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思想縱橫:走出“為官不為”的迷思

彭國華

2016年02月19日06: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前,反腐敗斗爭持續向縱深推進。隨著制度“籠子”不斷扎緊、“打虎”“拍蠅”力度不斷加大、正風肅紀剛性運行,一些領域腐敗易發多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逐步恢復與形成。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從理論上說,政治生態海晏河清之際,也是為官從政可以大有作為之時。然而,當前人們卻不無尷尬地發現:黨員領導干部隊伍中“為官不為”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和領域情況還比較嚴重。這與反腐敗斗爭的喜人局面形成了強烈反差,成為干部隊伍建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當前存在的“為官不為”現象,背后的動機與成因大概有三種: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第一種情況屬於“本領恐慌”“能力恐慌”的范疇,雖然也亟待解決,但不必過於擔心。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隊伍基數大、人才多,隻要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體制機制,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培訓,“本領恐慌”“能力恐慌”的問題並不難解決,還可以倒逼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擔當重任的良好局面。相對而言,“不想為”“不敢為”現象背后的思想認識原因更為復雜,解決起來的難度更大,也更亟待解決。

從現實表現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干事動力不足、擔當不足,分析起來也有三種情況:有的是自身不夠“干淨”,在反腐的高壓態勢下不敢“沖鋒陷陣”“公開曝光”,追求所謂“韜光養晦”﹔有的是因為反特權、嚴規矩動了自己的“奶酪”,情有不甘、心懷抵觸,搞消極怠工、“軟性”抵抗﹔有的是擔心在嚴格的紀律規定面前干事就會“出事”,為了不“出事”,寧願不干事。

對於因不夠“干淨”而不願干事的人,有必要奉勸一句:紙裡包不住火。與其日后“東窗事發”,不如盡早向組織主動坦白,求得寬大處理、改過自新。對於因“既得利益”受損而搞“軟抵抗”的人,有必要提醒一聲:識時務者為俊杰。養尊處優、隨心所欲的思想和行為,與當今的政治生態早已格格不入﹔在踐行“三嚴三實”中整裝上陣,是明智之舉,也是必然選擇。對於因擔心“出事”而不願干事的人,也有必要明確一點:奉法者恆強。當前我們黨開展反腐敗斗爭的一系列舉措,都是在嚴格遵循憲法、法律以及黨章、黨內制度規范的前提下採取的﹔隻要我們從嚴遵紀守法,干事創業非但不會“出事”,反而會有干成事的“尚方寶劍”。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地方和部門在主要領導干部因貪腐而落馬,尤其是經歷了“塌方式腐敗”之后,重塑政治生態的難度不可謂不大,開創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的任務不可謂不繁重。但越是這種急難險重關頭,越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考驗和檢驗,越需要大批有能力、有作為的黨員領導干部,也越有利於識別和拔擢治國理政的“賢臣”“誠臣”。願所有有志於此的黨員領導干部都拿出毛遂自薦的勇氣和舍我其誰的擔當來。

還需看到,走出“為官不為”的迷思,除了黨員領導干部自身提高思想認識這個“內因”起決定性作用,黨組織的“外因”作用也不可忽視。各級黨組織尤其是紀檢監察部門在嚴格執行中央部署、嚴格反腐肅貪與執紀問責的同時,也應科學准確理解相關制度、條例、規定精神,尤其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19日 07 版)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