以讓軍隊機器高效快速運轉,而且更容易成為強敵“指哪兒打哪兒”的第一口餐。構建“軍委、戰區、部隊”三級指揮體系,通過機關精減、重組,職能分工明確,可有效實現作戰指揮的高效益。

設陸軍部、劃戰區,專職謀打仗

長期以來,我軍陸軍領導指揮體制不健全,陸軍的建設、管理和領導職能由總部機關各部門代行,導致陸軍指揮與管理職能重疊,政出多門,相互制約,不僅不利於對陸軍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而且使總部機關承受了過重的負擔。軍區機關的龐大和重復設置,也導致指揮與管理職能相互沖突、雙重弱化。這些問題,既嚴重影響了陸軍作為一個軍種的整體建設,又制約了總部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功能的形成與發揮。目前,世界主要國家軍隊陸軍均建有陸軍總部,負責本軍種建設的各項工作,包括人事和行政管理、教育訓練、軍事科研、兵役動員、武器裝備和后勤保障等。我軍此次軍改,習近平主席基於對我國安全形勢的科學判斷,順應世界軍事革命大勢,指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要“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有軍事專家分析,此次軍改設陸軍部,將使陸軍的軍種意識更強,陸軍建設發展頂層設計的強化,可從根本上解決我軍陸軍數量規模大、兵種比例不合理、領導指揮體制縱長橫短,以及非作戰單位過多過濫的問題,一支靈敏、合成、多能、高效的中國特色陸軍將立於世界東方。而軍區變戰區,意義更重大。

一是戰區專職謀打仗,是一個完整的區域性作戰組織,未來我軍“打什麼仗、仗怎麼打”就會更清楚,而前瞻性的戰爭設計也會拉動和牽引軍隊建設發展,促進部隊戰斗力躍升。二是軍區變戰區,既是一次領導指揮機構脫胎換骨的力量重組,領導指揮層更精干高效,也使軍事斗爭准備的針對性更強,同時戰區聯合訓練的制度化、常態化,確保了平時訓練與未來戰爭對接。

組建軍委紀委、政法委,讓軍旗永遠鮮紅

我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從嚴治軍是根本保証。這次軍改,是我軍在新一輪軍事革命潮起涌動中能否迎頭趕上、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更需以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為其開路護航。習近平主席指出,“要著眼於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抓住治權這個關鍵,構建嚴密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重點解決軍隊紀檢、巡視、審計、司法、監督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夠的問題,以編密扎緊制度的籠子,努力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組建新的軍委紀委,向軍委機關部門和戰區分別派駐紀檢組,推動紀委雙重領導體制落到實處。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全部實行派駐審計。組建新的軍委政法委,調整軍事司法體制,按區域設置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確保它們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

優化軍兵種力量結構,讓“戰斗力”實現跨越

三軍圍繞陸軍轉、陸軍圍繞重裝部隊轉的軍兵種力量結構,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立體性、速度性、廣域性的需要。縱觀當今世界主要國家軍改,無不向結構重組要戰斗力,特別是通過重刀削減過時兵種力量,加速新銳作戰力量發展,使軍隊挺立於軍事變革潮頭。如,重點發展技術兵種和突擊力強的兵種,加快快速反應部隊、輕型裝甲部隊、特種作戰部隊和陸軍航空兵建設等,以應對信息化戰爭體系戰、速度戰的需要。另外,一些國家軍隊“打破軍兵種界線,創建一體化部隊”也成為部隊編組形式發展的大趨勢。如美軍組建的聯合遠征部隊包括陸軍師、海軍航母戰斗群、海軍陸戰隊部(分)隊和空軍戰斗機聯隊。此次軍改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要著眼打造精銳作戰力量,優化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要“調整改善軍種比例,優化軍種力量結構,根據不同方向安全需要和作戰任務改革部隊編成,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鮮明地指出了我軍戰斗力建設必須牢牢抓住軍兵種結構優化這個關鍵。

一是優化軍種力量結構,加快海、空軍力量發展,適當壓縮陸軍數量規模,使我軍力量結構能夠有效應對未來可能從海上發起的信息化局部戰爭。二是優化兵種力量結構,削減、淘汰過時的兵種力量,加快發展新銳作戰力量,使各軍種的兵種比例更合理。三是優化部隊編制,著眼多樣化軍事任務需求,建設能夠滿足不同方向、不同威脅的多類型部隊,提高軍事斗爭准備的針對性。

(摘自2015年12月10日《學習時報》)

我軍特色聯合文化的內涵要求

李鳳彪

習近平指出:“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作為一種特殊的軍事文化,聯合文化是聯合指揮人才在軍事實踐中關於聯合作戰的知識體系、價值取向、思維方法、道德規范和心理意識等形成的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是滋養和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的重要“軟實力”

忠誠可靠、集中統一。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既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根本法寶,也是我軍先進文化的最大優勢、最大特色。現代信息化聯合作戰,政治因素更加凸顯、參戰力量更加多元、組織指揮更加復雜、協同要求更加嚴格,把高度分散的作戰要素、作戰單元、作戰體系有機聚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戰斗力,同樣必須有忠貞不渝的信念和集中統一的領導。

