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衛興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時代化的幾個重要問題

2016年02月04日10:18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要將我國社會主義事業60多年來經濟理論與實踐得失成敗的經驗與教訓,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有關原理結合起來,認識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要深入理解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理論與實踐上源與流的關系,認知和把握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點及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堅持與發展﹔要將發展生產力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統一起來。

將我國社會主義事業60多年來經濟理論與實踐得失成敗的經驗與教訓,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有關原理結合起來,重在認識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

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一般規律,適用於一切社會制度。對指導我國的發展與改革具有現實意義。我國過去曾脫離開生產力發展的現實狀況,搞一大二公單一的公有制,推行人民公社化,“跑步進入共產主義”,造成了重大失誤。同時違反生產力發展循序漸進、波浪式推進的規律,在沒有重大科技創新的條件下,人為地搞“大躍進”。當時主觀主義、唯心主義盛行,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弄虛作假,畝產萬斤,每天“放衛星”,“捷報”頻傳,欺瞞高層領導。結果“大躍進”變成了大躍退,造成了1959-1961年的三年嚴重困難時期。通過這一經驗教訓,認識到違反經濟規律要受到規律的懲罰。同時,吃一塹長一智,使我們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及其相互關系發展的規律有了更豐富更深刻的認識:(一)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不能離開客觀條件人為地拔高。(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的規律,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產關系不能長期落后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新發展,或是要求在原有社會制度內部進行生產關系和體制的變革,如當代資本主義為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進行了某些具體制度和體制上的變革﹔我國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行了改革,包括對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體制機制的改革。二是新的生產力的發展還會引起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社會,整部社會發展史,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發揮作用的經濟社會史。另外,通過我國搞“大躍進”和刮“共產風”的經驗教訓,豐富了規律的內容,那就是:生產關系不能人為地超越生產力的發展狀況,那是拔苗助長,會造成嚴重損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遵循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從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使生產關系適應了我國的現實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需要完整准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制度更替的一般規律性原理。《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中提出要消滅私有制,用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這是以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高度、私有制已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也是客觀規律。馬克思這裡所講的是“社會形態”的更替,也適用於經濟成分的興衰存亡。在舊中國,由於受“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本主義和個體工商業經濟沒有獲得充分發展,解放生產力,也應包括解放民族資本主義和個體經濟的生產力。還應看到,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回答“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消滅”的提問時,明確地說:“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現有的生產力擴大到為實行財產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樣。”無產階級革命“隻有創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果。

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作是自然歷史過程。從原始社會的公有制到奴隸社會的私有制,到封建社會的私有制,到資本主義私有制,再到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合乎規律的客觀的必然過程。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的社會制度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新中國建立后發展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盡管出現過嚴重失誤,但前30年的經濟社會成就,遠遠超過舊中國百年或以上的成就,也超過一些原殖民地國家獨立后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成就,更是世界空前的。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同樣是合乎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

深入理解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理論與實踐上源與流的關系,認知和把握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點及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堅持與發展

社會主義為什麼必須實行公有制?這與弄清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有關。這就涉及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或特點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問題。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按勞分配、計劃調節等,是服從於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根本目的的。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對經典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堅持與發展。搞社會主義,必須重在抓好兩大環節,一是盡快發展生產力,二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全面實現意味著剝削的消失和兩極分化的消除。但抓好兩大環節,需要制度保障。舊中國多種私有制的經濟制度和現代資本主義私有制度,不可能實現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公有制能夠消除舊制度的根本內在矛盾,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基礎或主體,是抓好快速發展生產力和共同富裕兩大環節的制度安排。實踐証明,脫離開快速發展生產力和共同富裕的目標,片面強調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隻能是貧窮的社會主義。為了重視發展生產力,就要強調生產力標准,為了強調消除兩極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就需要強調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價值標准,將二者統一起來。要學好用好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重視發展生產力的重要作用,要堅持生產力標准。

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制度下一要快速發展生產力,二要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的原則﹔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述既強調發展生產力,又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1993年起,中央文件一直宣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由政府“調節差距過大收入”。就是說,允許存在由於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距。從世界范圍看,貧富分化的產生,都是形成於初次分配。不可能由再分配消除分化,何況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其他再分配機制還不健全。中央文件后來調整了原有的提法,改提效率與公平的並重與統一,並且強調關注民生,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回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摘自《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4期)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