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5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開放發展理念,企業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等重大命題的提出,加快了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步伐,推進了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統籌,為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開辟了新的國際視野、搭建了新的國際舞台。幾千年安土重遷的華夏子孫勢必更加密集地踏上全球化的列車,更加廣泛地走向異國他鄉,了解、適應、融入更加廣闊的世界。這一趨勢帶來的挑戰無疑是多方面的,但首先要解決的是,我們多大程度上了解扑面而來的未知世界?這一狀況對我國國際人才培養和國際研究提出了緊迫要求。其中,區域國別研究的重要性就更加突顯出來。
區域國別研究,是針對特定國家或者區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進行的全面深入研究。區域國別研究與國際問題研究和國際政治研究聯系密切,但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大於后者。它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及時性和戰略性等特征。全面性,主要是指研究對象包羅萬象,政治經濟無不涉獵﹔深入性,主要是指抓住區域國別的關鍵問題和主要矛盾,提綱挈領地把握要害,透過現象看本質﹔及時性,主要是指從動態中把握對象國或對象區域的發展趨勢,了解形勢最新進展和主要動向﹔戰略性,主要是指研究者要從國家的現實與長遠利益出發,提出關於研究對象形勢發展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和有利影響,形成相關咨詢建議。
當今時代,區域國別研究意義重大。區域國別研究直接服務於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治理的開放發展大局。首先,開展區域國別研究,有助於豐富相關國家的細節認知和全面認識,科學研判合作發展的形勢和條件。比如,亞投行目前涉及50多個成員國,這些國家自然形態各異,文化國情不同,社情民意變動不居。不了解這些國家政治經濟的“青萍之末”,就不能洞察其風雲變幻,就會犯形勢研判上的錯誤,造成外交上的被動。其次,開展區域國別研究,有利於更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服務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民心相通戰略。第三,開展區域國別研究,有利於掌握國際交往樞紐的發展動向,為全球治理和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貢獻力量。那些戰略要地、交往樞紐往往是文明、國家、市場多種力量的折沖之地,既由民族國家管轄,也分屬不同的區域組織,民情國情不盡相同,需要做細致入微的研究。
科學研究方法是做好區域國別研究的關鍵。一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所謂統籌兼顧,就是堅持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立場,從全球治理和“一帶一路”建設的要求出發,形成區域國別研究的頂層設計,按照國家利益的輕重緩急分類規劃、分期推進,盡可能實現對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全覆蓋。所謂突出重點,就是在開展普遍研究的同時,加強對重點國家、重點區域、重點內容的研究。二是因地制宜、角度多元。從根本上講,由於不同區域、不同國家有著自然生成、自主發展、依托民族、文明演進等特點,因此,應融會貫通,從人類學、民族學、地理學、語言文學和歷史社會學等角度,因地制宜地開展研究。同時,由於全球化與世界體系的發展,區域和國家有著同向發展、相似發展、相互依賴等特點,可以將語言文化研究、歷史比較研究與政治社會研究等方法有機結合,逐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研究體系。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15日 14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