改革創新、信息主導。當今時代,改革創新是加速軍隊建設的精神動力,信息主導是贏得軍事博弈的關鍵理念,二者必然構成聯合文化最鮮亮的時代特色。特別是透過近年來信息化局部戰爭實踐和新軍事革命發展大勢,不難發現信息化不僅使傳統的情報戰力量、電子戰力量、指揮控制力量變得更加強大,而且催生了網絡戰、心理戰等新的作戰力量,信息主導已不僅是一個純技術性概念,而逐漸成為指導各國軍隊軍事轉型的一個全新理念。

靈活自主、體系作戰。我軍歷來強調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是揚長避短、擊敵軟肋的重要法寶,為我軍聯合文化提供了重要借鑒。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敵我攻防交戰轉換迅捷、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尤其是平台作戰、體系支撐,戰術行動、戰略保障的顯著特征,為充分發揮我軍“活”的優勢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發展我軍聯合文化,就要正確運用聯合作戰的基本原則,把我軍戰略戰術融會貫通於陸、海、空、天、電、網多維一體的力量體系中,轉化為未來聯合作戰的戰略指導、戰術思想和指揮藝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致人而不致於人,形成非對稱優勢,始終掌握戰略和作戰主動。

平戰一體、綜合集成。面對當前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嚴峻考驗,發展我軍聯合文化,不僅要及時轉換和培育備戰打仗的新思路,把聯合作戰的科學方法滲透體現到謀劃和指導部隊建設的全過程各領域,搞好各種資源統籌配置,提高平時按照聯合作戰標准建設部隊的層次水平﹔而且要著眼增強戰時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發揮信息技術作用,運用系統工程方法,把生成戰斗力的各個子系統、分系統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使武裝力量一體化、軍隊編成一體化、指揮控制一體化、作戰要素一體化成為自覺遵循,最大限度地凝聚作戰能力、釋放作戰能量。

團結協作、聯合制勝。為共同的革命理想團結一心、並肩奮戰、爭取勝利,向來是我軍戰勝強敵的價值理念。信息化條件下,科技的迅猛發展既使各要素作戰能力空前提升,也使戰場情況異常復雜,隻有強化聯合制勝的價值理念,做到著眼體系、系統聯動,優勢互補、動態協同,精誠團結、精兵高效,才能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最大的勝利。發展我軍聯合文化,就要突出團結協作、聯合制勝,積極構建與聯合作戰相符合的勝利觀、榮譽觀、利益觀、得失觀,徹底破除軍兵種利益掣肘和局部狹隘觀念,自覺養成自主協同、自覺配合、交鏈互動的聯合精神,使各種作戰力量最優組合、無縫鏈接,彰顯效能、合力制勝。

(作者為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摘自2015年12月23日《解放軍報》)

俄美:培養聯合作戰軍事人才

田義偉

全面培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聯合作戰信息化訓練管理人才、聯合作戰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推進高素質聯合作戰人才隊伍建設,是世界各國軍隊改革中在文化層面促進聯合作戰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徑

俄軍把培養聯合作戰人才作為軍事文化的優先發展方向,認為軍隊院校是軍事人才培養的基地,是孕育聯合文化的搖籃,對聯合文化的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俄軍為拓展學員的知識結構,增進軍兵種之間的相互了解,消除“門戶之見”,對軍事教育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強化構建初、中、高級聯合教育體制,在教育全程提升聯合作戰指揮能力。2008年底,俄軍開始對軍事教育體系進行全面整合,正如俄總統普京所指出:“軍事教育正在經歷重大改革。我們正在組建10個大型科研教學中心,所有這些機構都建在一套嚴格的垂直體系中,並根據服役情況為軍官們提供不斷提升自身職業水平的機會。在這方面,我們既依靠自身的傳統,也借鑒了世界上的實踐經驗。”

俄國防部教育司透露,為連續不間斷地提高各級軍官的聯合作戰素養,今后將充分發揮在職短期培訓的作用,及時更新軍官隊伍的知識結構,確保軍官成為掌握現代技術的高水平專業人員。俄軍還在高、中級軍事學院開設了信息化聯合作戰講座,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使院校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現代戰爭實際。俄總參軍事學院組織聯合作戰研討,提高學員信息化聯合作戰指揮能力,打造精通聯合文化的復合型指揮員。俄軍加強聯合指揮人才培養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把基於信息系統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教育訓練納入指揮員的培訓之中,使指揮人員在初、中級指揮崗位上都能按計劃接受有關“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教育與訓練,使其在進入高級指揮崗位之前就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具備一定的聯合素養。高超的聯合作戰指揮藝術,積澱著聯合文化的深厚底蘊,刻畫著聯合文化的深刻印跡。它貫穿於聯合作戰人才成長的全過程,滲透到聯合作戰人才成長的各個方面,影響著聯合作戰人才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心智模式和行為習慣,是聯合作戰人才鍛造的催化劑和倍增器,從根本上決定著聯合作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在實際訓練中,世界上許多國家軍隊都強調,各軍兵種、各部隊要把聯合訓練放在優先的位置,著重培養指揮員跨軍種、兵種、部門的協同意識和能力,強調從基礎的單兵訓練開始,就向士兵灌輸“本能的聯合思維”,使指揮員和士兵充分認識到自己是聯合部隊的一員,是整體作戰力量的一分子,自覺地從聯合的角度思考問題,採取行動。以美軍的聯合作戰為例,美軍在經歷了消除軍種沖突,彌合軍種縫隙兩個階段后,現正處於多軍種能力無縫隙融合階段,向著內聚式聯合發展。

(作者為軍事科學院外軍部政治協理員 )

(摘自2015年12月28日《參考消息》)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2016年第2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