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如果不革命了,我們的理論基礎該怎樣更新

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2016年02月04日16:29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如果不革命了,我們的理論基礎該怎樣更新

世情、國情、黨情都已經發生和繼續發生著變化。

世界有什麼變化?最顯著的變化是由政治博弈向以核心價值觀博弈的方向遷移。國家博弈存在著政治、利益和價值觀等三大博弈,冷戰前半期的博弈重心在政治制度,后半期因社會主義陣營分化,博弈的重心偏向利益,冷戰結束至今,博弈的重心開始向核心價值觀遷移。比如西方人提出了意識形態終結與文明沖突的理論。對此我們未必完全認同,但從西亞、北非改變以往政治制度色彩濃厚的“顏色革命”,而步入“無色革命”、“本色革命”,也就是突出民生在沖突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確無法不認定世界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誠然,變化有著顯著的時代背景,但也不乏社會乃至歷史規律。法國大革命就是

由政治革命而社會革命,再到道德革命。

中國有什麼變化?中國的變化是立體性的,特別是經濟和社會領域的變化更為突出和巨大。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來看,中國由於經濟規模的不斷而又快速的提升,而成為GDP規模世界第二、工業生產總值世界第一、進出口貿易額世界第一、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這樣的經濟力量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可想而知。最突出的表現是中國已由一個長期接受援助者變成大量援助別人者,從跟著別人制訂的規則跳舞到參與世界規則的制訂。在一定意義上,中國的變化在改變著世界。從中國社會的變化來看,可謂日新月異。更帶有根本性的變化是經濟結構由一元進入多元,也就是由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由單一的國營和集體經濟,進入國有、民營、外資、混合經濟並存。依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結構的變化必然要影響著制度設計和價值觀念,影響著社會結構與社會秩序。這些已經並將繼續改變著中國。

中國共產黨有什麼變化?黨的變化在理論或執政理念,這種變化與世界政治生態的變化相一致,甚至互為動因。也就是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樊籬中跳出,代之以“人類共有的文明”、“政治文明”、“命運共同體”等新理念。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新理念既產生於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發展規律和趨勢的深刻把握,也奠基於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因為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釋放,大量支撐理論的實踐成果產生出來,先實踐后理論決定著所有理論突破都擁有堅實的基礎,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已經和正在探索著大量的新理論,這些新理論指導著中國的發展,同時影響著世界。

當然,上述分析的根本目的不在於梳理變化本身,主要還是強調變化帶來的挑戰。也就是說,在種種變化面前,全黨乃至全社會都須進一步改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否則就會與時代變化相脫節,就會為變化所淘汰。雖然我們說許多變化因中國共產黨主導而來,是中國共產黨自我超越的成果,但仍然要承認,有些變化和即將產生的變化有更深刻的動因,既然有些變化是被動應對,就意味著挑戰,並且“挑戰前所未有”。要做到有效應對挑戰,先行的是理論突破。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每一次重要會議文件中都強調理論創新?原因即在於此。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原有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正所謂好改革的都改革了,剩下的就是硬骨頭。能不能啃得下?這要看我們有沒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當今中國正處在渡河前的准備階段,能不能獲得理論突破,意味著我們能否擁有測量儀,進而決定著涉水過程中是溺水還是平穩到達彼岸。簡言之,我們需要思想家的思想,尤其需要足以引領中華民族佔領人類文明制高點起引領作用的大思想家及其偉大的思想。具體一點講,即中國共產黨需要實現第三次理論突破——確立新政治觀。隻有實現了這樣的根本的突破,圓中國夢才會化作現實。

(本文摘自作者《大思想——中國崛起的瓶頸與突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公方彬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